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讓噶爾丹來上小學吧(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41 字 2020-07-29

紀坤自作主張在暹羅進行的外交威壓行動,現在已經產生了連鎖反應,真臘、老撾兩國也不敢再對抗天朝。也沒法對抗了,他們都在大明的靜海、金甌兩鎮,安南、暹羅兩藩國的包圍之中了。

所以在洪興四年春節的時候,真臘、老撾的朝貢使團就到了南京,要求和安南、暹羅一樣簽署《宗藩條約》。

朱慈烺當然要滿足這兩個友好鄰邦的這點要求了,所以就讓老撾的使臣簽了「格式條約」——他對老撾沒啥要求,都是大山,壓根沒幾尺平地,割地的刀子都不知道往哪兒切?

至於真臘,朱慈烺則是一刀下去砍掉了九龍江平原和金甌角,就是歷史上真臘人丟給越南人的那些地盤。現在就由金甌、靜海兩軍瓜分了,金甌軍拿了大頭,靜海軍拿了個小頭。

除了安南、真臘、老撾和暹羅之外,在洪興四年春節的時候,還有勃尼、蘇祿、琉球三國使臣到南京朝貢。

這大概也是暹羅回歸的連鎖反應吧?

不過勃尼、蘇祿和琉球三國並沒有簽署《宗藩條約》,也就是說,他們還不是大明天朝的「合法藩國」。

現在朱慈烺正將大明對外的體制從朝貢體系向世界帝國體系轉變,而《宗藩條約》則是大明世界帝國體系的法律依據之一。凡是簽署條約的國家,在享受大明保護的同時,都要承擔維護大明世界帝國的義務。

世界帝國不是給他們這些小國搭便車的,他們也必須要向天朝盡義務。所以對於天朝暫時無法庇護的小國,或者不願意履行藩國義務的小國,朱慈烺是不會和他們簽約了。

但是將勃尼、蘇祿和琉球三國拉入大明世界帝國,也是兩府重臣們的共識。

「軍師,」朱慈烺擺弄著駐日本大使的奏本,斟酌著問,「你是想利用日本在苦兀島兵敗的機會,解決琉球問題?」

李岩回答:「陛下聖明,臣就是這么想的。」

「但是控制琉球國的是日本國的薩摩藩,」朱慈烺說,「薩摩藩是不可能參加苦兀島之戰的......難道我們要為了琉球彈丸之地和日本薩摩藩開戰嗎?」

朱慈烺倒不是害怕打不過薩摩藩,而是擔心琉球之戰很可能成為日本走向開國的轉折點。

而日本一旦開國,早晚會變成大明在東南海上的一個強敵!

雖然日本開國是時間問題,但是能夠推遲就不應該去加速,如果能推遲個三五十年的,日本和中國之間可就拉開代差了。

「陛下,」李岩又說,「如果您不願意和日本國的薩摩藩開戰,也不妨趁著日本在苦兀島兵敗的機會把軍隊派上琉球國。現在琉球是一國兩屬,薩摩藩可以派兵,咱們為什么不能派?」

「陛下,」戶部尚書鄭芝龍道,「其實咱們拿下琉球國並不會引發和薩摩藩的交戰......和咱們相比,薩摩藩的那點實力不值一提啊!而且咱們進入琉球國,也不等於要把薩摩藩排除出去,咱們和薩摩藩是可以共存的。」

「共存?」朱慈烺皺著眉頭,「如何共存?」

「可以在琉球國土地上搞一個貿易港,」鄭芝龍道,「然後發包給薩摩藩管理。這樣薩摩藩有利可圖,就不會把事情鬧大,引起幕府的注意了。」

「是嗎?」朱慈烺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鄭芝龍看著朱慈烺的表情,笑道:「臣還有一計。」

「快說吧。」

「不知道陛下聽說過一個名叫宇喜多秀家的人嗎?」

「宇喜多秀家?」朱慈烺裝出一副不大清楚的表情。

「陛下,」鄭芝龍道,「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也是秀吉旗下的五大佬,曾經是和德川家康肩碰肩的人物。在五十一年前的關原之戰中,宇喜多秀家就是德川家康的對頭。在戰後,宇喜多秀家逃亡到了薩摩國,躲藏了兩年多,才因為島津家和德川家的和解被交給了德川幕府。但是島津家以及宇喜多秀家姻親前田家不斷向幕府求情,才饒他不死,將他流放八丈島。據臣所知,這個宇喜多秀家現在還活著!」

這個宇喜多秀家還真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