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隨禮、端倪(1 / 2)

一聲大嗓門適時響起,「呦,這是打哪回來?小丫頭精神著,是真沒事了,晚上記得給摸摸毛,嚇不著,不怕的。」

關平安扭頭一瞧。

是他們隔壁的梁家嬸嬸,生了三個兒子一個閨女,可人家硬是了得的打破了梁家獨苗相傳,也沒有她大伯娘這么自視其高。

關家和梁家這兩家都是外來戶,又一直是鄰居,彼此關系處的比較好,格外團結,之前還沒入社,干農活時也相互幫忙。

這次自己受傷之所以沒有陪著去縣城,應該是有什么原因。她爹娘沒見怪,應該不是針對她家。

此刻梁嬸一手拉著8歲的閨女志紅從前院進來,一胳膊肘正挎著一個籃子,笑眯眯地看著他們一家四口。

關有壽朝妻子示意請對方入內,自己也笑道,「嫂子,快進來坐一會兒。」

「哈哈哈……你不說我也打算進去歇歇腳。」

葉秀荷一見她土籃子里的雞蛋,埋怨道,「你咋這么客套?孩子就磕道口子,你這樣以後我都不敢去你家。」

「這可不是給你,是給我侄女補身子骨。」梁嬸岔開話題,看向西屋,「秋月呢,這么早就歇著啦?」

趙秋月是關老二的媳婦,聽到聲音,在西屋里連忙大聲回應。

隨著梁家嬸子的上門,陸陸續續的又有幾位屯里的嬸子過來。比如馬振中家的葉小鳳就挽著她妯娌緊跟其後。

現在家家戶戶條件都比較困難,這看病人的禮上也比較隨性。關鍵是只要人過來意思意思,也就過去了。

一般都是提點兒家里多余的東西表示表示心意。有雞蛋,也有小半包紅糖,更有兩條巴掌大的鯽瓜子。

有些像婦女坐月子隨禮,聽說關家小丫頭可是流了不少血。這不大字不識的鄉親們自然有她們一套想法。

東屋能躺得下七八人的大炕上擠滿了人,各個圍著炕桌盤腿而坐,葉秀荷忙著拿出煙葉笸籮和毛嗑等零嘴招待她們。

一旁的趙秋月見狀也幫著她泡糖水,一小碗一小碗的端上前,而趙小蘭她們這些小女孩自然是聚在外屋地的長板凳上嘮嗑。

關有壽避開婦女團,去了在西屋,正和他二哥有一句沒一句的扯著,話里話外談得都是生產隊馬上開始的春耕。

關老二為人木訥,平時在外能不開口就不開口,可有內秀。這會親兄弟在一塊,他就沒藏拙,論起農活是句句點中要害。

這一點,就連關有壽都不得不佩服他二哥。

當初就那么一咪咪大,主子幾個庄子要是到了收糧時,他這二哥瞄一眼就能說出誰的麥子稻谷好壞。

沒想到,他們三兄弟離開省城,最後還是他二哥適應最好。他喜歡自由,可要是說喜歡干農活,那簡直是放/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他是將不甘心藏在骨子里,三兄弟唯有他二哥是真的喜歡農活,而他大哥,到現在還念念不忘省城。

這點小心思,倒是引得在屯里出生的老四都被帶歪。這小子今晚到現在還沒回來,估摸又是去歡喜家蹭吃蹭喝。

自以為聰明的傻小子都成家立業了,還盡干惹人厭煩的事兒,也不知何時成人。他爹有一件事倒是做對了——替他找了馬家姑娘,至少等分家後,老四有這么一個精明媳婦不會餓死。

說著說著,關有祿問道,「三弟,我明天要不要替你去挖溝?」

關有壽微微搖了搖頭,「不用,我下午已經跟他們幾位打過招呼,明天直接去地里上工就行。」

「那就好,在家多陪陪安安這孩子,哥明天去下幾個套,看能不能弄得葷的給孩子補補,這次多虧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