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臣請復一條鞭法(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229 字 2020-07-29

眾所周知,國朝的常朝已經淪為形式主義。挑幾件四海升平的事情對答幾句,走流程而已。

真正處理政務的是天子主持的御前議事。比如,今日在武英殿中議事。還有經庭、廷議、小范圍的召見大臣議事等方式。

夠資格參與武英殿議事的大臣,說的簡潔一點:就是具備參加廷議資格的四十多名官員(中委),外加天子近臣如:翰林詞臣、勛貴武臣。以及事件當事人。

今天的議事,關系到未來一段時間內朝廷政局的走向,夠資格來的武英殿議事的官員,基本都到場。將近百人。

在許彥宣讀了天子的決定後,短暫的極度安靜之後,武英殿氣氛仿佛才漸漸的緩過來。不少人的目光落在御史方陣中的趙俊博身上。意味深長。

趙俊博的臉色有點蒼白,身體微微的發抖。緩緩的走出來,跪在地上叩首,聲音有些干澀,回想著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風光不再,「臣遵旨。」他在上奏章之前,認定他這次是可以拿到「彩頭「的。大勢啊!然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天子的考語很重。

接著,剩下的三名御史同樣被貶。和趙俊博一樣,被請出武英殿,身影落魄。

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銳冷眼看著被逐出的同僚們。趙俊博在御史中是紅人。常常一呼百應。然而,這一次,卻是做了炮灰。仕途,估計再無前景。

什么是大勢?天子怠政,欲以何大學士治國,這才是朝廷最大的大勢。但是,很多人的信息有限,看得並不清楚。他與賈府交好。前些天發真理報的稿子時,和賈環聊過。

雍治天子干凈利落的處理了挑頭鬧事的四名御史,喝了口茶,淡淡的開口道:「諸卿,還有何事要上奏?」

戶部尚書衛弘出列,奏道:「今年黃河水大,蘇北決堤,淮揚巡撫沙勝奏請蠲免蘇北賦稅200萬兩。」

「准。」

雍治天子對何朔道:「朕已經派盧言信治理黃河,黃河近年來誰患少了些,但還是很大的禍患。何卿你盯緊一些。清理天下河道的事,工部抓緊辦理。」

何朔出列,躬身行禮,臉色平靜,「臣遵旨!」似乎,剛剛取得的摧枯拉朽般的政治勝利,不值得一提!

等何大學士答完,工部尚書白璋才出列,苦著臉道:「臣遵旨。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連年用兵,財源枯竭,河道之事…,除黃河外,支流難以為繼。」

雍治天子沒有說話。朝廷財政枯竭的事,他自然知道。興修水利,本來就是很費銀子和人工,勞民傷財。何朔上了密折給他。

這時,五軍都督府右都督魏其候出列道:「陛下,九省都檢點王子騰奏報,草原蠻族似有異動,奏請用兵。擬以征討西域返回的四營京營精兵駐榆林。伺機而動。臣不敢擅專,請陛下示下。」

北靜王頓時沉吟。

魏其候居心不良。新武勛集團顯然是不願意看著王子騰在九邊上再立新功。故意在議論朝廷財政困難時,說起此事。否則,以牛繼宗返朝之後平定西域的功勞,再加上襄陽侯、汝陽侯參與太子叛變的影響、減分,舊武勛集團將全面壓制新武勛集團。

雍治天子皺皺眉頭,沒說話。

朝廷大事,細論起來,其實就那么幾樣:收稅、救災、治理地方、軍國之事。

而御史彈劾何朔,被天子明確的表態支持之後,滿朝的文武大臣誰還看不清楚風向?一場看似洶涌足以引起朝爭的浪潮,就此湮滅掉。得失如何,只有個人心中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