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院首的待遇(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565 字 2020-07-29

文會結束。時間正好正午12點許。曲水亭中的眾人紛紛散去。

葉講郎跟著山長張安博到他的外書房中。書房幽雅、清冷。一名老仆進來點了炭盆,倒上熱茶。

山長張安博是一名和藹的老者,穿著暗青色的鶴氅,坐到榻椅中,笑道:「今日文會,著實精彩。賈環一篇佳文,兩首好詩,當可浮一大白!」

葉講郎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文士裝扮,言笑溫和,說道:「若非山長堅持書院文會不講八股,只講義理,也難以有今日文會之盛況!」

山長張安博得意的哈哈大笑,捻須道:「講時文能有什么意思?書院月月考校制藝,第一名都是公孫亮那臭小子。文台,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葉講郎便一笑,說道:「山長,賈環還未考入內舍,我想懇求山長特許他參加今年宛平縣縣試。」

山長張安博驚訝的道:「文台何必急於讓弟子下場。以此子之天資,再磨礪幾年八股技藝,小三元可期。也是一時佳話啊!」

童生連取當年的縣試、府試、院試第一,稱之「小三元」。連中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謂之連中三元。

明朝兩百多年,僅有成化年間首輔商輅商閣老有此殊榮。這是文人科舉的最高成就。皇周開國至今還沒有連中三元者。

葉講郎搖搖頭,輕輕的嘆口氣,「林子修(林舉人)給我詳談過。他出身於榮國府庶子,處境不佳,被嫡母約束在府內失去自由。故而發憤讀書。他只求科場勇猛精進。」

山長張安博通明世事,一聽就懂,嘆口氣道:「難怪小小年紀能寫出大雪壓青松之語?」詩才可以天授,自古不乏神童。但艱難困苦更能磨礪人!

山長張安博又沉吟了一會,道:「我許了。」他不喜歡學生為功名而讀書。但也不是墨守成規的腐儒。事有特例,情有可原。

葉講郎起身道謝。

山長張安博笑道:「科場如戰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書院定下內舍弟子方可下場的規矩。有特例,也不必拘泥於此。」

這時,老仆來請示在哪里擺飯。山長張安博笑道:「文台酒量頗佳,今日陪我小酌幾杯。」

葉講郎心情極佳的笑一笑,說道:「長者賜,不敢辭。」

回寢舍的路上,賈環和公孫亮、羅向陽、喬如松、龐澤相互認識。面如冠玉,英俊瀟灑的公孫亮帶著眾人在內舍的食堂中一起用餐。

陳嘉運和賈環關系不佳,見不得他出風頭,找了個借口冷著馬臉離開。並沒有同去。衛陽則是心高氣傲,不合群,回了寢舍。他出身於官宦之家,對是否得罪公孫亮這個童生並不在意。

書院食堂並非如現代學校的食堂,而是一處小院落。正廳中擺放著圓桌、板凳。十人共一桌,坐齊之後,廚師、廚娘就會端上大碗裝的五菜一湯。饅頭管夠吃。

只有內舍弟子才有資格來用餐。外舍弟子都是由齋夫將飯食挑到講堂處,各自取食盒吃飯。

賈環、公孫亮等五人到食堂時,正好有兩桌內舍的弟子湊在一起吃飯,紛紛笑著打招呼。賈環成為院首的消息早就傳出來。眾人紛紛起身見禮,認識。

「見過賈院首。」

賈環拱手道:「賈環見過諸位同學!」

公孫亮一一為賈環介紹。其中言談舉止較為出眾的有三人:尚未過縣試的大興縣柳逸塵、永清張四水、童生通州姚緯。

羅向陽、喬如松、龐澤都是內舍弟子,和眾人都是熟識的。熱鬧一番後,賈環五人在偏左臨走廊的圓桌坐下。他們幾個參與書院文會,食堂留有飯菜。

廚師端上來,五菜一湯:一碗青綠的時蔬、一碗咸菜蘿卜干、一碗辣椒炒雞蛋、一盤燒魚、一碗豆腐。湯是四喜丸子湯。主食是大盤的白面菜肉包子。

賈環在書院里吃了快兩個月的盒飯,早就吃得「吐血」,見到這並不算豐盛的大餐,頓時食欲大開。

賈環看向公孫亮。意思是詢問他是否可以開吃了。眾人之中,很自然的以公孫亮為首。公孫亮是那種在人堆里都異常出彩的人:氣度、性格都是極好的。

公孫亮一襲白衫,溫潤如玉,笑道:「賈師弟不必看我。書院弟子以院首為尊。當然,我建議賈師弟再等一等。」

羅向陽、喬如松、龐澤都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