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騎兵營的作用(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00 字 2020-06-06

在穿越初期就進入海漢軍方高層的將領之中,哈魯恭算是極少顯山露水的一位了。這主要是因為他所指揮的兵種太過特殊,成軍速度和規模都受到諸多限制,再加上海漢所處的特殊環境和發展路線是以海軍為主體,海漢軍面對的戰局也少有能讓騎兵發揮的空間,所以他能率部踏上戰場參與作戰的機會也相對較少,戰功自然是遠遠不及其他長期在一線帶兵打仗的大將了。

哈魯恭當然也想訓練出成千上萬的騎兵部隊,然後在大陸上縱橫捭闔,一展身手,但海南島上本來也不具備良好的牧場條件,大量馴養戰馬的成本極高,而在海漢所控制的區域內,騎兵所能執行的作戰任務又極為有限。哈魯恭所訓練出來的騎兵,有相當一部分人最終都被拆散分配到各支陸軍部隊中充當傳遞軍令的騎手,抑或是作為要人高官的出行護衛人員,真正留在騎兵營的兵員規模一直都只維持在兩百多騎。

這樣的騎兵規模,就算是每一名士兵都武裝到牙齒,也僅僅只是一小隊精兵而已,在范圍比較大的戰場環境中能起到的作用會很有限。所以每一次騎兵出動的機會,哈魯恭是倍加珍惜,希望能從中獲取更多的戰功,並借此向國防部申請到更多的資源用以發展騎兵部隊。

在南方極少有機會讓成建制的騎兵進入大陸活動,也是來到登州之後才開始讓騎兵頻繁出動。登州北部沿岸地區的地勢平坦,騎兵活動起來也比較方便。只是如今已經是秋冬交際的時候,馬匹的糧草補給就很難在大自然中獲取到了,必須要讓運輸船在海岸線上跟著才行,這也對騎兵的活動范圍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哈魯恭在會議上對眾人說的計劃是由騎兵出來活動,作出佯攻的姿態,對登州明軍進行震懾。不過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打算借此機會,將此作為一次沒有預案的實戰行動來實施。如果真與明軍遭遇,他也不憚訴諸武力,給明軍一點教訓嘗嘗。總而言之,哈魯恭並沒有打算虛張聲勢地走一趟就完事,而是想借此機會再鍛煉一下麾下騎兵的實戰能力。

離開季家鎮之後,哈魯恭便不打算再沿著海岸線行進,因為這樣的行軍路線太容易被明軍根據補給問題推測出來,所以他派人去海邊通知了補給船隊,約定下一個碰面的地點之後,便率部隊向西南方向斜插進入內陸地區。他與補給艦隊都各自攜帶有電台,每天兩次互通信息保持聯絡,倒也不用擔心深入內陸之後就會徹底失去聯系。

騎兵營只攜帶了少量精料,大約能供戰馬一天到兩天的消耗,雖然這樣做會有些風險,但哈魯恭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在糧草消耗完之前就在本地找到補充。更重要的是,這會讓明軍對海漢騎兵的動向無從再進行預判,對其所起到的震懾和牽制作用也會更大。

從季家鎮往西南方向是大片的田地,而四十里之外便是另一處市鎮辛店鎮。過去這些地方全都是阡陌相連的農田,不過在登萊之亂以後本地民眾大量出逃,而這些地方的田地也隨之荒廢掉了,沒有留下多少人煙。盡管海漢騎兵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從這里經過,卻根本沒有引起什么關注。分散在外圍的騎兵也沒有發現任何明軍活動的痕跡。

事實上正如哈魯恭所預計的那樣,明軍將領在預判海漢騎兵行軍路線的時候,考慮到了海漢騎兵長驅直入進入大明控制區所要面臨的補給問題,並且也意識到了海漢可能會采取的海上補給戰術,所以將偵騎都部署在了季家鎮以西的沿海地帶,坐等海漢騎兵進入這片監控區。

但在這個算計與反算計的交鋒過程中,還是哈魯恭占得了主動,他往內陸行軍的措施恰恰避開了明軍的主要偵察方向,帶著隊伍不聲不響地便進入到了明軍沒有部署監控的地區。一大隊騎兵在不設防的鄉間能做什么,很快哈魯恭便指揮麾下的騎兵給出了答案。

辛店鎮與季家鎮和登州城的距離差不多都在四十里左右,不過因為比較靠近內陸,登州至福山縣的官道並未通過此地。所以對於外界發生的各種變化,這里能接到的消息就要遲上幾分。登州城內廖僉事所部署的防御預警范圍,也並未將辛店鎮包括在內。

當海漢騎兵出現在辛店鎮外時,這里的民眾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混亂之中,絕大多數人根本沒弄清鎮外來的是明軍、海漢人還是土匪,但對於他們而言,這三者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俗話說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只要是有軍隊過境,那必然不會有什么好事。

很多人第一時間就逃回家中,關門閉戶,先將貴重財物藏到隱秘之處,然後一家人坐在家里篩糠一般,等待未知的結局。家中有年輕姑娘的,當下還得用土泥灶灰之類的手段自毀形象,以免被亂軍見色起意。

哈魯恭分出部分人馬,守住東西兩頭的出鎮通道,然後率隊進入市鎮中。對於進入一處市鎮之後首先要控制哪些目標,他早已在日常訓練中有過講解,之前也在古現鎮實踐過了。

由於登州目前的防御形勢,軍隊幾乎都駐扎在各處城池和衛所中,所以辛店鎮與登州的其他市鎮一樣並未駐防軍隊,甚至連巡檢司都沒了。海漢騎兵進入鎮內,也如在古現鎮一樣,沒有遭遇任何的抵抗。

騎兵們首先控制住了鎮上的兩條交通要道,然後看沿街建築的門臉,將鎮上的幾處大戶人家先後堵了門。這倒不是打算要洗劫這些富戶鄉紳,而是避免他們因為一時沖動而干出錯事。派人堵在門口,是表示海漢已經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就不要再試圖偷偷摸摸采取手段來驅逐海漢騎兵了。

接下來騎兵們很快找到了鎮上唯一的一家騾馬行,然後向騾馬行的老板提出了要求——征用他店里的所有草料,以用於讓騎兵營的近三百匹戰馬進食。

這小鎮上的騾馬行不過二十多匹牲口,但准備的越冬草料倒是著實不少,勉強供應騎兵營戰馬一餐是夠了。只是這些草料被海漢士兵強征之後,老板的臉色也難看得很,要在即將入冬的時候置辦這么多的草料,不僅僅是花錢的事,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還未必能辦得妥當。要是這些牲口沒有足夠的草料,那接下來的這個冬天應該會非常難熬了。

但老板也認得這些人是海漢兵,既然官軍拿他們都沒有辦法,那他這個平頭百姓又豈敢違抗海漢人的要求。只要對方不殺人放火,劫掠財物,那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哈魯恭帶兵多年,自然不會是那種同情心泛濫的人,這些升斗小民的盈虧,他並不會去代為考慮。不過他還是給騾馬行老板指了一條路,如果到冬天無以為繼,可以將騾馬全都趕去東邊的福山銅礦過冬,那里的礦上有大量用來拉車的騾馬,儲備的草料也比較充足,足以保證他店里這些騾馬能夠正常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