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名聲浮雲(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707 字 2020-07-29

山長張安博在臘月初三出發前往京城後,新的山長葉講郎葉鴻雲上任。十二月初,書院里的學習氛圍漸漸的濃厚起來。

隨著咸亨商行的成立,書院弟子各自作出選擇。有的選擇進入商行做事,有的選擇留下來繼續科考。七月中洪災帶來的影響,已經成為過去。唯一還殘留著賑災痕跡的大約是賈環身上的京西宛平縣賑災副使。

臘八節剛過,又是一場大雪。傍晚時分,新任山長葉鴻雲邀請苦讀中的賈環到東庄鎮中路口的書生食府小酌一杯。

二樓的雅座中,店小二上了酒菜。葉鴻雲自飲一杯,悠悠一嘆,「賈環,我今日才知道做實事之難。」

賈環微微有些奇怪,執壺給葉鴻雲添酒,笑著道:「先生,這感慨有些莫名啊!」

葉鴻雲自嘲的一笑,情緒低落的道:「駱講郎今天上午留書一封,離開書院了。」

賈環愣住。他昨天還跟著駱講郎學習《詩經》,根本沒有見駱講郎有要離開的意思。

葉鴻雲解釋道:「駱講郎希望書院的弟子能夠議論政事。我是堅決不同意的。他服山長,卻未必服我。留了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給我。」語氣有些蕭瑟,有些氣憤,有些不滿。

賈環懂葉講郎的意思。他和駱講郎兩人為是否允許書院弟子談論政治鬧掰了。但駱講郎一言不合就離開,實在是有點反應誇張了。可以慢慢談嘛。

賈環問道:「先生,駱講郎離開可有去處?現在已經是臘月…」馬上就是春節了。駱講郎若是沒有收入,這個年節怕是不好過。而預計今年書院給講郎們的待遇會是相當豐厚的。

葉鴻雲道:「他在信中沒有提。就我估計,應該是去了東林的首善書院。他和京城名士韓謹交往甚密。」

韓謹就是韓秀才。賈環就點無語。心里想的通透。多半是前些時候,韓秀才給他寫信時,也給駱講郎寫了信。駱講郎現在離開書院,有多方面的因素。

葉鴻雲吃了筷子菜,道:「賈環,咸亨商行那里,你打個招呼,讓商行將今年的薪資給駱講郎。他是書院老資歷的講郎。他使性子,我不能無義。」

賈環點點頭,「先生,放心。」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不能因為駱講郎在年前離職,就不給他發雍治九年的「年終獎」。這不是君子所為。

賈環見葉講郎面上郁郁,全無他往日的從容,閑適,琢磨了下,問道:「先生,我說句誅心的話,何先生那里是不是也不服你?」要進士服從秀才的管理,這怕是很有點難度。

葉鴻雲向來待賈環如同他自己的弟子,索性也不隱瞞,嘆口氣道:「這是人之常情!」

賈環建議道:「先生,何不試試兼收並蓄的辦學方針?」

葉鴻雲心里琢磨了一回賈環的話,好奇的問道:「何以謂,兼收並蓄?」

賈環道:「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

這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大提出的辦學方針。開創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先河。曾有名家將蔡元培先生譽為,孔子之後,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

很顯然,葉先生沒有山長那樣的威望,壓不住書院的講郎們。當然,這和他的文位只是生貢也有關系,要是擱個老牌進士,或者三鼎甲在這里。就沒這樣的問題。

那么,索性就不壓了。一個講郎一個想法,那就讓學生來腳來投票,上誰的課,由學生來選。這樣一來,就涉及書院的課時、考試制度、畢業制度等等方面的改革。

賈環和葉先生聊到很晚,從酒樓里聊到回書院的寢舍中。探討很多。畢竟,不能將現代的教育體制直接復制到聞道書院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但賈環無疑是希望聞道書院能辦成蔡元培主持時期的北大。一所真正的大學,培養各種人才。而不是僅僅專門教授童生學問。

深夜時分,大雪紛飛,外面的世界一片雪白。賈環和葉鴻雲在他的寢舍中秉燭夜談。

喝了口茶水,賈環微微有些犯困,笑問道:「先生以為我的這些想法如何?」

葉鴻雲此時臉上不再有郁郁的神情,心情舒暢的笑道:「你的改革太激進。恐怕山長都會有意見。不宜操之過急。我擇一二先試行之。」

賈環見解決葉講郎的問題,笑著打個哈欠,告辭離開,回去睡覺。葉鴻雲在燈下奮筆疾書。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等他停筆時,天已經大亮。

第二天上午,新任山長葉鴻雲召集聞道書院所有的秀才以及唯一的進士何經業討論書院改制的一些問題。隨即,書院中就有消息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