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君之賤(下)(1 / 2)

慶余年 貓膩 2131 字 2020-07-29

</br>第一百零五章君之賤(下)

是的,范閑不是跑路,行近跑路,總之是行走在遠離江南,遠離京都,遠離慶國政治風暴中心的道路上。因為他清楚,不論京都的局勢怎樣展,那位皇帝老子心意已定,誰也不能阻止廢儲一事的生。

既然如此,他再做任何動作都顯得有些多余,而且他很擔心皇上祭天的時候,會不會把自己揪回京都,立在面前當人形盾牌——太子被廢,朝堂上肯定會有許多亂流,范閑算來算去,皇帝肯定會讓自己去與那些亂流進行一下對沖,重新穩定朝廷的平衡。

這段日子里,他的情緒一直有些低落,如同前文說過的那般,關於人生的問題,總是在他的腦海里浮來沉去,他沒有那個精氣神理會這些事情——他心里清楚,這種時候,自己逃的越遠,就越聰明。

而且每每想到慶國皇帝要在那座清美寂寞的慶廟中,做出這樣一個決定,范閑的心里都有些怪異和不舒服——那座廟是他與林婉兒初遇的地方,是他與妻子定情的地方,如今卻變成了權力爭奪的場所,實在有些討厭。

所以他選擇了遠離。

當燕小乙率領數萬精兵直撲北營進行夜襲的時候,范閑也在一個微悶的夜里坐上了大船,從杭州直奔出海口,准備繞著慶國東方起起伏伏的海岸線,進行一次和諧之旅。

這一次出行搶在了皇帝的旨意到來之前,也沒有通知薛清,進行的十分隱秘——范閑不想再參合到這件事情里。所以跑的很堅決,如果慶國皇帝現自己召喚他的旨意送不到人手上,或許會生氣,但也無法怪罪他。

他是行江南路欽差,本身就需要坐衙,唯一需要坐衙地職司全在內庫那一塊兒,而他此次喬裝出行,用的就是視察內庫行東路的名義。只不過目的地是澹州。

回澹州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去看看奶奶,澹州宅子里的管家來信說,奶奶最近身體不大好,這讓他很是擔心。二來是要就今後慶國和天下復雜的局勢,征詢一下奶奶的意見。他自幼在澹州祖母地身旁長大,受其教誨,每當時態變得有些混亂和不受控制時。他總是下意識里想請奶奶指點迷津。

或許祖母並不能幫他什么,但至少可以讓他的心安定下來。

大船出了海口,迎著東面初升的朝陽奮力前行著。范閑只來得及欣賞了一下天地間壯闊的景色,便再次回到艙中,坐在那一大箱子白銀的旁邊。偏著頭開始數數。

數的是院報中夾著的滄州大捷報告,范閑數來數去,也沒覺得這次大捷有什么問題,只是這次戰爭或者說局部戰斗生的時間有些古怪——他地眉頭皺了起來——這些天他已經在著手安排。一旦慶國局勢定下來後,自己應該怎樣處理,監察院要不要讓出去,皇帝會怎樣安排自己,可是細細品忖著,總覺得自己似乎想的太早了些。

狡兔死,走狗就算不入鍋,也沒太多肉吃。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狡兔非但未死,而且一直表現的過於老實。

准確來說,長公主李雲睿一日未死,范閑就不認為這件事情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又過數日,京都那邊廢儲地事項應該進行到後段了,但范閑此時孤懸海上,並不知道事情的進程。因為不想接聖旨。他甚至讓船只與監察院的情報系統暫時脫離了聯絡,就像一只黑色的、有反雷達功能地飛機。在大海上孤獨地飄盪。

這日,船到了江北路的某座小城。他所乘坐的民船是用那艘監察院兵船改裝而成,一般人瞧不出來問題,所以他本以為這一路回澹州,應該會毫不引人注目才是。

不料那座小城里的官員竟是恭恭敬敬地送來了厚禮,也未要求見面,便自行撤去。

范閑有些迷糊,心想這個小官怎么猜到自己在船上?

王啟年笑著說道:「大人氣勢太足。」

這馬屁拍的太差勁兒,於是范閑表示了不滿意,將目光投往到另一位姓王的仁兄身上。

王十三郎看了他一眼,聳了聳肩,說道:「誰知道呢?我看你似乎挺高興收禮的。」

范閑被他說穿了愛慕虛榮的那一面,有些不樂。王十三郎開懷一笑,走到了船邊,手握青幡,有如一個小型風帆,看上去顯得十分滑稽。

官場之中最要緊地便是互通風聲,那座小城里的官員知道監察院提司大人在船上,於是整個沿海一帶的州郡大人們,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從那天起,船只沿著海岸線往北走,一路經停某地,便會有當地官員前來送禮,卻似乎都猜到范閑不想見人,所以都沒有要求見面。

走走停停十余天,竟是有十四拔人上船送禮請安。

范閑坐在船頭,看著船只邊擦身而過的那塊「大青玉」——正是那坐被天劍斬成兩半的大東山,兀自出神,自己的行蹤怎么全被人察覺了?

不過無所謂,反正離京都越來越遠,離皇帝越來越遠,范閑的心情也越輕松起來,反而有些微微沉醉於沿途的風光中,以及沿途官員像孫子一樣侍候地風光中。

在另一個世界地另一個世界里,曾經有位令狐醉鬼乘船於黃河之上,糊里糊塗收了無數大禮,受了無數言語上的好處,肢體上地痛處,但想必那位大師兄的虛榮心一定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尤其是在那干不要臉的師弟師妹面前。

今日之范閑乘船泛於東海之上,也是糊里糊塗收了無數大禮。雖無人敢擾,但虛榮心也得到了一定滿足,尤其是在京都風雨正盛之時,自己卻能乘桴浮於海,大道此風快哉,這種感覺,真的很令人愉悅。

哪怕這種愉悅只是暫時地。

船過了孤立海邊,如半玉劍直刺天穹的大東山後。再轉兩個彎,看不到山顛那座廟宇時,便接近了澹州港。

這條海路已經是范閑第二次走了,對於那座奇崛壯闊的大東山,也沒有第一次時的沖擊感,但卻依然覺得心頭微微顫動了一下。

大船停泊在澹州港,沒有官員前來迎接,范閑松了一口氣。帶著高達等幾名虎衛和六處劍手,在澹州百姓們熾熱的目光與無休止的請安聲中,來到了澹州老宅的門口。

范閑微笑想著,一年前不是才回來過?這些百姓怎么還是如此熱情,如此激動?他伸手叩響了老宅那扇熟悉的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