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順利、巨浪、黑暗(1 / 2)

奮斗在紅樓 九悟 2256 字 2020-07-29

夜里兩點多,小時雍坊中喧嘩聲,哭聲,呼號聲陣陣。居住在此的大臣們,都在關注著華府、宋府處的動靜。疏勒軍羅游擊正在圍殺兩府。

賈環弒君的消息,早就在坊中流傳。群情洶涌。想罵賈環亂臣賊子的文臣不少。此時,人人悚然而驚!賈環的本意,亦有殺雞儆猴的意思。

華府前院,一處幽靜的小廳中,翰林侍講傅正蒙正在焦慮的來回走動,聽著外面嘈雜的動靜,還有哭聲!

他和妻子永清公主寧瀟關系不佳,每晚不是夜宿教坊司,就是在外室處。昨晚,他在教坊司中,得到寧瀟派來老仆的通知:賈環起兵造反,請駙馬回府。

然而,他並不想回駙馬府。他信不過寧瀟。轉道來華大學士府上請求庇護。只是,情況怎么會變成這樣?賈環竟然敢派兵抄沒華府!他如何想得到?

「砰!」

小廳的門被一腳踹開,五名疏勒軍持著刺刀沖進來。傅正蒙正扶著桌子,給嚇的一哆嗦,道:「別動手!我不是華府的人。我是翰林侍講傅正蒙!」

此時,他不復在家中辱罵寧瀟的膽氣。因為,他知道寧瀟最多讓人揍他一頓,不會殺他。但這些如狼似虎的西域士卒,卻是會殺人的!

「我們特么管你是誰?走,到前面院子里去!」幾名士卒喝罵著,派一人押著傅正蒙到前院,其余幾人繼續搜索。

華府的前院數百平米的空地上,不斷的有男丁被押送前來。院牆上,插著火把,掛著燈籠。光線或明或暗。哭聲時時傳來。當日,叫囂著搶湘雲時,不想有今日吧?

空地的正前方,羅游擊正在點名。他身側,華墨的心腹幕僚歐陽文德,正被捆綁著跪在地上。這是上了必殺名單的。

一名士卒押著傅正蒙過來,匯報後,轉身離開。

羅游擊按著一張表格,打量著戰戰兢兢的傅正蒙,嘿嘿一笑,道:「你就是上密折要求將使君治罪的傅翰林。嘿嘿,不想你就在華府中。倒是省事了。捆起來!」

傅正蒙兩腿顫抖的厲害,上牙打著下牙,弓著身子,道:「將軍,饒命啊…,我是永清公主的丈夫,她是吳王的女兒。她和你們賈使君是好朋友。」在此時,他不得不打出妻子的名號。然而,喊了沒兩句,他的嘴巴就被堵上。

那一日,寧瀟在家中被傅正蒙氣得哭起來。寧澄,寧淅兩人過來,正好看到。寧淅去看望賈環時,說起此事,賈環說,「子文,我會解決。都會解決的。」

而今就是解決之時!

春夜里的涼風徐徐。時間走在凌晨。京城中的依舊動靜不小。黑暗的夜色中,數不清的信使,隸屬於各方,正在傳遞著消息。

京中的局勢,依舊由賈環起兵時,一窩亂蜂般,逐漸的恢復平靜。但這只是表現。平靜的水面之下,蘊藏著針對賈環的洶涌怒火,冷冽殺機!。

一切,待明日。

政治博弈,將會重新開始。

京城內城九門慣例是由上十二衛守護。德勝門、阜成門、宣武門、正陽門、朝陽門等分別由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衛、燕山衛等衛駐守。

在暗沉的夜色中,八衛的指揮使們,正在派遣信使,相互溝通,交換消息,串聯。賈環的信使,將楊皇後的懿旨送到,各衛表面都保持中立。

沒有人想當出頭鳥。但是,雍治十三年時前太子叛亂,上十二衛都有衛所悍然出兵。現在就算賈環打著燕王的旗號,燕王地位比太子如何?指揮使們豈肯甘心?

現在唯一所欠缺的是,打敗賈環後,找誰領賞去?這是一干指揮使們內心所顧慮的。

公認可以登上皇位的皇子,都被賈環殺掉。余者,皆有爭議!楚王遠在嶺南。三位大學士,由被殺的只剩衛弘。但衛大學士和賈環交好啊!

有名望的文臣,都住在大小時雍坊居住。如今,那里消息斷絕。被封鎖。

而名義上的上司,五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魏其候,各指揮使自然不會都是他的嫡系。為他賣命嗎?誰知道將來會是什么結果?

在上十二衛的指揮使們串聯、權衡時,賈環派出的信使,從德勝門出內城,帶著華墨、宋溥的人頭,抵達京西40里外的東庄鎮。

在妙峰山腳下,舊書院明倫堂的遺址上,搭建著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他們的靈堂。潭拓寺的主持,智塵大師親自為書院的先生們主持法事。

當華、宋二人的人頭送到時,靈棚內外,附近的震動、轟動,可想而知!

數十里開外,聞道書院的旗幟人物賈環悍然起兵造反,為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他們討一個公道!而今,作為祭品的人頭送到!

自山長、大師兄他們身死,賈環沒有來書院這里祭祀過。他委派了賈蘭、甄寶玉作為代表。一些書院的弟子對此頗有微詞。現在這種聲音,自是一掃而空!

靈棚內,潭拓寺的和尚們看著供奉在靈前的兩顆用石灰封著的人頭,頭皮一陣陣的發麻!據聞,京中,賈環已經弒君!他們做這場法事,真是禍福未知。

靈堂前,山長的幼子張承前,並大師兄公孫亮的遺孀魏芸等直系家屬七八人跪在地上,慟哭不止!這一次,不是憋屈、憤懣,而是宣泄後的祭奠!

逝者長以矣,托體同山阿!

距離靈棚數米外,就著殘垣斷壁搭建的簡陋木屋中,翰林編修羅向陽正在與眾同學、書院的先生們議論著賈環的來信。

駱宏喝著酒,眼睛熬的通紅,當日他參加獄中文會後,痛苦到不敢去法場送山長他們,解恨、快意的道:「子玉殺的好。解氣!這幾個狗東西!」

紀澄沉聲道:「長文兄,我准備入城。」

當日院首給他說過計劃:和楊皇後達成協議,待天子死後,幫助雍王爭位,以此來破解困局。而後的計劃改動,他並不知情。造反又如何?

他豈是忘恩負義之輩?院首待他如何?他和史姑娘的婚事,還是院首成全的!

易俊傑表態道:「羅兄,我去城里助子玉。」

羅向陽環視著木屋里的十幾人,這些都是書院中的核心弟子、講郎,作出決定,道:「好!」

他的性格是君子。但書院中人,絕非愚忠之輩。雍治天子說書院講孟子犯禁。那就身體力行,把這個禁忌犯到底吧!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少頃,在凌晨的夜色中,十幾輛馬車自東庄鎮出發,由羅向陽帶著聞道書院的書生們,前往京師!計三十六人。雍治九年水災時的畫面,不斷的浮現在參與者的眼前。

同學已非少年時!然而,他們還是那群書生!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曾記否,到中流激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