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雨中訪友(二)(1 / 2)

慶余年 貓膩 1639 字 2020-07-29

</br>第十四章雨中訪友(二)

雨,一直落下來,巷中行人里的幾把傘像幾株可憐的花兒一樣開放著。

范閑微笑看了這個莽撞的年青人一眼,現對方身上已經濕了一大片,於是沒有說什么,如果對方真是個歹人的話,在先前那一瞬間,范閑至少有五種方法讓對方馬上喪失行動能力。

很顯然,這只是一個買燒雞去湊酒席的窮書生。於是范閑並不停步,舉傘往前走去。他走的瀟灑,那位擠進傘里的年輕人也是瀟灑,竟不多說一句,站在范閑的右邊,借他的布傘擋著頭頂天空,神態自若的跟上前去。

就這般同傘而行數十步,范閑愈覺著這年輕人的性情有些可愛了,如果是一般的書生,哪里會這樣冒失鑽進別人的傘下,而且沉默共行數十步,竟是一絲不自在的神色也沒有。於是他微微偏頭,細細打量了一番,現這位年輕人長相倒是普通,只是兩抹眉毛極濃,就像是被人用毛筆厚厚塗了一道般。

藤子京落後兩步跟著。

這傘下的二人依然沉默前行,不知道是在比拼著耐心還是什么,終究還是范閑微笑著問:「先前說不妥,不知哪里不妥。」

見傘的主人話,那位年輕書生極有禮貌地笑了笑,說道:「官若貪了,自然不會將心思放在政事之上,所以若想貪官有能,這只怕本身就是極件可笑的事情。」

范閑笑了笑,現傘下並不能容下兩人,身邊這年輕書生的右肩已經濕了大塊,於是悄悄將傘生那邊挪了挪,應道:「貪官即便疏於政事,但也總比什么都不會的人做官後一通瞎弄要好些。」

年輕書生一挑眉毛,似乎有些不解:「只要肯做事。總比荒廢政事要好些。」

范閑握著傘把的手緊了緊,搖頭說道:「一條河堤,不修的話大概隔幾年就會決一次。如果一個不會河工的清官,在河堤上一陣瞎修,說不定每年都會決幾次口,你說那些沿河居住地百姓,到底是希望郡上是位無能勤勉的清官,還是位無能懶惰的貪官?」

年輕書生一時語塞。半晌之後呵呵笑道:「這怕也是特例,一任父母官總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比如量田糧,賑災濟民,斷訟決獄,如果是個懶官,這治下只怕也會亂七八糟。」

范閑笑了笑,說道:「所以關鍵在於能力。還不是在清或貪。」

其實他這看法倒不見得是正確,說來還是受了前世那些官場小說的影響,但這種論點在如今慶國的民間,倒也頗為新鮮,那位與他共傘的年輕書生不免來了興趣。追問道:「如果一位官員有能力,卻十分貪腐,難道朝廷就由著他去?」

不知怎的,范閑聽他這樣一說。便想起了自己地老丈人,那位慶國著名的奸相林若甫,世人皆知其貪,但陛下深知其能,故而一直任用至今,再想回這年輕書生問的問題,只好搖頭說道:「吏治本就是艱難繁復事,哪有簡單有效的法子。不過若只求朝廷監管。自修德養,便奢求官場之上一片清明,未免有些異想天開。」

「朝廷若加強監管力度,難道不能防治貪腐?」年輕書生皺著眉頭,粗眉如椽擠作一堆,「就說今日那位禮部尚書郭攸之已然下獄,如果監察院前些年也如今次一般,科場的風氣整會敗壞成如今的模樣。」

范閑其實在政治方面沒有什么高見。但是骨子里卻有些清談不怕誤國的糊塗勁兒。興致一起,就接下話去:「若是監察院陳院長向郭攸之行賄。讓他的子侄被錄入頭等之中,那你說誰去監管此事?」

年輕書生不以為然道:「自然還有陛下神目如電。」

范閑更加不以為然回道:「以一人治天下,哪里如此容易?」其實他清楚,皇帝一定還有暗中地手段在制衡獨大的監察院,這種手段里甚至可能還包括父親一直沒有顯露出來的力量,但是前世一些青澀的政治理念,讓范閑對於皇帝這種工作一向有些嗤之以鼻,從來不認為將天下視作碗作肥肉的天子,會有那么個精神,會有那個閑心去理會官場之上所有地不公。

隨意說著話,傘下二人來到一間客棧外面,那年輕書生溫和一笑說道:「謝謝公子半傘之賜,我已到了。」

范閑將傘側了一側,瞄了眼客棧上的店名,現真巧,居然也是自己要找的地方,笑道:「我與你一同進去吧,我要去客棧找人。」

客棧的名字很俗很福很大眾——同福客棧。

與年輕書生入客棧地時候,知道了對方叫做史闡立,也是此次入京的考生。只是范閑此時不方便說出自己姓名,所以只是告訴了對方自己姓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