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聲隨手出,聽音辨位(1 / 2)

一路拔劍 魯西平 1611 字 2020-07-27

白澤練習手上功夫的時候,不管是鐵臂功勁力達於末梢的「鞭手」,還是鷹爪功里無處不見的爪功抓勁兒,最終用的其實都是手腕子以下的關節力量。直徑超過二十厘米,被深埋在底下四五尺,用三合土夯實的硬木樁子,他能在搭手的一瞬間,就應手而出,但肘部以上卻可以始終保持紋絲不動,這種力量的運用簡直不可思議。

本來武術中有很多專門練習掌指力量的功夫,但要是想把指關節和腕關節的力量練到如同白澤現在的這種地步,就算是把時間上溯到距今一兩百年的時候,仔細算算,人數也絕不會超過五個。

就算遠在京城的那位被譽為「天下三只鷹」中的岳老趕,鷹爪連拳早已練得爐火純青,但他從小到大,歷經五十幾年的火候,時至今曰每天都還要單獨拿出兩個小時專門練習手指的力量和靈活姓。並且還要配合各種活血養氣的葯材,熬煮葯水來洗練雙手,這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功夫不退步。

功夫功夫,尤其是外家的功夫,講究的就是一個「熬」字,如果不能練到由外而內,化百煉鋼為繞指柔的內家秘境,那就只能拿時間來堆。如果不能在體力衰退之前,把功夫練到上乘境界,那隨著年紀一大,功夫也就廢了。

所以練功夫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會長壽,經年的苦練,榨干了身體內的每一分潛能,體力一旦保持不住,整個人的精氣神便散了。就好像清末民國那時候的許多老拳師,就很少有人能活過七十歲,還不如現在的普通人。

而與之相比,白澤和他們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還沒有達到自身體力巔峰的時候,就已經越過了「外家功夫」這個最大的「坎兒」,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成為了近代以來最年輕的一位武學大師。

尤其是白澤在峨眉山跟隨木道人練習內家拳劍的過程中,由拳入劍領悟到了自身陰陽變化的道理。有此而始,他便能練氣養氣,將拳法劍術的練法從苦練,勤練,一舉精進到了心練,意練的地步。

這正也是區分拳術上乘與否,最顯著的一條分界線。

心練和意練,並不是在腦子里單純的想象和揣摩。而是要以自身的武道修行為基礎,用心意去融合,去催動,人的心意精神要慢慢的融入到自己的拳法和劍術中去。心意合於拳劍,久而久之,拳劍之中就會帶有自己強烈的個人意志和精神,再與人交手,自然就能隨心而動,如臂使指,無往而不利。

而這種說法也絕不是什么傳說中子無須有,怪力亂神的東西。而是天人合一的大道理,雖然玄卻並不虛幻。

就像是木道人,功夫到了他那種內罡外放聚斂成雲的地步,要是落在普通人眼里,不明所以,肯定就只能高呼老神仙了。

這些天白澤練功,因為衛天姿長來打擾,所以都沒法像從前一樣我行我素,只好漸漸改變練法,把自己的功夫慢慢的融入到了自己曰常的生活心意中去。如此一來,果然就發現這種練功的方法似乎更適合自己,雖然減少了站樁練拳的劍,但是他的功夫非但沒有退步,反倒是進展神速,很多以前還不明所以的一些東西,自然而然便全都明了了。

所以,他之前和衛天姿,李偉健說「自己現在練拳不如練氣」,也是實話。

說時遲,那時快,兩人一招出手,猝然碰在一起的一瞬間,本是主攻占據了一絲先機的郭追,臉色卻是猛然一變。

眼睛還沒有看到,他的兩側耳邊便已經猛地抖動了一下。

卻是,白澤剛一出手抓出來,一陣恍如鷹嘶長空般的骨節脆響就傳到了他的耳朵里。

聲隨手出,聽音辨位!

身為形意拳大家,蔡李佛拳大師級高手的郭追,根本不用看,只一聽見著聲音,立刻就明白,白澤的鷹爪功實在已經是練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十根指頭上的力量大的驚人,五指彎曲,足以抓石成粉,自己的雙手插捶只怕也抵擋不了多長時間。

「起手鷹捉,一擊之下,骨節錯動,活脫脫就是一頭大鷹從千丈高空飛撲下來。想不到我盡管高估高估,還是低估了他的手段。只憑這一手,怕是就連陳子正復生都比不了他。」

陳子正是民國時大名鼎鼎的鷹爪王,明末以來集鷹爪功大成的一代大家。白澤練得鷹爪功其實就是出自他的整理。

而且,白澤這一招鷹爪齊出,本來就是有的放矢,剛一出手,立刻後發先至,不論是力量還是速度都遠超常人想象之外,郭追雖然已經有所察覺,聽音辨位,但再要想躲卻根本也來不及了。

一下就被白澤雙爪,左右一分,同時拿住了他的插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