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把功夫練到了骨子里(1 / 2)

一路拔劍 魯西平 1692 字 2020-07-27

「走路含胸圓背,聳肩束身,走起路來兩只雙臂自然下垂,卻習慣姓的屈肘垂腕,兩只膝蓋微微彎曲,只用腳尖著地,一竄一竄,如同彈射……。」

「這人的身法輕靈敏捷,一舉一動都和林子里面的猴子一樣,顯然是練得是猴拳,只是不知道是南派,還是北派的?」

腳下生風跟在侯三身後,幾步路的功夫,白澤仔細觀察,就已經在這人走路的動作中看出了其中的一點門道。

「身法如同靈猴奔行,又是身在峨眉,練得猴拳,那不出意外應該是最古老的峨眉猴拳了。」一瞬間,白澤的腦袋里面閃過許多老爺子曾經說過的話。

自明清以來,武術界中一直都有外家少林,內家武當的說法,但事實上國內的幾大武術流派中,峨眉的功夫似乎流傳的時間還要更長一些。

「峨眉猴拳」最早相傳是起於春秋戰國的時候,當時天下動盪,有司徒玄空者隱匿山林,因觀山中獼猴嬉戲,從而領悟手戰之真諦,遂創出這三十六路猴拳。

此外,傳說中這位司徒玄空其實就是歷史上的「白猿公」,並曾經傳劍越女,留下千古美談。但究竟事實如何,年深曰久,自然是誰也說不清楚的。

不過,武術源於自然,這倒沒人反對。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拳法中名目眾多的「象形拳」,如同少林寺的鷹爪擒拿手和龍、虎、蛇、鶴、豹、五形拳等等,就全都是以人身模仿動物捕食行獵的動作,逐漸演變而來。

而猴拳也是象形拳系中的一個大派,從古至今,流派眾多,有重視短打連發的南派硬猴拳,擅長刁鑽巧擊的北猴拳,形神俱似的峨眉猴拳,雖然這些猴拳各有不同之處,但其共同的特征卻是輕靈敏捷,寓武技於猴形之中。

峨眉派的猴拳出手脆快有力,而且敏捷多變,力道多撕扯,觸之即傷。

「把功夫練到骨子里面的人,最難對付!!」這是白澤爺爺經常說的一句話,如今被白澤拿來用在侯三的身上,卻是真正的恰如其分了。

連平常走路都用的是猴拳里的「蹲撐步」,要是功夫沒上身,也不會把自己練得像只大馬猴兒了。

白澤雖然從小練功,家傳的鐵臂戳腳都得了精髓,能隨隨便便就一腳踢斷碗口粗的木樁,腳力驚人,但武術中力量只是基礎中的基礎,力道再猛打不到人也是拙力,死力。

拳諺有雲,「傳功不傳步,傳步打師傅」,由此也足以見得,武術實戰中,身法步法的重要。歷代以來高手相爭,由於精氣神高度集中,所以分出生死其實只在一瞬間,根本不可能出現太長時間的纏斗,如同現代拳擊一樣的回合制擂台賽,對於舊時候刀頭舔血的拳師而言,基本就是個笑話。

身法不如人的後果,往往就是死路一條。

幾個呼吸過後,白澤根據老爺子多年的「教誨」,終於把侯三的武功特點摸得七七八八。

對方的猴拳肯定練得精熟無比,白澤以往的實戰經驗又少,當然是時刻不敢掉以輕心,不過練功練到他現在這個地步的人都是膽大包天的主兒,沒有打倒一切摧毀一切的堅定信念,根本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而這種信念,侯三也有,所以當白澤身上的氣勢漸漸升騰起來的時候,他心中已是再不敢輕視對手分毫。

侯三就是土生土長的峨眉山人,家傳的功夫算是峨眉猴形拳的一個分支,擅長養猴訓猴,從祖父那一帶起就靠耍猴戲養家糊口。但解放以後,到了侯三這一輩兒,正趕上野生動物立法,峨眉山的猴子成了被保護的對象,一家老小就斷了收入來源,好在不久以後峨眉山被開發成旅游區,侯三就開始訓練猴子搶錢。十來年下來,收入著實不菲!

其間搶的多了,雖然也時有猴子失手的例子,但都沒有像這次一樣。侯三一輩子練拳,一眼就看出猴子脖頸上的傷是被人用鷹爪功,拿捏筋骨,抓住來的,而且境界也是他前所未遇的高明,是真正將鷹爪擒拿手練出了陰陽勁兒的高手。

只是沒有想到,這個人卻只是一個連二十歲都不到的高中學生。

峨眉山地廣人稀,尤其是夜晚,想要在仙峰寺周圍找個不會被人打擾的地方,簡直太容易了,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寺院,一路奔行,沒多一會兒就來到一處遠離山路台階的林子邊上。

不遠處溪水潺潺,反射出點點月光,映的山間景物,影影綽綽,明暗不定,加上這時已經將近半夜十一點,莫說是人,周圍就是鳥獸都看不到一只。

兩個人相隔十步,分別站住。

「就是這地方了,你准備好了嗎?」

「廢話少說,我還趕時間回去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