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338-339)(1 / 2)

2019年11月20日

第三百三十八章·聖旦

午門前錦衣衛指揮使丁壽正對著一桌子菜運氣。

太後壽誕之日按《大明會典》定制賜宴百官貪吃的丁二爺獨自占了一桌反正小皇帝都不在意安排飲宴的光祿寺更不敢惹他。

酒四盤菜四色點心一碟壽面一碗酒三盅尼瑪這是皇上親媽生日的大宴規格在酒樓里點這幾個菜都覺得丟人光祿寺的小子是不是在給二爺下套。

抻長脖子看邊上一個合桌的菜色嗯一模一樣多了一碗壽面三盅薄酒這還是我大明國么賜宴如此寒酸簡陋咱不說滿漢全席也不敢和逃難的老佛爺比退位後的宣統皇帝一頓早膳還五十多道菜呢二爺現在都覺得臉上臊得慌肚子更餓得慌。

「丁大人您用完了?」乾清宮小太監張銳湊了上來。

「你說呢?」丁壽沒好氣反問。

「奴婢就是傳個話」張銳尷尬干笑道:「太後宣您進宮說話陛下讓奴婢過來通傳您一聲用過膳後便過去。

「知道了。

」一幫子命婦在宮里陪您說話還不夠么何必還要拉上苦命餓肚子的二爺呢丁壽滿肚子牢sāo。

「張公公通傳辛苦勞煩幫我再找個人來。

」丁壽順手將兩個金錁子塞到了張銳手里。

「喲奴婢可當不得緹帥厚賞為丁大人奔走是小的福分。

張銳攥緊了到手的金子嘴上卻一陣推脫這倆金錁子起碼值個三四十兩銀子他雖說在乾清宮奔走可畢竟沒什么實權這些銀子對他言可不算是一筆小數目。

「你我之間客氣什么丁某從來不差餓兵有好處大家分潤張公公推脫可是嫌少?」

「不敢不敢要不宮里人都說緹帥仁義大度奴婢最是服氣。

」張銳臉上都笑開花了。

丁壽也惠而不費跟著笑了幾聲大錠銀子在大明朝花不出去帶著也不方便更不想叮叮咣咣揣一兜子銅錢到處亂晃譚淑貞便著人鑄了一批金錁子給他體積不大平日打賞花銷盡夠用了。

有錢好辦事張銳急三火四便把人找來了。

「衛帥……」

盡管在錦衣衛衙門里當差了一陣子齊大公子見著丁壽還是心驚膽戰。

「賜宴吃完了?」

齊良連連點頭「吃完了真得都吃完了。

暗自一嘆作孽呀怎么把這孩子嚇成這樣丁壽此時心里有那么一點點負疚感當然是沖著某人的面子。

「交待你的話記住了?」一邊走丁壽一邊囑咐道。

「記住了。

」齊良抱著禮盒亦步亦趨緊跟在丁壽後面。

到了仁壽宮一經通傳便宣召入宮。

此時仁壽宮內懸紅掛彩置得極為喜慶丁二爺熟門熟路帶著齊良快步到了殿門前。

「王宮人幾日不見氣色更加嬌艷了。

宮人翠蝶眼角向丁壽身後齊良輕瞥了一眼斂衽肅容道:「托緹帥洪福還過得去。

「太後那里……」丁壽也知道時機不對不再調笑。

「賀壽的命婦們都已出宮如今太後只留著兩位大長公主殿下敘話。

」王翠蝶知曉丁壽問些什么「丁大人請隨我來。

一進宮內里間便見榻上高坐的張太後下首邊則坐著兩名年近三旬的盛裝麗人俱是頭上狄髻玉翠堆盈裙間玉環瓊佩叮咚有聲雍容華貴光彩射人。

「臣丁壽恭祝太後陛下青春永駐福壽綿綿。

」丁壽一見面便煞有介事行了大禮。

「行了行了弄得和真事似的快見過兩位公主殿下吧。

」太後看來今日心情不錯笑呵呵說道。

王翠蝶上前引薦堂上兩人分別是小皇帝的二姑姑永康大長公主和三姑姑德清大長公主。

丁壽又立刻上前重新行禮被永康大長公主止住。

「行了行了今兒個的壽星又不是我們這行起禮來沒完沒了的還不喧賓奪主了。

永康公主鵝蛋臉大眼睛說起話來未語先笑透著爽朗豪爽。

「緹帥國之重臣不必客氣。

」相比姐姐德清公主細聲細氣溫婉淡雅。

「什么國之重臣不過是個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小猴子罷了。

」太後笑罵道:「成天東跑西竄的不得消停也不知在瞎忙些什么。

「自然是忙著為您老准備壽禮呀。

」丁壽涎著臉道「您老可不能念完經就打和尚采辦的衣料器具可都送進宮來了。

「南邊的雀羽織錦確實不錯人人都說好。

」太後難得誇了丁壽一句「這總行了吧。

「那些不過小玩意這壓軸的自然要今天才呈上來。

丁壽揮手示意簾子外面捧著禮盒的齊良上前齊良看得已經呆了按說皇宮是自己母家這兒應該他更隨便些才是這位爺怎么和到朋友家串門一樣還和太後抬杠逗起悶子來了。

丁壽重重咳嗽一聲齊良才反應過來連忙跪倒「臣齊良叩見太後陛下永康公主殿下德清公主殿下。

「齊良?名字怎么聽著耳熟啊。

」太後狐疑道。

「太後這孩子是大姐家的長子。

」德清公主提醒道。

「喔想起來了小時候隨你母親進過宮。

」太後猛然省悟笑道:「已經這么大了快進來讓哀家瞧瞧。

齊良低眉垂首進了珠簾不敢多發一言。

「嗯不錯生得一表人才算來你和皇上差不多年紀唉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老咯。

」太後心有戚戚長吁短嘆。

「太後您越活越年輕那個不開眼的要說您老了小猴兒我活扒了他的皮。

丁壽隨口一說齊良卻心有余悸的一哆嗦。

「瞧你這話把孩子嚇得。

」太後不滿瞪了丁壽一眼將齊良拉到自己身前安撫拍拍肩膀。

「良兒皇姐怎么未見?難不成身子不便?」永康用絹帕掩了下鼻尖濕汗漫不經心問了一句「還是心里不爽利?」

見太後臉色一沉齊良翻身跪倒「母親本想親來拜壽無奈有孝在身不祥之人怕沖撞太後吉辰故失儀未至請太後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