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芳園應賜大觀名(下)(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3430 字 2020-07-29

大觀園正殿外的廂房中,賈家的男子齊聚,近十張八仙桌擺開。賈府的管家、長隨來回送著酒菜。

賈元春的詩句傳進來,自是引得賈府眾人一陣叫好聲。貴妃作的詩,誰會說不好?

鑒賞點評貴妃的詩,沒有人會在公開場合去做。賈政便問小太監和鴛鴦里面的情況。

小太監是個機靈人,笑道:「貴妃興致正高,命府中的姑娘們作詩。一人一首。獨獨要貴府的寶二爺做四首。貴妃說:如此方不負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賈政聽的捻須而笑。這一定是當剛才在賈母正房和元妃說話時,說明寶玉題匾額的事,引得元妃歡心。

儒家的禮法,講究的是父子不同席。隔壁桌上,賈璉、賈薔就看著賈環。賈府里多半都是些「大老粗」。和士林沒什么接觸。只聽過賈環的名聲,具體怎么回事都不清楚。真要論詩詞,這里環兄弟才是大拿。

賈璉感受最深的是,他去教坊司里找樂子,不管哪家當紅的姑娘,只要提到賈環的名字,絕對沒有誰會說不知道的。都是一臉的仰慕、敬仰。

賈薔現在偶爾跟著族學的駱先生混一混京城宛平縣的文化圈。他有志於博取個秀才功名。當然不是靠自己考,而是靠環叔幫忙運作。環叔詩詞名家的地位,他自是清楚的很。去年江南一行時,街頭巷尾唱賈詞,盛況空前。

賈環到沒什么想法,安然而坐,喝著清冽的米酒。他今晚可沒打算出風頭。抄詩也要看場合的。他剛才給陳太監說,他想要獻詩給賈元春博取賞識,只是個說法而已,他另有打算。

鴛鴦和小太監重新進去。小太監小黎子臨走時還看了賈環一眼。他收到消息說賈府的三爺要獻詩,他這會出來,怎么對方毫無反應呢?

熱鬧的酒宴繼續。一杯酒後,鴛鴦手錄的詩稿傳到賈環這桌上。

賈環拿著手稿裝模作樣的品味。其實只是在做樣子。貴妃的詩,你不看不行,看快了也不行。要認認真真走形式。他腦子里在想別的事。

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這倒不是賈元春在吹噓大觀園的景致,確實當得起。小小的幾里方圓內,匯聚園林、河流、荷塘、道觀、農家、幽竹,清幽,富貴,種種氣象、景點。

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錫,就是「賞賜」的意思。要是按照賈環的用字習慣,會直接用「賜」字。

賈元春自敘:「我素乏捷才,且不長於吟詠,妹輩素所深知…」賈環從這句話思維發散,倒是想起件趣聞來:四春都擅長些什么?這要看她們各自的丫鬟名。

比如元春,她的大丫鬟名叫抱琴。她大約是擅長彈琴的。迎春的首席大丫鬟叫司棋。迎春在賈府中確實喜歡下圍棋。安安靜靜的女子。探春的大丫鬟是:侍書。探春日後在大觀園秋爽齋中的布局,確實顯示出她愛好書法,碑帖。惜春的大丫鬟叫入畫。惜春喜歡畫畫,人皆盡知。畫得也還不錯。

賈環裝過樣子後,便將詩稿遞給賈璉。

大觀園正殿外觥籌交錯,酣暢宴飲之時,正殿之中,亦是一陣歡聲笑語。

外廂宴席用的是八仙桌,而正殿內,則是用的分餐制。一人一席,分列兩側。元春居高而坐,四個小太監侍奉著。賈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媽在下相陪。

再往下則是釵、黛、玉、迎、探、惜幾人的席位。尤氏、李紈、鳳姐、秦可卿則是親自捧羹把盞。秦可卿本來是想照例請假不來,被尤氏勸說:釵、黛都非賈府血脈,不是一樣的露面,她即便不是賈家的媳婦,參加又如何?

唯有寶玉愁眉苦臉的在咬筆頭。賈元春最愛瀟湘館、怡紅院、蘅蕪苑、浣葛山庄(稻香村)四處,命他作詩題詠。奈何,一氣寫四首詩,實在太考驗詩才。

所以曹子建七步成詩,人稱才高八斗,李太白斗酒詩百篇,謂之詩仙。這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賈府有體面的丫鬟們亦得以在正殿中侍候。寶玉,姑娘們作詩之時,元春和賈母、王夫人等人的談笑也在繼續,時而有新鮮的熱菜、家常菜、風味菜送進來。

站在黛玉身邊的紫鵑就看得寶玉額頭上冒汗,偷偷的一笑,對黛玉道:「姑娘要不要幫寶二爺做一首?看他費神的…」她對黛玉的心思只是明白的。她家的姑娘想要在今晚寫詩時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但是,貴妃卻只給了一人寫一首詩的機會。

黛玉這時已經擱下筆,看了不遠處的寶玉一眼,細聲道:「你亂出什么餿主意呢?」

這幾日和寶玉的關系略有改善,但她才不想惹麻煩上身。拒絕做一個荷包就鬧出偌大的風波,幫著寫一首詩,她是出風頭了,天知道又鬧出什么事來?

無故尋仇覓恨,有時似傻如狂。說的就寶玉。

賈寶玉沉思時,紈、釵、黛、迎、探、惜幾人的詩都呈上給賈元春品評。賈元春看了一遍,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再看看坐下與賈府姐妹說笑的薛寶釵,林黛玉,越發顯得如花似玉,與眾不同。

賈元春心里好笑。她的那位庶弟倒是好眼光,早早的就讓她做媒,和寶釵定下婚事。不然,以寶釵這端庄、穩重的性子,和寶玉倒是極配的。她在宮中也放心。

至於黛玉,似有嬌怯之症,並不在她考慮的之中。

寶玉愁思之時,寶釵、黛玉等人都是走過去看了看。回到座位邊,探春微笑著輕聲道:「二哥哥只怕是才思枯竭。寶姐姐要不要幫他看看?」長姐器重寶玉,她當然是看得出來的。若是寶玉寫不出來,未免掃興。但是,詩詞之道,她是比不過寶姐姐和林姐姐的。

相比較而言,自是寶姐姐更好說話一些。

寶釵穿著淺黃色的外衫,端庄秀雅,膚白貌美,明麗無端,與黛玉相比,是另外一種風情,輕笑著搖頭。

有些大局可以顧,有些大局不能顧。她當然是分的清楚的。她很清楚那個在寒風中幫她戴好帽子的少年與他嫡兄之間的「矛盾」。她的立場自是很清晰的。

寶釵和探春的關系處的很好,又知道探春為人精明,也沒拿場面話糊弄她,指點道:「三妹妹要是有心,可以給寶兄弟列幾首樊川文集的詩句以供參考。」

探春笑著點頭。樊川文集就是杜牧的文集。詞藻清麗,英發俊爽。她自是讀過的。很應景。不會寫,難道還不會背么?當下列了幾首杜牧的名詩給寶玉開闊思路。

寶玉正愁的不行,見探春送來參考詩文,喜道:「好妹妹,還是你靠的住。」

探春禁不住輕笑,道:「誰讓你素日得罪寶姐姐、林姐姐得罪很了。」她弟弟的成就、志向,不在於這賈府之內,也不在於和寶二哥爭寵之上。與嫡兄不和,對三弟弟而言,不是好名聲。

寶玉一邊叫屈,一邊提筆刷刷的寫,「我何曾有?」得罪林妹妹是有的。得罪寶姐姐從何說起?

大臉寶有點沒搞清楚狀況。

正殿內詩詞寫完後,賈元春命探春另外用彩箋謄錄出方才一共十數首詩,讓太監傳與外廂。

賈政、賈赦等人自是稱頌不已。賈政時機的進獻《歸省頌》,讓太監傳到里面給賈元春。

賈環在座位上就是微微一笑,這《歸省頌》怎么出來的,他和賈政的心腹幕僚白師爺聊過,自是清楚的很。內容大致有數:歌功頌德的文章。話說政老爹的三觀還是很正的:忠君愛國。

讀書人敬文字。就算賈環如今有詩詞名家的身份,但是賈政的文字,斷然沒有讓他修改的道理。

至於捉刀代筆之事,賈政是交給門客的,沒找他。以他如今的古文水准,寫一篇拍馬屁的八股還是沒難度的。八股文,本來就是訓練讀書人的應用文水平。

賈環瀏覽著抄錄出來的詩詞。李紈和三春的詩詞都是普通、平常。寶釵和黛玉的較為出色。

寶釵寫的:「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這是恭維元春的話了。與寶姐姐素日端庄、安分隨時的性情極為貼合。十五歲的姑娘,寫這樣的句子就顯得老成了些。

當然,要理解寶姐姐家里的情況:父親早亡,哥哥薛霸王是不靠譜的貨色,時常鬧點事,比如殺個人什么的。有這個哥哥比沒有還糟心,她要是不成熟、人情練達,日子都沒法過。

黛玉寫的:「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這是側面描寫賈府之興盛,風采飄逸,字句怡人,很符合林妹妹的文風…

賈環正在品讀,還沒來得及看大臉寶的四首詩時,進去沒一會的小太監小黎子出來傳賈貴妃的賞賜給眾人:瓊酥金膾等物。

瓊酥金膾,這往往可以代指名貴的食品。實際上,是兩樣東西。瓊酥就是紅樓原書第十九回:賈寶玉留給襲人的糖蒸酥酪。至於,膾,則是切得精細的肉。

當然,貴妃賞賜,自然不會是兩樣食品,賞賜幾樣,什么款式,都是有定制、規格的。

賈政等人謝恩過。

小黎子又道:「貴妃傳賈環、賈蘭覲見。」

外廂里賈府眾人,刷刷的目光都看向賈環、賈蘭。目光羨慕,又覺得理所當然。這是賈府目前來說,最有前途的兩個讀書人。賈府是勛貴世家,但爵位、蔭官數量都是有限的。最終還是要靠科舉出身的正途。

好在這是國朝,若是在明朝,後族、外戚是沒有科舉資格的。許多詩書禮樂之家,便不願意嫁女兒給皇室。

賈蘭十多歲的年紀,坐在賈政身側,穿著深藍色的長衫,小大人的模樣,這時微微有些緊張的站起來,腿有點晃,看著賈環,「三叔…」到底還是小孩子。

賈環對賈蘭微微點頭,表情平靜的站起來,拱手一禮,和氣的對小太監道:「請這位公公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