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1 / 2)

一路拔劍 魯西平 1636 字 2020-07-27

木道人輕輕的摸了一下銅人,「白澤,這銅人在古代可是不折不扣的寶貝,當年金人入侵,劫掠皇宮,王惟一的那件針灸銅人也被劫走,可是引起好大的一場亂子的。不過,從現在看來,他那件也不過如此,怎比得上這銅人鑄造的精巧,而且醫家的經絡穴位和你們練拳的還有些不太一樣,這一具也全都改了過來,不管是奇經八脈,還是十二正經都是老道親手矯正並描繪出來,才叫人根據你的身材體型專門鑄造出來的。你在練習的時候,要先注意一下各條經脈的走向,做到心里有數,曰後練氣也能心中有數。」

「另外,這銅人身上的所有關節都如同真人,可以自有拆卸,一寸銅皮之下,也都有精鋼鑄造的骨架,一節一節,自成一體,而且胸腹中間也特意留出了空間,安放五臟六腑,有時間你也可以仔細研究一下。練拳練氣,曰後功夫一深,再要想進上一步,就必須對人體各處有深入的了解。在過去,老道我練功的時候,可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想要探明五臟奧妙,就只能把內家功夫練到返觀內視的地步不可,否則經脈不明,五臟不清,練來練去只憑觀想,效果太差不說,還容易處偏走火。」

白澤聽著不住點頭,練拳的人時間久了基本上都會兩手醫術應急,或跌打損傷,或接骨正骨,對於人身上的穴位和經絡當然不會陌生。而且武術中也有各種打穴功夫,就是專門對人身上的穴位下手的,雖然未必就有武俠小說里寫的那么神奇,但在爭斗當中,點穴打穴卻的確是相當有用的。

並且人身上大大小小的穴位共計七百二十余處,宛如星羅棋布,遍及周身上下各處,其中就有一些地方是特別重要的,一旦被人打中,依據下手輕重,輕則當場昏迷,重則死於非命。也是歷代以來,武者搏殺中經常關照的重點,俗稱死穴。

不過打穴這門功夫,單憑自己摸索也全無用處,非要有人詳加指點不可,不然人身上穴位狹小,只是一點,就是站在那里讓人找,也要根據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來仔細區分,差之毫厘,便起不到半點作用。更不用說武者交手,千變萬化,身法步法快如閃電,想在那么復雜的情形下,打穴傷人,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何況白澤原來練得鐵臂戳腳,鷹爪鐵布衫全都是剛猛無比的外家功夫,一招一式,皆有千斤大力,打起人來,也不用費心勞神去找穴位下手,人身上任何一處,被他擊中,後果都是災難姓的。

所以白澤對拿銅人練習點穴,並不熱心,但木道人說的叫他借此來熟悉經脈走向和五臟六腑的說法,卻讓他十分贊成。

蓋因經絡和穴位這些東西,實在都是很「虛無縹緲」的,雖然對於練拳的來說是真實存在的,卻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權威的定論。各家各派的說法大體相似,卻又絕不相同,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差異,叫人難以自處。

但落到木道人這里,以他的功夫,至少也是內家大成,返觀內視之下,五臟六腑,經脈穴位,全都一一顯現無遺,經他之手矯正後的,自然更值得相信。現在記得熟了,等曰後白澤武道曰深,立刻就能省了他大把的功夫和時間。

而這也就是練拳的時候有明白人在一邊指點的最大好處,能叫你最大限度的少走彎路。只這一步明經辨穴的功夫,要是沒有明師指引,許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邁不過這個坎去。

「袁師一派,拳劍自成一家,和當今各派都有極大的不同,只形劍一路的功夫,在當年就有『至妙變化』之稱,因其技近乎於道,而流傳於兵家。當年袁師一人一劍,行遍天下,更是當世無敵,所以這一路的形劍其實就是袁師未曾披發入山之前所持的劍術,因經常與人斗劍,一招一式都講究個快、准、穩、狠,哪怕是身在戰場,千軍萬馬也能殺個進出來回。袁公拳劍里所謂,拳就是劍,劍就是拳,其中多有指掌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劍術上的功夫,因此拳法這一路,也可稱其為『劍拳』……。」

木道人說著話,突然往後一退,抬手捏起一個劍指,就一指點在了銅人的胸口膻中穴上,然後身形變化,連連點刺,一雙手嗤嗤破空,每一指都隔空一按,整個銅人便頓時發出嗡的一聲震響,順勢為之一晃。

再看老道的腳下,始終徘徊在距離銅人的一臂之地內,前後左右,上下高低,只一瞬間就接連點出了三四十處穴位。

「我當年練劍的時候,基礎比你還差,為了練習齊眉劍的九勢刺法,我只能在山上找了塊一人多高的青石,照著我自己的身子化了個輪廓,然後一指頭一指頭的點刺下去,直到生生的把那人形輪廓從石頭上挖下來,刺成和我一般無二,才算收手。」

石頭堅硬而脆,點刺起來還要兼顧力道剛柔,不能損壞,這比用銅人練劍可是難的多了。木道人能一指頭一指頭的從一塊巨石上點出人形,再刺的和自己模樣一般無二,那簡直已經是形同雕刻了。

豈不是,一雙手十根指頭,根根都如同刀斧刻刀一樣了。

這種練法簡直能人所不能,說出去只怕也沒人會相信的。

不過,白澤聽了倒是不算驚訝,在他看來木道人能有現在的功夫,超凡入聖,年輕時候練功肯定也是下了絕大的苦功的。

要想人前顯聖,必定人後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