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強盜們的狂歡 (二合一章,更新完畢)(1 / 2)

「總算是簽了停戰協議。」

yf聯軍攻破大沽,占領津門,隨後又直逼通州而來,兵臨京城城下,讓滿城貴胄人心惶惶。

怡親王載垣等人受皇命來到通州,與以巴夏禮為首的yf代表團進行談判,最終還是接受了yf聯軍提出來的高額賠款以及其它一系列苛刻條件,達成了停戰協議。

「僧格林沁幾萬兵馬,都擋不住洋人的火槍火炮,還有誰能擋得住?」

載垣想起在談判桌上,坐在對面的那些洋人們仗著槍炮之利而變得狂妄囂張,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算了,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停戰就好。」

心里正想著事,一位貼身隨從忽然在門外稟報:「王爺,穆蔭大人剛剛傳信來說,洋人提出要親遞國書!」

穆蔭與怡親王載垣同為欽差大臣,赴通州與洋人談判。

「什么?」

載垣原本微眯的雙眼忽然睜開了,整個人一下子就從躺椅上跳了起來,「洋人又在搞什么鬼?!」

停戰協議已經達成,為什么忽然又冒出來要「親遞國書」?

當初在談判時,為什么不提這一點,反而現在提出來?

載垣和穆蔭兩位大臣商議許久,認為「此事關系國體,萬難允許」,之前的會晤中並無此說法,且先前em兩國也未開此先例,嚴厲拒絕了yf使團的要求。

但巴夏禮則認為,親遞國書乃國際慣例,沒有必要列入談判內容。

雙方各持己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

欽差大臣全權談判代表載垣說:「按華夏禮制,見皇帝必須跪拜。」

巴夏禮則說:「我不是華夏的臣。」

清政府接到談判通報後指示:「必須按華夏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

巴夏禮拒不接受,揚長而去。

清政府則指示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京城作為人質,並以「叛逆罪」投入大牢。

通州談判自此破裂,9月21日,yf聯軍先後在通州附近的張家灣、八里橋擊潰僧格林沁率領的數萬清軍,兵臨京城城下。

「王爺,走吧!」

坐落於京城朝陽門內大街路北的怡親王府,往日的雍容華貴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雞飛狗跳、人心惶惶,仆人、丫鬟們一個個臉上都帶著難以掩飾的驚慌失措,還有即將離開京城的惶恐不安。

坐在書房里,載垣盡管知道這次只是暫時出京避難,但看著眼前這熟悉的一切,仍然有些傷感。

他轉頭看了一眼心里雖然焦急臉上卻不露絲毫的貼身隨從,嘆了一口氣,「走吧,剩下的人,就讓他們好好守著王府,若洋人真進了京城,關好門就行了。」

這一次通州談判破裂,洋人軍隊直逼京城,咸豐皇帝要帶著慈禧等嬪妃、皇子以及朝廷大臣一起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躲避戰火,載垣與剛剛被論罪撤職的穆蔭也在同行之列,只留下恭親王奕?留守京城圓明園內,主持議和。

這兩日里,yf聯軍兵臨城下,槍炮聲轟鳴不斷,讓一向被稱贊天資聰穎,頗有才氣的奕?也是急得滿頭大包,不知該如何是好。

咸豐皇帝起駕前往避暑山庄的第二日,yf聯軍照會說,如3天內放還全部談判人員並接受條件,聯軍停止進攻,否則要奪取京城。

奕忻接到照會後,一面假裝強硬地駁斥聯軍統帥額爾金,一面寄希望於巴夏禮說好話,加緊做巴夏禮的工作。

事實上,奕忻並不是不想放還yf使團成員,實際上他此刻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因為,被咸豐皇帝下令以「叛逆罪」投入京城大牢的巴夏禮等一行39人,在監禁期間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到如今能喘氣的只剩下18人了。

這還怎么放回去?放回去豈不是更糟糕?

在釋放yf使團人員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前提下,9月30日,yf聯軍兵臨京城朝陽門,額爾金原形畢露,聲稱聯軍繼續前進。

10月6日,yf聯軍繞經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f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圓明園原有守軍兩千余人,但他們的表現同樣是一塌糊塗,只是裝模作樣地抵擋了一會兒工夫,便逃散一空。

奕?等人不敢再留在圓明園,帶領隨從前往他處躲避,到了晚上,又帶人逃到了長辛店,當地條件簡陋,連供住宿的房屋都找不到,奕?一行只能露宿在野外,凄慘無比。

f軍士兵闖入圓明園時,沒有遭到守衛士兵的強烈抵抗,反而被一群太監阻擋了前進的步伐。

住在圓明園的五百名太監一邊高喊著「不要褻瀆聖物,不要踏進聖殿」,一邊竭力攔阻士兵進入圓明園。

在這些太監中,有二十多名是「技勇太監」。

所謂「技勇太監」,都是會武功、擁有自衛能力而且容許攜帶武器的太監,然而他們實際戰力連普通清軍都有所不如。

盡管如此,這些技勇太監在「八品首領」任亮的帶領下,仍然拿著簡陋的武器埋伏在賢良門附近,對入侵圓明園的f軍士兵進行了微弱但又堅決的抵抗。

在搏斗過程中,f軍兩死兩傷,因寡不敵眾,僅僅幾分鍾的時間,二十多名技勇太監便全部殉難了。

而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則投海自盡。

原本富麗堂皇、寧靜祥和的圓明園,剎那間變成了人間地獄一般,哀嚎遍野、慘叫迭連。

而y軍卻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