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殿試(中一)(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143 字 2020-07-29

當年明朝唐伯虎舞弊案,程敏政任會試主考官,看到兩份卷子,脫口而出,說這是唐伯虎的卷子,由此瓜田李下,辯駁不清。

但是,此時,謝旋這么問東閣里的宰輔、重臣們,誰有當狀元的潛力,這並不犯忌諱。因為,狀元最終是由皇帝來定,他們這些讀卷官定不了。

東閣里的另外十三位讀卷官分別是:大學士何朔、劉飛白、韓潤,吏部尚書宋溥、戶部尚書衛弘、刑部尚書華墨、工部尚書白璋、左都御史殷鵬、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大理寺卿趙鴻雲、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曾縉、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學士許澄、翰林院侍講學士蔡宜。

其實,夠資格接謝大學士這句話的,只有三個大學士,外加一個吏部尚書宋溥宋天官。其余的人地位都差的太遠。

何大學士並沒有答話,坐在椅子上。他不屑於回答謝玉石這試探性的問題。

場面一時間有些冷場。

在座的都是帝國執政階層的核心官員,不是大學士就是尚書,最差的也是翰林學士、天子近臣。所以,這個場合,大家都很放得開,不用顧什么體面。該起哄就起哄。

何大學士冷著一張臉,不接話茬,一幫人就等著看笑話。當然,刑部尚書華墨、大理寺卿趙鴻雲、許澄、蔡宜除外,他們都是謝大學士一系的人馬。

文華殿大學士劉飛白性情醇和,緩和氣氛,捧場的道:「今科會試,最出眾者不過三五子。譬如:賈環、周慎行、范錫爵、唐道賓、翁宗道幾人。」

排在最末的韓大學士立即很耿直的道:「賈環不行。他身上的嫌疑還沒有洗干凈,但無可能做狀元。三鼎甲都不行。否則,一旦後續查出他舞弊,朝廷顏面何在?」

這話說的一干大臣們點頭,「這是正理。」

衛弘、殷鵬、蔡宜三人想幫賈環說幾句好話都沒法。賈環的好友許英朗的父親許澄閉口不言,他在文淵閣里當差,向來是穩重、不多言事。

這時,收卷官上前,將卷子奉給謝大學士,笑著道:「這是宜興士子周慎行的卷子。」

殿試里面,可不只是收卷官說士子的名字這一條潛規則。要知道,三百名士子,有的是有名氣、才華,有的是大學士們的關系戶,再加上交卷順序的先後,這里面的門道多了去。

就比如現在,收卷官將知名士子周慎行的卷子給謝大學士定調子,那么,後面的卷子,高於這個水平的,或者低於這個水平的,就一目了然。不會出現類似於競技運動比賽中,出場順序先後影響到裁判打分的情況。

謝大學士拿過卷子看了看,微笑著點點頭,「果然名不虛傳。」提筆畫了一個圈(表示:一等),然後遞給何大學士。

這就是傳說中的定調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殿試的閱卷,是由讀卷官們交叉看卷。士子卷子得到圈越多,排名就越高。最終,定下前十,交由天子選出三鼎甲(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