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地產寒冬(1 / 2)

老范說得沒錯。

自從去年金融市場動盪,房價要跌的聲音越來越響。

在一幫專家們的嚷嚷聲中,許多實力不足,資金吃緊的中小型地產開發商,也真的開始打折對外出售房子,套現填補資金缺口。

認真分析這種現象,會發現很多開發商都是在玩空手套白狼那一套,連拿地資金都是借來,開發初期靠銀行貸款,後期則靠買家的購房款,有些人被開發房地產的利潤刺激到,連年化百分之二十的融資都敢拿。

一遇到點危機,最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也是這群人。

龍城集團依然在拿地,而且刻意降低了開盤速度,部分項目的動工計劃也都推遲,試圖憑借手頭資金流度過這場地產寒冬。其他地產巨頭們不約而同采用類似的做法,偶爾還能聽說誰誰誰可能收購某家企業,顯然打算趁著低谷期融合壯大。

真正算起來,越是大型地產開發商,融資成本和開發成本也越低,意味著利潤更高些,受到的沖擊較小。

沖擊較小,不是沒危險,?一月份有位地產圈子里的大佬拋出「拐點論」,在這二月份萬柯率先降價,將魔都某處樓盤按照九五折進行銷售,短短一周內就賣出一百多套房子。

龍城集團年後已經接連開過三次會議,分別重點討論了拿地、貸款、今年的開發計劃、人員調整等事項,態度傾向於保守一些,范連城的意思是可以拿地,但應該去「撿便宜」,等待機會從其他開發商們手里拿到低價地。

例如同在魔都的綠成集團,前兩年以「不斷融資、不斷拿地」聞名於世,從2006年到2008年,短短兩年時間,土地儲備就從八百多萬平米猛增至兩千五百萬平方米,高增長的背後,是高達百分之一百四的杠桿率,負債率高到驚人。

最近綠成也確實傳出轉讓土地的風聲,拿地一時爽,行業出問題時可就頭疼了,只不過這家集團財大氣粗,去年拿的低價地,現在還想著高價轉讓,如此看來更像是哼哼幾聲,試圖得到某些扶持。

到這二月底。

負債率較低的龍城集團,前幾天剛談好從建行貸款一百三十億、從工行貸款五十億,除了整整一百八十億資金之外,還有高達百億的授信額度,也算官方開始給予政策支持,避免房價下跌過快,引起一系列連鎖危機。

股市還在跌,要是房地產也出問題,直接會沖擊到整個經濟基本面,另外就是龍城集團負債率低,整體上比較穩健,之前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走,更讓銀行方面放心些,浦發銀行也願意提供二十億授信額度,只不過不是給龍城集團,而是貸給范連城,前提為拿龍城集團股份擔保。

利潤比去年年底稍微高些,然而考慮到超高的通貨膨脹速度,范連城還是同意了這筆時限為三年的借款。

入手的三個樓盤項目總價高,即便有些損失,應該也已經從股市上掙了回來,最近身為美國五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斯登傳出資金流動危機風聲,雷曼兄弟也傳出一季度風險警示,引起華爾街金融券商股大跌。

二月以來,美國公布消息說失業率上漲,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范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連股神巴菲特都公開宣稱,願意為八百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二月中旬又有消息,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隨後又一次波及到港股,最多的一天范連城掙到近三億港幣,?仍在繼續加碼做空,就賭在港城上市的內地房地產企業大跌,也賭仍處於高位的美股、港股依然存在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