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恰同學少年(三)(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996 字 2020-07-29

約下午三點鍾的樣子,初秋的陽光帶著寂靜、溫和落在屋檐、天窗、院落、書桌上,落在學子們身上,秋季清涼的氣息浸染到人心中。

書院正中心的明倫堂中,約三十多名士子環座在賈環四周。計有:公孫亮、龐澤、喬如松、衛陽、許英朗、張四水、柳逸塵等。賈環主持討論向鄉民、礦工借銀子的事宜。

正四品的官員相當於副-省-級干部。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同於中--紀--委五六把手。

在一個官本位的社會,以山長張安博正四品官員的身份,即便是致仕的官員,向鄉民、礦工借銀子,在信譽上還是有保證,會被認可。

因而,會議討論的重點,不在借銀子的事情。借銀子,寫借據,在書院一整套的文書、文宣體系下,很快就能運作起來。問題在於,一晚上的時間,能借出多少銀子?

糧食越早運進來越好。喬如松幾人打算明天一早就出發,前往黃洛鎮,再轉道京城。

要給鄉民、礦工反復考慮的時間。貼身收藏的那點銀子,是他們最後的家底,要他們換成薄薄的一張借據。內心里肯定要有一些思想斗爭,需要時間。

賈環道:「所以,我們第一批次的購糧,銀子肯定不夠。還需要用人情借糧。山長那里,肯定要請山長寫幾封書信。剩下的,需要大家群策群力。」

聞道書院的弟子中有不少官宦子弟。比如:賈環、衛陽。賈府那里,賈環不做指望。他准備將龍江先生那里的人情用掉。龍江先生是富貴閑人,怎么都能弄些糧食來。

賈環環視眾同學,一一目光接觸,微微點點頭,目光沉著、從容,說道:「當然,我要提醒大家:量力而行。舉個例子:我現在家底有50兩銀子,這次借據我只打算借30兩出來。要留20兩應急!」

救災是救人,也是救自己。不救,飢民會變身暴徒,如蝗蟲般毀滅書院的一切。不救,發生大范圍的瘟疫的話,分分鍾就是死。但這畢竟不是干革命、造反。不需要投入全部的身家、性命。不需要用力過猛!

眾同學都是笑起來,明白賈環的意思。眾人拾柴火焰高。無需把自己身家全投進去。

柳逸塵道:「院首,去京城買糧食算我一個。我願意試試。」他家里世代是大興縣的書吏,對京城里購買糧食的門道很清楚。

衛陽抿了抿嘴唇,說道:「院首,算我一個!」

衛陽話音剛落,一干同學都將目光投向他。衛神童是從二品布政使的嫡孫。一慣很高冷。今天竟然主動提出幫忙,實在是異數啊!

公孫亮倒是知道些衛陽的心理變化,微笑著幫他解圍:「各位同學,喬兄這兩日不在,衛師弟文案嫻熟,幫了我不少忙。他也是書院的一份子。」

一干同學釋然的笑起來。衛陽對公孫亮拱手致謝。時至今日,他接納書院的同學,同學們也接納他。

賈環笑著點頭,歡迎衛陽加入。

大周如明制。行政區劃分兩京十三布政司。明宣德年間,布政使權勢極重。《明史-職官志》:「初置藩司,與六部均重。布政使入為尚書、侍郎,副都御史每出為布政使。」

到明中後期時,各地遍設總督、巡撫,布政司受其節制。地位有所下降。周朝此時在雍治皇帝的治下,亦開始設置巡撫、總督職位。但總督此時的權力要小於明朝的總督。

比如:明朝嘉靖年間平息倭亂的名臣胡宗憲,明朝三大才子徐渭的東主,他的官銜是: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福建等處。

而此次賑災的總督,大周都察院右都御史齊馳,總督辦理賑災、治河、民生等事宜。權限明顯要小得多。

此時,周朝開始設置巡撫、總督,但即便如此,從二品的布政使依舊是朝廷重臣,封疆大吏。

布政使的嫡孫衛陽參與進來,願意出力,對書院購買糧食很有裨益。

談了幾句,賈環見差不多,就准備換下一個議題:商討消減口糧供應、以及寫家書的事宜時,許英朗忽而站起來道:「院首,我願意出一份力。」

賈環微微有些詫異,但點頭同意,「好。」

其實,現在敢站出來的同學,都是自忖有些把握,能夠幫得上忙。但賈環卻是不知道許英朗的背景深厚。

許英朗的性格熱情,和誰都能說兩句,對賈環也佩服,願意做事,敢於任事。但他家教甚嚴,從來沒有在書院透漏過他的家庭背景:

其父許澄,時年三十七歲,翰林出身,官居詹事府左中允(正六品),兼職軍機章京,兩年前雍治7年春入值軍機處。身處中樞,前途無量。

要知道,大學士品級只是正五品。

許英朗和喬如松是好友。好友有心補過,他願意助好友一臂之力,也願意幫助書院完成賑濟災民。

讀書人,立德,立功,立言。這是立功之事。

下午四點半左右,賈環等人在明倫堂商議好對策結束會議,即刻明令傳達給書院的核心團隊成員。

第一,向鄉民、窯工借銀事宜。步驟如下等等。

第二,家書。現在和外界消息已通。明天一早,喬如松、衛陽、許英朗、柳逸塵四人就要出發。有意寫家書的同學、鄉民、窯工可立即寫信。明天帶出。不保證能送到,但會把人活著的消息傳遞出去。

第三,再次消減口糧供應。由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一餐。擴大前往潭柘寺運糧的隊伍。文宣團隊要做好宣傳、解釋的工作。賈環將會親自負責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