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暫且記下(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2043 字 2020-12-16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貞觀七年,初冬。

河江。

瀘江匯入盤龍江的河口,一塊平坦的叢林山地上的寨子。秦琅率領的南路軍,從錦江上游山地河谷,往西南斜穿,進入到了盤龍江的上游支流瀘江河谷,然後沿河谷掃盪諸蠻村寨,一路往東南到了這片叢林山地之中。

秦琅看中的是此地地勢平坦,尤其是接入盤龍江上下游,又可經瀘江聯通錦江,因此早早就定下在此設立河江州,駐軍屯兵墾荒屯田之計。

在這片蠻荒山區里,要控制蠻夷的要點就是那些河谷孔道,而要控制這些孔道的要點,就是那些能聯通數處的十字路口的河流交匯處。

風光獨美的河江好似世外桃園一般,山清水美,與世隔絕。

既有布滿山間的一塊塊梯田,同時又有刀耕火種的山坡旱稻種植,這片不大的叢林谷地里,生活著數個蠻族部落,各有傳統,有和蠻精於山坡梯田整治耕種,也有句町蠻喜歡直接刀耕火種,還有些溪垌僚蠻子喜歡采礦冶煉,有些俚蠻則喜歡打獵捕魚,相互井水不犯河水。

田間地頭,看到的往往都是些婦人女子。

「為什么有人開梯田蓄水種稻,有人卻燒山點種旱稻?」站在河江的寨中干欄吊樓上,看著外面的景象,許多中原來的將士們不解。

「其實與地理氣候有關,你們也應當知道安南這邊,與嶺南兩廣那邊的天氣其實又大不相同了,這邊雨季旱季明顯,並沒有如中原般明顯的四季分明。當雨季來臨時,會有持續的雨水降落,所以就算是山上,也是一樣能夠種稻子的,那些句町蠻或交州蠻種的山坡旱稻,就是直接放火燒一片山,然後拿根木棍在燒過的山坡上戳個洞,再往里面撒幾粒稻種就行了,連土都不用蓋。燒過的樹木草灰能夠為稻種提供養份,充足的雨季降水,又能保證他們所需的水份,甚至都不用怎么打理,等著稻谷成熟收獲就行了。」

牛見虎驚的目瞪口呆,「還真有旱稻?刀耕火種?」

有人欣喜道,「那咱們把這稻種帶回中原,尤其是關隴怎么樣?」

「你傻啊,沒聽說這邊能在山上種旱稻,是因為這里有那個雨季嗎,關中本就缺少,你再往山上種稻,那能活?」牛見虎不屑道。

秦琅點頭,「確實如此。」

又有人覺得不對。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和蠻卻要搞梯田,那不是費力不討好?」

「刀耕火種的山坡旱稻,雖然很神奇,但也只是這些蠻子長期培養出來的一種特殊稻種而已,這種稻種雖也有不少優勢,但也有缺點,就是這種山稻其實產量不高。」

「而和蠻人喜歡搞梯田,其實也是源於他們以往從中原一路南遷來的習慣,畢竟從隴右到劍南再到雲南再到這南中,很多地方可沒有條件搞山地旱稻,既沒那稻種,也沒那天時氣候,所以他們還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只是一路南遷,好的平原地帶,都早有人占據,他們只能遷入山區,甚至是住到山里山坡上,沒有山谷平地,那就在山坡上建梯田。

代代傳承,於是和蠻人擁有很精良的梯田水稻種植技術,尤其是在這邊,雨水充足,更適合營建梯田種植,和蠻人種植的糯稻,更是口感綿糯好吃,還適合釀酒。

當然,更重要的是,梯田營建雖然比刀耕火種復雜辛苦,但收獲也更高,刀耕火種的山稻,畝產不過石,可梯田里種的糯稻,產量甚至遠高於中原的稻田產出。

換句話說,其實和蠻人掌握了先進的水稻梯田種植技術。

「不可能吧,和蠻還能比我們漢人更擅長耕種?」

「這有什么不可能的,他們畢竟也是世代農作,而且你們不要忘記,他們是個不斷遷徙的部族,不斷的學習和整合了其它部族的農耕技術,采納眾家所長,自然能更強,當然,這也與這邊的天時氣候有關。你若是到隴右關中去搞梯田水稻,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牛見虎不服,「我記得三郎你在長安邊上不就有挺多梯田的?」

「這也不假,可你看看我那些梯田在哪?都是在一些河邊溝峪開墾整治的,離水源近,通過架設水車,修建溝渠引水灌溉,才能保證收益的。」

安南其實沒有真正的雨季旱季,安南以南的林邑真臘扶南等地,才是真正的熱帶季風氣候,有分明的雨季旱季,可安南畢竟也是鄰近,所以氣候也是比較接近的。

從入秋開始,到明年初夏,都是偏旱少雨的季節,而從夏到秋,則是雨水連綿的季節。

眼下這個冬季里,其實也正是征討南蠻的好季節,因為天氣涼爽,干旱少雨,利於行軍,若是拖到雨季之時,雖然這邊不像南邊那樣厲害,可氣候也會變的既潮濕悶熱,又雨水連綿,江河水滿,那個時候行軍打仗,對於中原戰士來說,絕對是個惡夢。

尤其是在這種季節里,往往北方軍隊還容易爆發許多疫病。

在中原的五月,都有惡月的叫法,有飲雄黃酒等驅疫等傳統,在安南,北人當然更難適應。

秦琅制訂的戰略計劃,為何是分路線狀進攻,然後設立點狀屯堡,就是沒想過一次性解決問題。

而是打通幾條交通線,各個節點上建立堡壘要塞,然後還要屯田墾荒,駐兵訓練,要適應這邊的氣候,並且准備長期鎮守圍剿平亂,不急於一時。

最終的目的,就是不滿足於打服而已,而是要真正的進行直接的實際統治的。

對於秦琅這個計劃,當然也還是有人提出過置疑的。

現在大軍齊發,氣候涼爽干旱,倒是挺好。

可萬一到了明年雨季開始,大軍撤退,留下來鎮守的各要塞堡壘里的士兵,和那些遷移過來的隨軍家屬,以及配軍的囚犯、奴隸們,能夠維持的了嗎?

他們能不能真正適應那時惡劣的氣候環境,尤其是瘟疫疾病,以及蠻子們的反攻呢?

秦琅還是認為可以一試,只要提前多做好充足的准備。

想要大軍過一次,就讓所有蠻子都臣服,這根本不現實也不可能,只能是自欺欺人。

不說其它的,這些深山老林里,就算把所有的蠻寨都拜訪一遍,估計沒有個幾年時間都做不到的。

在那交通不便的山里,這山望著那山,看著不遠,兩座蠻寨似乎大聲喊兩句都能聽到,可如果你真的要過去,那可能就得翻山越嶺,甚至得左繞右繞,那些連綿的大山,深深的河谷,會讓你苦不堪言,可能走上七八天都未必能過去。

這就是蠻地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