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雨陣陣(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1257 字 2020-07-29

晉商會館設立在京城富貴繁華的東城。而徽商會館卻是坐落在南城,即崇文門外。

其實,早些年間,天下第一財團,並非是晉商。而是以大鹽商為代表的徽商。徽商屢次為太上皇南巡捐贈銀兩,出手闊綽,攀附權力,影響力極大。

同時,徽商們還經營著茶、竹、木、瓷、棉(布)、糧食、典當、文具筆墨等生意。

但,隨著雍治天子上位,徽商的地位開始慢慢的下降。至雍治十三年底,晉商的頭面人物路庸捐贈數十萬銀子給天子重開承德木蘭圍場。晉商開始全面占優。

三月初五上午,又是一場春雨,京中的徽商會館中,這些天前來拜訪者絡繹不絕。徽商的兩大領袖人物:汪鶴亭、馬均泰來京中,便是住在此處。

不夠分量的拜訪者都是晚輩出面接待,比如汪家的長子汪幼鴻,揚州名士蕭幼安。

幽靜的小院中,馬均泰和汪鶴亭喝茶閑談,「鶴亭兄,雖說鑄造、發行銀幣之事,少不了我們徽商一份,但你我還是不得不來京中。紛紛擾擾,不得清凈啊!」

這話有點裝逼。

汪鶴亭笑一笑,品著貢茶,道:「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會館雖然修的好,到底不及在揚州的別院。」

馬均泰哈哈一笑,道:「這鶴亭兄可說錯了。據大周日報報道,賈府花費百萬兩白銀在府中修建了一座省親別墅,號稱:天上人間諸景備,氣象萬千。不比你我在小秦淮兩岸的西園、小玲瓏山館差。」

大周日報宣揚大觀園百萬兩白銀的花費,對賈府而言,絕非好事。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財不外露。

汪鶴亭笑著好友一眼,道:「晉商的報道,就多少可信度?我聽蕭幼安說,贊助大周日報的百川通東家殷無忌前些時日還在滿庭芳和賈府起了齷蹉。」

政治權利的交接,伴隨著血雨腥風。經濟權利的交接,同樣是有「戰爭」。徽商和晉商,爭了很多年啊!不然,何以劃分,江北歸晉商,江南歸徽商?

「哦?」馬均泰面露驚奇之色,沉吟了一會,道:「看來,明天的會商,不會是一帆風順啊。」

當然,徽商是旁觀者。他們的份額少不了。

據汪幼鴻拜訪賈環,所得到的一點內幕消息。戶部的初步的方案是將鑄造,發行銀幣的份額分為九份:權貴、巨商共享之。鑄幣自古就是暴利。

表面上看:以八分銀子鑄1枚銀元。1兩銀子約等於10銀元。只有20%的利潤率。還要扣除人工費用。但是,這個鑄幣的量有多大?

雍治十五年,整個朝廷的國庫收入是3752萬兩。整個民間流通的銀子呢?從東瀛、海外貿易中低價獲取來的銀錠呢?這個盤子大的超乎想象。甚至可能會超過一年販鹽的收益。

而且,穩賺不賠。任何生意,都有經營風險。但合法的鑄幣,絕對沒有。這比良田都更值錢,足以傳給子孫後代。

巍峨的紫禁城,自明成祖修建定都後,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兩三百年來,在這里上演著權力風雲。

傍晚時分,殿前侍衛司的班直衛若蘭、陳也俊兩人交班後跟著同僚們一起離開皇城。出了午門,眾人各自散去。

衛若蘭和陳也俊兩人出來,兩家的小廝早就候著,忙過來,服侍各家的少爺。

陳家在京中頗有些產業:燈市口的同福酒樓就是他們家的。衛家,要純粹得多。衛若蘭另有一個叔叔,兄弟,在軍中效力。當然,地位並不太高。衛家的權勢和史家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