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完)(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905 字 2020-07-29

七月十四日,公孫亮約了賈環、羅向陽、喬如松、龐澤、許英朗、張四水、秦弘圖、姚緯、易俊傑等一起二十人,前往妙峰山、百花山、靈山秋游。

其時,處暑已過。山中清涼宜行,山清水秀,風景美不勝收。如王羲之感嘆會稽山的風景所言: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游。

眾人的第一站是妙峰山金雲峰的潭柘寺。從聞道書院至東庄鎮外,沿東向上山的條石台階上山,比從書院後門上山的山間小路更為輕省。一路上見到不少京城來的香客。

在妙峰山中游玩了三天後,眾人沿山路前往向西行,下山過北天嶺,轉至官道,至50里外雁堂村。這里是煤窯地帶,家家戶戶以煤生。

再沿官道往西行40里,經東齋鎮抵達清水鎮。而後往北行至靈山。此山為京都第一高峰。下山再回清水鎮往南行,去往百花山。

山中千岩競秀,有山峰如七色玉帶,有山峰如金蟾拜月;山林茂盛,古樹擎天,有油松、山楊、樺樹、雲彬、落葉松。更有瀑布飛流,雲蒸霞蔚。早起之時,雲頂日出,雲海升騰。晚間則是晚霞映翠,燦爛如錦。

美景如斯,宛若視覺盛宴,令人心曠神怡,賈環等人在山中流連忘返。

公孫亮生活在聞道書院好幾年,早就踏遍周圍的景觀。很有經驗的提醒大家帶了棉衣。二十五日晚,眾人在百花山中落腳的龍王廟中閑談。

龍王廟不大,只有五個和尚。陡然一下子來二十人,寺廟中的糧食、蔬菜都是不夠。好在賈環等人在山腳下出銀子雇了幾名清水鎮中的村民挑了生活用度上來。

龍王廟的正大殿中,眾人打著地鋪。外面山風呼嘯,聲音很磕磣人。而大殿內,火堆燃燒,溫暖無比。

許英朗的性子一慣很活躍,笑著道:「誰來講個鬼故事?」這話把眾人的注意力都給吸引過來。

羅君子勸阻道:「諸位,子曰,敬鬼神而遠之。」

一名同學道:「嚇!可別講。這怪嚇人的。不然我晚上睡不著。」

姚緯取笑道:「這么多人在,你怕什么?」

眾人都是哄笑起來。賈環心里倒是憋著幾個很恐怖的鬼故事,想了想,還是沒講出來。話題隨意的聊著,漸漸的轉移到即將到來的鄉試上。

聞道書院里一共有10人取得鄉試資格,全部都在這里。算算時間,今科北直隸的鄉試時間應該已經公布。眾人商議明天返回書院前往京城報名,結束此次秋游。

閑聊著,說起中舉後的打算。中舉最常見的打算,自是繼續科場猛進,考取進士。若是能得中狀元,或者在館選時進入翰林院,前途就遠大了。

國朝雖說改革前明舊制,並沒有規定非翰林不能成為大學士。但翰林官是詞臣,清貴難言,升官快。

有的同學說中舉後,繼續回書院讀書,或者去外地游學。有的同學說中舉後返鄉置地,當個金舉人、鄉紳。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當即嘲笑起這種暮氣沉沉的志向。

羅君子問賈環,「子玉,你什么打算?」

賈環心中嘆口氣,微笑道:「我打算回家一趟。然後打算會去江南游學。見識人文薈萃的江南風情。」

秦弘圖懂賈環的意思。

龐澤笑道:「子玉,我看你這想法要落空。葉先生可不會放你走。書院的事務一大堆。」若能中舉,他的打算是返鄉盡孝。幾年後再來京城參加春閨大比。

賈環就笑,「這不是還有諸位同學都在書院嗎?」

許英朗怪笑一聲,說道:「這你們就想錯了。我覺得子玉說的江南風情應該是這樣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哈哈!」眾人大笑。這是唐朝杜牧的名句,贊美的是一位妓家的美麗。

公孫亮維護著賈環,道:「文謙,你別瞎扯。賈師弟今年才十一歲不到。」他中舉後的打算是回鄉誇耀,讀書一場,總算有所交代。然後回書院繼續讀書。

許英朗就沖好友喬如松擠擠眼睛。喬如松無奈的一笑,道:「子玉六月底在書生食府里拿出的那首送別的曲子,後面有個落款:詩詩為賈先生題。若我沒料錯的話,這位詩詩姑娘應當是京城的花魁蘇詩詩。」

「喔---!」

夜色中,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起這個八卦來。公孫亮無言的笑著搖頭。因為他很清楚,是賈師弟當年一句「佳人相見一千年」將蘇詩詩捧的在名妓、花魁這個行當中獨占鰲頭。

第二天清晨,眾人起床收拾,吃過早飯,龍王廟的主持和和尚們送賈環等人。多少有些舍不得。這些書生來這里游玩,他們的收入也多起來。

許英朗對主持和尚道:「大師,臨別贈言,我有一語相告:山不在高,有路就行。你這廟要想香火盛,這路得修修。」

主持和尚苦笑一聲,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目送著發出善意哄笑的書生們離開寺廟。心中有些不同的感受。這群書生有些與眾不同。

走在路上,快要下山時,公孫亮道:「賈師弟,如斯美景,可有佳作?」

賈環無語的拍下額頭,怎么都喜歡來這句,道:「只得了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