第452章 悶聲發大財、自傳電影(1 / 2)

果不其然。

小幅度連漲三個交易日,再次迎來一個超過百分之六的大跌,直接將許多以為自己有本事、能抄底的倒霉蛋們,套牢在了股市里。

悲傷小故事比比皆是,范連城穩坐釣魚台。

他甚至因為提早建好空倉,陸續盈利四十多億港幣,布局主要通過連城國際旗下的多個子公司來實現,沒對外聲張,所以了解這件事情的人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悶聲發了大財。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韭菜們卻是割了一茬還有一茬,接盤俠們只會遲到、從不缺席。

除了資本多少、消息渠道之類的差別之外,范連城接連能贏好幾次的原因,主要在於手底下養著一批人才,本身對金融領域也比較敏感,能做到從宏觀上把握住大方向,進而抓住一次次難得的機遇。

普通投資者跟他一比較,各方面都差遠了,尤其是眾多散戶壓根不懂投資理財,只知道聽信消息隨波逐流,偶爾連買入的公司做什么生意都不清楚,就敢憑借短期內的波動而大膽買入。

再看范連城。

無論是藍籌股還是中小板,但凡是有亮點的企業,他手下幾乎都有人在關注著,輕松就能拿出自從上市以來,甚至是上市前的所有數據,以便進行詳細研究,用於論證究竟是否可以投資。

而且跟普通投資者炒短線不同,一支股票在他手里持有三五年是常有的事,有些股票甚至從2007年剛學習投資那會兒,一直持有到現在,比如被他大量減持的騰迅股,還有跟風巴菲特投資的比亞蒂等等。

機會總會留給有准備的有錢人,在這種背景下范連城很難賭輸,即使輸了局部,往往也能從大局上撈回來。

固然是因為繼承了父母的大量資產,直接跳過財富的原始積累階段,才能變得如此富有,可早年能夠跟他媲美的二代也挺多,現在不都敗在范連城面前,這跟他自己的生意頭腦存在很大關系。

遠在衡店影視城。

趙鱘沒關心股市波動情況,卻從同行口中得知范連城又掙了,於是第一時間打來電話。

倒不是借錢。

fans影業早已步入正軌,一個《吹燈》系列的成功,就帶來超過二十億人民幣的現金流,還是稅後。

為了延續這種成功,不惜主動給導演、給演員們增加福利,三位主演的片酬都破了千萬人民幣,實現彼此間的雙贏。

其他投資有范連城把關項目,同樣掙多虧少,fans影業不缺錢,一年能同時投資十幾二十幾個影視項目。

部分只是投資,全都親自負責哪能忙得過來。

趙鱘在范連城接通之後,當即大大咧咧興奮道:「哎呦,聽說范大少最近又發大財了?」

「有屁快放,忙著呢。」

范連城此時此刻正在前灘考察地塊,當地初步批准一塊教學用地,位於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附近,直線距離兩公里。

可以說,為了讓他把設想中的私立大學留在這里,當地某些人實在下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