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食君之祿(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79 字 2020-06-05

長安城,北太倉。

朝廷終於在年前開始開倉發祿米給俸錢。

在京百官,個個帶著奴仆部曲駕車前來領錢糧。

齊國公秦瓊領到了六百石粟米,三百七十二貫錢。

「請平章事簽名!」

皂袍胥吏恭敬的將單子呈到秦瓊面前,請他過目後簽字。

秦瓊掃了一眼,其實也沒什么可看的,朝廷現行的俸祿制度,是以散官為俸祿基本,因此散官也被稱為本品,寄祿官。而且大唐不管你實職是什么,有無兼任,一般也就給一份俸祿。

秦琅現在的散階是左光祿大夫,與開府儀同三司並為從一品階,故他一年的祿米是六百石,比正一品少一百石。

官員的俸是按月發給,一品官不分正從,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雜用一千二,防閤二十千,通計三十一千。

今年上半年的祿米其實是發過了的,月俸也已經發過幾個月,不過這次皇帝借到了一百萬貫錢,手里有錢,又感念先前百官捐款捐糧又是認購債券,以及免實封租等,皇帝特意下旨,這次京官皆發全年的祿全年的俸,實際多發的就相當於是賞賜了。

六百石祿米可不少。

月俸錢也多達三百多貫,不過正俸其實只有九十六貫,其它的是食料錢、雜用錢這些福利,另外大頭是防閤,防閤是朝廷給予官員們派去的警衛、雜役等,都是征百姓服役,一至五品有防閤,六至九品的庶仆等,一品官擁有整整九十六名防閤,朝廷免費征用百姓到官員家服役,另外給官員一筆費用,其實就是這些人服役其間的吃喝等開銷費用。

州縣官員們有白直,王府有士力等。

秦瓊提筆簽名,表示以領取這些俸祿,接著便有胥吏拿著單開始為秦瓊家發放錢糧了。

今年秦瓊屢次向朝廷捐贈,前後捐出上萬貫的錢絹,以及數千石糧食,還剛認領了五千貫的國債。

如今領的看似多,其實比起捐的卻不算多少了。

秦琅的那份早就已經簽字,並由小乙帶部曲過來領了,他是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的文散階,故此俸祿是按這個來領。

祿米四百石,月俸是十七貫,其中正俸五千,食料一千一,雜用九百,防閤十千,一年的就是兩百零四貫。

秦瓊看著那熱鬧的場面,問秦琅,「這次朝廷一下子發一年的俸祿,開銷不少吧?」

「這次京官發放俸祿,總共是十八萬多石祿米,十八萬多貫俸錢。」

秦瓊聽了也不由的驚嘆,其實朝中不少官員都是反對這樣亂花錢糧的,之前已經削減的俸祿,就算了,可皇帝還是認為要發,而且不但把沒發的發了,還要把之前減發的補上,甚至還要額外多發。

皇帝有皇帝的考慮,災情已經控制住了,局勢在好轉,又遇到要過年,尤其今年將是貞觀新年號的第一年,當然得把精氣神給打出來,得讓百官們日子好過些。

更不用說,這些錢其實就是百官們家里拿出來的糧,是他們認購的債錢。

「這錢花的太快了!」秦瓊道。

「這倒不用擔心,轉運司建立起來,錢以後不是問題。」秦琅有這個自信。

秦瓊放低聲音對兒子道,「出行之時,身邊多帶些部曲家丁,小心提防!」

他無法阻止皇帝總把兒子當刀使,只能提醒兒子要小心,年輕人過於剛猛,觸碰到了許多人的利益,對秦琅不滿者有很多,一次次積累,只怕早就十分不滿了,得預防有人鋌而走險。

「阿爺不用擔心這個,陛下不僅給了我四十八個防閤,而且還拔了六十九個親事、帳內,我自己還有一百個家丁呢,我倒想看看哪個真有那么大的膽子。」

做為高級官員,不僅是有做雜役的防閤,還有侍從。

六七品子為親事,八九品為帳內,三公、王公三品以上職事官帶勛者,皆另給親事帳內,如秦瓊是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兵部尚書帶上柱國,給親事帳內一百三十人,秦琅是轉運使帶上柱國,給六十九個。

這些親事帳內由年滿十八歲的六到九品的官員子弟充任,做為高官們的侍從和護衛,也是對這些官員子弟的一種色役,一轉輪番役滿八年左右,就可以參加考試,通過者就能得到正式的授官出身了。

「剛離鎮撫司,這又入轉運司,哎!」

秦瓊嘆氣。

鎮撫司監察百官,令官員們忌憚畏懼,而現在這個轉運司的權柄絲毫不落鎮撫司,但卻專掌經濟這方面。

「你做事,記得不要太激進,留些余地。」秦瓊提醒兒子,不能為了做事,把自己都給搭進去。

「兒自有分寸!」

聊了會,秦琅帶著秦瓊來到另一側。

「按陛下旨意,北衙六軍,軍額兩萬七千人,這次每人賞賜安家費十千,隊正以及上軍官,另給二萬錢買馬錢,騎兵也每人補貼二十千養馬、裝備錢。」

秦瓊現在是平章事兼兵部尚書,雖說北衙六軍不歸宰相、兵部管,但這次李世民還是下旨讓秦瓊負責北衙新建六軍的賞賜、糧餉發放事宜。

兩萬七千名禁軍,共中馬軍一萬,步軍一萬七。

僅是每人的十貫安家費,就高達二十七萬貫,另外馬軍還要額外的二十萬貫養馬錢,軍官們也要支出大筆買馬錢。

這些就五十萬貫了。

皇帝剛借的一百萬貫錢,發京官俸花了十八萬多,現在又是五十萬,轉眼一大半已經沒了。

「這次北衙禁軍人支口糧六石,並絹三匹,布三匹,綿十二兩,隨衣錢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