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鏘鏘三人行(1 / 2)

最佳導演 機器人瓦力 1590 字 2020-05-27

王揚上的第一個華語電視節目便是《魯豫有約》,再加上經過了解,他很欣賞鳳凰衛視中文台輕松自如的節目風格,所以互相關系良好,火焰電影也給它的一個節目提供了《21》的宣傳預告片……這一次他來到中國,鳳凰衛視早已發出了一些節目邀請,而且專程來北京錄制。

既然能夠露臉又有時間,王揚便欣然同意了這個邀請,不過他沒有選擇《魯豫有約》,去年才剛剛錄制了一期。而除去私人旅游,他知道以後還有大把機會來中國做宣傳,到時候再去《魯豫有約》不遲,這次他想要嘗試一下其它節目,於是就選擇了《鏘鏘三人行》。

布置簡雅的小演播廳里,攝影錄音等器材對准的場中方向,擺放著一張鋪著白色餐布的圓桌。剛剛來到錄制現場的王揚,正和主持人竇文濤、嘉賓主持人梁文道握手認識,戴著無框眼鏡的竇文濤笑道:「王先生,久仰大名了,你的電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先生,久仰久仰。」板寸頭的梁文道戴著黑框眼鏡,黑色的衫衣褲,滿是書生氣的臉上掛著微笑,邊握手邊說道:「你的電影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今天真是幸會了。」王揚也笑道:「梁先生,久仰久仰。」

對於兩位主持人,王揚是通過之前看的《鏘鏘三人行》影像資料了解認識的,這個談話節目很不拘一格,不是說給觀眾聽,就是對一個話題閑話家常,而睿智儒雅的梁文道讓人尤有好感。聊了幾句互相認識過,三人便分往桌邊坐下,今天節目的探討主題是「為什么走進電影院」。

延伸的話題包括個人的原因、電影院對個人的意義,對觀眾的意義,針對中國票房的成長等等方面。

「我現在很少去電影院了,總是為了省事就偷懶在家里看碟,但是我少年時代,那是一個瘋狂。」

梁文道坐在鏡頭正面的桌子左邊,看了看對面的王揚,和正面中間的竇文濤,繼續說道:「我現在很懷念那段日子。當時我幾乎把所有錢,都拿去電影院排隊看電影,然後一天連趕五場戲,中間出來就用口袋里剩下的一些硬幣買面包啃,啃完再看。聽起來辛苦,現在回憶起來覺得不可思議哦!」

他露出一個微笑,說道:「但當時真有一種全身充滿幸福的感覺,很舒暢很開心。為什么?因為自由。」

「電影學者游靜寫過一段非常美妙的話,說得再好也沒有了,大意是這樣的。」梁文道抬起茶杯喝了一口,陳述說道:「走進電影院看戲是需要勇氣的。想想看,我們和一群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坐在同一個漆黑的房子里,目睹銀幕上種種驚心動魄的場面。或許叫我們汗流浹背,或許令我們潸然淚下,甚至讓我們面紅耳赤。」

「雖然看不見,但鄰居漸趨沉重的呼吸,那種或緊張或黯然或興奮的氛圍,難道我們會感覺不到嗎?」

竇文濤和王揚都默默點了點頭,梁文道做了個手部動作,繼續說道:「人間最殘酷的景觀,人心最深沉的秘密……我竟然就在公眾之中看見了。沒有遙控器,調節不了畫面和速度,調不了聲音大小,就那樣被動地坐在一群陌生人中間,然後被銀幕挑動擺布,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或者痛哭,回憶、暇想……走進戲院能不需要勇氣嗎?」

「對。」竇文濤的身子向前傾了一下,說道:「包括我很多人第一次進影院,都非常緊張,坐立不安的,手心都會出汗。」王揚笑說道:「可能我這個第一次年紀太少了吧,四歲看《綠寶石》,當時我就是覺得很熱鬧很好玩。」

1967年的竇文濤是河北石家庄長大;1970年的梁文道生於香港,在台灣長大後又返港讀大學;1980年的王揚在美國舊金山長大,人生經歷、觀念觀點等自然都大有不同。

「我說自由,是因為真實。」梁文道繼續說著剛才未完的話:「有一些電影,它是把那些流失掩蓋在日常鎖事中的真實拍出來,把命運無常,人性掙扎……這些全部大膽地拍了出來,交給我們。看電影,尤其是好電影,就是一種在眾人中認出自己本來面目的英勇行動。」

他最後說道:「你會感受到自己心底的真實情感,離開這個庸俗的社會、離開那些無聊和謊言,離開學校離開期盼……就是自己面對自己,但又是暴露在眾人之中。所以到電影院看電影,是我少年時代追求自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