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土地出讓金(1 / 2)

高層普通住宅,容積率到二都算良心開發商了。

後灘千禧濱江城身為商住房項目,只有一點六出頭的容積率,真的太少,這是由於當年地價便宜的緣故,符合當年市場潮流。

二十四萬平米左右的土地,建築面積還不到四十萬平方米,以至於規劃中樓距極大,大到擠一擠還能再放下幾棟樓,范連城第一次去考察時候就發現了這點,除此之外公攤也不大。

嚴老板等人沒想過修改設計方案,原因挺多,一是資金不足,二是連一期都賣不出去,懶得再投錢進去,從沒跟范連城一樣,在這方面動過心思。

范連城也沒有項目必然成功的信心,只想著容積率能多點,肯定比少了更好,哪怕意味著多繳納部分土地出讓金。

要是真能合法在這塊土地上多建造些房子,代表著哪怕找人接盤轉手出讓,也能對外多賣點錢。

至於究竟多多少,概念不清晰。

反正只要能把容積率提高到三以上,至少能從中掙個兩三億人民幣,一旦能成,可不就是撿漏了。

即使不打包出售,自己留著開發,多上千套房子和少上千套房子,里面差別懸殊,可都是錢。

按耐不住這點小心思,沒等老馮問完旁人,范連城自己先上網查找起相關資料。

進入幾個網頁後看見條評論,上面詳細注明說得到許可後可以變更容積率,連補交土地出讓金的公式都注明出來。

原文寫道:「調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額,應當根據批准改變用途等土地使用條件時的土地市場價格水平,按下式確定:

應當補繳的土地出讓金額=批准改變時的新土地使用條件下,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減)批准改變時原土地使用條件下,剩余年期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

等於是評估改變前和改變後的差價。

這讓范連城開始糾結,搞不清是怎么個算法,想著還是應該找個懂行的問問才行。

索性拿起手機,打電話問老馮跑到哪里問人去了,得知是在項目部那邊,范連城也放下手頭的活趕過去。

一路上不斷有人跟他打招呼,范連城則忙著算賬,想著後灘千禧濱江城銷售數據那么慘,都處在爛尾邊緣了,怎么著也不該把價值往高了算吧。

如果有利可圖還好,如果是樓面價太高,那就沒必要了,惋惜於想鑽漏洞果然不太容易。

平日里很少到其他樓層串門,一般有事都是部門主管上樓找他,來到項目部,也就是馮大發升職前的部門後,幾位姑娘們瞧見他都看傻了。

年少多金,長相又不差,可不就是她們最喜歡的那類男人,有熱情的急忙上前搭話,問他要找誰。

范連城看見老馮了。

隨手一指,笑著說過來有事......

問完修改設計方案的事,懂行的主管坦言這事有點難處理。

哪怕運氣好成功了,補交土地出讓金的具體數目也難說,繳多繳少、怎么繳,都要看如何跟相關部門商談交涉。

找個地方坐下聊,范連城要了杯咖啡,花點時間跟項目部的人詳細交流完,總結出些要點。

比如戶口和企業所在地方面的因素,終於能夠派上點用場,還有就是世博會即將到來、主要打算用於租賃、接盤失敗項目等等,都能拿到桌面上來做文章。

試想,萬一項目涼了,未來周邊大片土地還怎么賣?還有距離世博會主場館那么近,到時爛尾樓落在旁人眼里,別人怎么想?

普通人沒機會談這些,很多時候只是跟著官方規定走,但到范連城這種地位後,只要在規定允許內,許多事情其實都可以商量。

項目黃了就是黃了,對雙方都沒好處。

而土地出讓金能帶來價值,建造房子能帶來價值,增值、企業所得、房屋交易等也能帶來價值,更別提還帶動了相關產業、就業等等,這些可都是看得見的好處。

沒人們想象中古板,這些都能談,越是精明的商人越精通此道,本質上應該說是共贏,正兒八經的買賣,畢竟范連城可都是真金白銀投出去,拉動了經濟發展,沒少將外面資金往里帶,跟那些坑蒙拐騙的家伙們不一樣。

已經能肯定的是,即使成功重簽土地交易合同,新增的樓面價多半不會便宜到哪去,關鍵在於哪怕每平米只比市場價便宜兩百塊,考慮到可能新增二三十萬平米建築面積,還不計算公攤,那也等於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利潤。

值得認真對待。

這種重任范連城不敢交給老馮,打算先到自家老頭那邊取取經,然後再決定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