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眾生相(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994 字 2020-07-28

賈環就坐在趙姨娘身邊的椅子上。趙姨娘伸手摸著兒子的額頭,疑惑的道:「環哥兒,你沒得病發癔症吧?呵,我離開賈府?多少人想坐到我這個姨娘的位置還坐不到呢?」

賈環道:「娘,你這個姨娘當的有什么滋味?太太想要罰你,隨便找個借口就讓你跪的膝蓋紅腫。這種沒保障的日子過得有什么意思?」

他是肯定不能接受這種被隨意懲罰的生活。

賈環親近的話讓趙姨娘低落的心情好了些,再想著今天賈環進來將她「救」起來,心里又舒暢三分。她日後就指望這個兒子。兒子的親近、懂事自然讓她高興。

心里高興,但趙姨娘嘴里還是在罵:「呸,你這個沒造化的種子!我有丫鬟、婆子伺候,有這間小院住著,每月月錢2兩銀子。不用灑掃、燒火做飯,這日子不知道過的多好!你將來屋里大-老婆能不罵小-老婆?」

賈環一陣無語。貌似趙姨娘對她「灰暗」的人生挺滿意的。

想也是,趙姨娘是賈府的家生子,能夠成為賈政的小妾,完成從奴才階層到主子階層的轉變,足夠成為賈府丫鬟界勵志的楷模。

正在給趙姨娘揉膝蓋的小鵲低著頭笑著插話道:「三爺,姨奶奶的這間小院,府里不知道很多人都眼紅呢。大房的幾個姨奶奶,周姨奶奶都沒有哩。」

這句話撓到了趙姨娘的癢處,從小吉祥手里接過茶碗,喝了一口,得意洋洋的道:「那是因為我生了環哥兒,在老爺面前受寵!」

「嚯。」賈環牙疼。趙姨娘雖然「三五不著調」,這話倒沒說錯。年輕貌美的她確實比王夫人有優勢。王夫人已經四十多歲,這年頭可沒有現代美容保養的技術。即便保養得體,年老色衰免不了。他今天剛見過王夫人。

然而,趙姨娘不管在賈政面前如何受寵,但她在賈府里處境並沒有多大的改善。這不僅僅是她為人和智商的問題。

王夫人並不是一個只會念佛的人。

小鵲忙活完,給趙姨娘放下褲腿,出了房間收拾。趙姨娘舒坦的靠在椅子上,奇怪的道:「環哥兒,你病了一場後倒像開竅了一樣,懂事多了。你說的離開賈府是怎么回事?我勸你是熄了這個心。你出去連自個兒都養不活。你分得清五谷雜糧嗎?」

說到最後又變成嘲諷。這才是趙姨娘說話的風格、語言特色。

賈環沒打算沒有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干笑兩聲,遮掩道:「娘,我是想過幾年自己弄個庄子,大小事自己做主,不用給人磕頭,到時候接娘去享福。」

趙姨娘不屑的斜7歲大的兒子一眼,譏笑道:「還享福?環哥兒,你是這兩天跟著你舅舅在城里玩野了心吧!別凈撿好聽的說,求我也沒用。我可沒錢給你買庄子。」

賈環就笑了笑。趙姨娘不願意離開賈府是情理之中。她人生的全部都在這里。賈環也不勉強。日後賈府傾頹時,他再來接趙姨娘吧!

趙姨娘不滿的道:「環哥兒,你笑什么?你這個沒造化的。府里的家產又豈止一處庄子。沒點志氣。再說天底下有不磕頭的地方嗎?皇帝都要給太上皇、太後磕頭…」

趙姨娘絮絮叨叨的說著她對賈政家產的「野望」、磕頭經驗以及趙國基打小報告她得知賈環行蹤的得意。

賈環只是喝茶、傾聽。趙姨娘「想法」挺不錯的,以後好像還找人詛咒賈寶玉和王熙鳳。但是爭家產這種事在他看來挺無聊的。有王夫人在,她哪里有機會?

至於趙姨娘洋洋得意的介紹磕頭經驗,他只能理解為趙姨娘的階級局限性。他的目標是不給人磕頭。

隨意的說著閑話,天色將晚。兩個丫鬟小吉祥和如意兩人穿著青、藍兩色斗篷進來說《國朝史略》已經送到李紈的住處,還得了李紈的賞錢。她們倆嘴里念著珠大奶奶的好。

「我知道了。」賈環跟著趙姨娘回來後,就讓小吉祥去找如意交代了還書這件事。

天地間,雪下越發的大。窗外的走廊、庭院、走道都變得白茫茫一片。

賈環、如意就留在趙姨娘這里吃晚飯。小鵲從廚房里要了晚飯過來,幾道小菜。五人圍在條桌邊吃飯。也沒講什么上下尊卑。

賈府里的廚房分為大廚、小廚、公廚。趙姨娘吃的是最差檔次的公廚。打回來的飯菜有點溫涼。小吉祥倒了熱茶在案幾上。賈環索性兌了開水吃飯。

寒風呼號,里屋里燈花跳躍,溫暖怡人。

飯後,賈環看趙姨娘、如意、小鵲、小吉祥說笑著抹骨牌。時間緩緩的流走。

小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才停。天氣冷,賈環也沒讓趙國基帶著他在京城里到處逛,了解風土人情。連著兩天在家里和如意說話,翻翻書。

倒是趙姨娘在得閑的時候過來看賈環時讓賈環出去玩耍,不要悶在家里。

前天下雪時,賈環和趙姨娘的關系略微親近些。趙姨娘已經接受兒子病好後像個小大人般的事實,對他的管束放松很多。賈環的時間現在可以自由支配。

臘月二十五下午,天晴。小年祭祀剛過。賈環在趙國基的陪同下出了賈府的角門,順著榮國府南街,去四時坊中繁華的街面閑逛。

周朝的京師並沒有如同漢代長安那樣分為東西市;也不像隋唐時期對城中住處分為東西南北,富貴各不相同;反倒是有點類似於北宋的汴梁。民居與商業自然融合。其中,通往皇宮四條通衢大道沿街的商業最為繁華。

趙國基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青衣小帽,看起來面有菜色。為人木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