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抄書(下)(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767 字 2020-07-29

林黛玉手里的紙張,正在抄寫的是《論語-顏淵》中的一篇:哀公問於有若。

林黛玉說的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一句。

這句話的解釋:百姓富足,君主又怎么會不富足呢?百姓不富足,君主又如何稱的上富足呢?

更深一層的解釋是:得與失,多與少,都是相對而言的。百姓富足了,君王才有可能從百姓那里獲取更多。

若君王不體恤民情,不顧百姓生計,百姓生活無以為繼,又如何會去擁護君王?

而沙提學在後面的批語是: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這是明代成化年會元王鏊在禮部會試中為「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寫的八股文。八股文是代聖人立言。好的八股文,作者對經義、字句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闡釋的非常到位。因而,沙提學會將這幾句摘錄在此,作為注解。

賈環的注釋是:國家財富與個人財富的辯證關系。有國富民窮,有國窮民富。比如:明朝。這句話體現的是儒家「民為貴」的民本、民生思想。國富且民強是最佳狀態。

一句短短的話,下面給出了四種注釋。當真是有「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做派。解釋的通透。治學要的就是這種精神。很令人驚嘆。

林黛玉看到這四種注釋之後,因而很是驚訝。她不知道她父親會怎么注解這句話,但應該無出其右。

寶玉拿過來看了看,發表議論:「這太過於牽強。反復注解又何意義?還是沒有說明白。」

賈環哂笑一聲,「呵呵!」賈寶玉一貫是喜歡鬼扯、杜撰。但在真正的讀書人面前,他那點小聰明算什么?也就糊弄下政老爹這種書沒讀通、讀透的人。

在賈府眾多姐妹面前,賈寶玉給賈環嘲笑一聲,就有點發急,瞪起研究,准備和賈環理論。

林黛玉搖搖頭,細聲道:「這解釋的是極好的。提學大宗師名不虛傳。環哥兒的舉人也是真本事。你是不如的。」

給林黛玉這么一說,寶玉急紅了眼,「嚯」的站起來,對黛玉賭咒道:「妹妹這話說的。改明兒我也去考一個舉人回來。」

黛玉看寶玉一眼,將她的話說完,「我也是不及的。」她並沒有勸寶玉去科舉的意思。只是心里得承認:環哥兒這個舉人功名確實過硬,實實在在考回來的,經義水平是很高的。她不如。寶玉不如。

寶玉氣勢一泄,偃旗息鼓,訕訕的站著,像黛玉賠笑,「妹妹…」

黛玉冷哼一聲,不理會寶玉。

書房里的眾人頓時都哄笑起來。丫鬟們也是各自笑。襲人心里嘆口氣。寶二爺真是個不省心的。這又誤會林姑娘了。以為林姑娘向著環三爺。回頭不知道又鬧成什么樣。

探春笑著圓場道:「你們兩個真真是歡喜冤家。二哥哥,你快坐下來吧。我們還得抄書,等會又到吃晚飯時間,三弟弟好茶好飯的招待我們,我們可是要盡心呢。」

如果王熙鳳在的話,多半是她來圓場。現在自是探春來說。

寶釵只看著寶玉和黛玉兩人,笑而不語。心里稍稍對比一下,倒是覺得寶兄弟真像個小孩。

賈環坐在書桌後,好整以暇的喝著茶,悠閑的看戲。寶玉和黛玉在他屋里吵架,在雍治八年時,他被牽連,結果很糟糕。但現在,他自是穩如磐石。

今日不同往日。

紅樓原書第八回的目錄,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時間線是紅樓九年。現在都雍治十年冬,馬上就是春節。黛玉和寶玉兩人現在確實是處在初戀階段。而他並不看好這段感情。

他既然留在賈府里,林黛玉的個人悲劇,他能幫就順手幫一把,但他和林黛玉不熟,要他費力氣為她謀劃,那不現實。他沒那么高尚。再者,他看不上大臉寶。

按照紅樓原本的歷史,寶玉和會寶釵成親。但現在寶姐姐這里,自是沒寶玉什么事了。可就賈環的估計,即便寶姐姐和他的婚事定下來,王夫人多半也不會同意寶玉娶林黛玉,肯定會有其他人。

所以,林妹妹的悲劇,他大約會在明年去江南的時候,順便勸一句,讓林如海早點把他女兒的婚事定下來。

能定下來,就算林妹妹得償所願。定不下來,到時候再說。撮合一對男女很難,搞散一對男女還不容易?

賈環心里想的一笑。話說他還是蠻邪惡的啊。內心傾向還是黛玉不要嫁給寶玉。

寶玉嘆口氣,坐下來。直到吃晚飯前都保持著安靜。

一場風波就此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