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1 / 2)

學校離家不遠,步行的話也就半個小時不到的路程,關平安跟著前面倆大護使後面出了胡同口已經有人在等她。

隨著小伙伴們長大,幼年的友情還在,但個個已經懂得男女有別。一匯合,男孩和女孩子熱而然地分開了。

這個點也是出門上班的高峰期,大街上一眼望過去全是自行車,而他們這一批人則開始穿胡同走近路去往學校。

說說笑笑的一行人到了校,開始往各自的教室而去。如今的班級已經不叫「班」,而是改叫了「排」。

這些舊時玩伴里與關平安同一個『排』的小伙伴里還有倆女孩子。於是三個女孩子就選擇了同排位置。

到了午飯時間。

仨人也一起取飯盒,一起就餐。

通常來說學生吃午飯不外乎就是住的格外近的就回家吃,而稍微遠一些的他們就早上帶上裝了飯菜的飯盒。

天冷教室里有爐子可以溫飯盒,到了天熱學校也有食堂。再有一些學生就上學校周圍的小吃店買點兒填肚子。

當然,這部分人極少。

整個中學,學生家世背景如齊景年的不是沒有,可以說這所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父母都是什么科什么處的。

但越是這些人家的子弟,行事越是謹慎。有了前車之鑒,誰活得都不天真,反而沒有工人子弟過得愜意。

今天關平安的飯盒除了下面一層米飯,上面就是醋溜白菜和一個煎雞蛋,而她身邊的兩位新同學王曉燕和楊佳佳也是一樣。

從這菜色就可看出兩位新同學的家境也相當不錯。雞蛋六七毛一斤,還限量憑本,此物稀罕不?

何況還是一人一個煎雞蛋,再說不是誰家都像關家只有一對兒女,能打兩個雞蛋炒一盤已經算不錯的。

王曉燕家,父母雙職工,兄妹五人,她是老來女。據說她遠在外地的大哥家大侄女都和她差不多大。

如今她上面的倆哥一姐早已成家立業,剩下一位至今未婚的老四,也就是她三哥在六四年入伍當兵。

別人家住大雜院因人口多擠的不得了,她家因為有一對睿智的父母將兒女安排得個個成器搬出大雜院。

與楊佳佳家雖說住在大雜院卻還得每季度上交房管所租金不同,她家的三間西廂房是私產,是有本的。

而楊佳佳,她是兄妹四人,父母同樣也是雙職工,不同於王曉燕已經年邁的父母,這兩口子的工作賊好。

如今楊爸爸正值壯年。

因早前在解放京城時戰斗受了傷,之後他就退役分配到也就是如今梅大義上班的汽車運輸公司。

這汽車運輸公司下面有個車隊,如今楊爸爸已經是其中一名組長。駕駛員呢,還是個頭頭,很牛的~

此人就如同老天爺的親兒子,隨後在工作次年,他就娶上之前一直照顧他傷情的小護士楊媽媽。

接著就連生了三個大胖小子,最後他又如願以償的得到一件小棉襖。這還不是最讓人羨慕的。

關鍵是楊媽媽雖說娘家是京郊農村的,但這個村庄卻不同尋常。據說解放京城時她老子就帶領村民立過大功。

關平安就聽梅大義說過不是沒人眼紅楊爸這個組長位置,可真沒人敢啃他一口,楊家是妥妥的根正苗紅。

當然,哪怕條件再好,也不可能午飯頓頓是大米飯和雞蛋。為此,關平安還頗為費了一份心思。

過了,不好;差了,也不好。

要跟上小伙伴們的節拍,相當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