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BANG!(1 / 2)

最佳導演 機器人瓦力 2238 字 2020-05-27

距離2005年6月份還有9個多月時間,《螢火蟲》的後期剪輯工作剛剛開啟,這一段時間足夠多了,畢竟預定同期上映的《神奇四俠》、《史密斯夫妻》都還處於拍攝階段。不過向來慢工出細活,尤其像這種風格創新的科幻大作,沒有人會嫌時間多。而《螢火蟲》的特效制作工作早已開始,全片將擁有1800多個特效鏡頭,比《第九區》多了超過1000個。

從寧靜谷之役、火車大劫案……直到新山西之戰、結局。故事情節串聯圖板都給了圖像引擎特效團隊詳細的繪制順序,部分場景的鏡頭陸續做好,可以讓人嘗試組合效果了,更無妨王揚等人先剪出沒有配樂、沒有特效的粗剪版,這次《螢火蟲》的署名剪輯師有三個,王揚、瑪格麗特-古德斯皮德,李-史密斯。

在原創配樂方面,王揚則邀請了漢斯-季默、詹恩-凱茲梅利克進行聯合創作。

邀請漢斯-季默擔任配樂師似乎有些「俗氣」,自從1988年以《雨人》登陸好萊塢並且獲得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成長,這個47歲的德國人如今當之無愧是「好萊塢大片配樂代言人」,從《雷霆壯志》、《末路狂花》、《獅子王》……《勇闖奪命島》、《角斗士》、《碟中諜2》、《黑鷹墜落》、《珍珠港》、《最後的武士》……這些年里,他給48部電影做過配樂,拿到了7個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提名,一次獲獎。

如果算上未來影視庫的信息,他還為《蝙蝠俠》系列、《加勒比海盜》2、3、4,《功夫熊貓》1、2,《盜夢空間》等大片配樂,絕對的頂級大師。

漢斯-季默善於結合電子樂和傳統器樂,每每能夠展現出令人震撼的獨特風格,那是一種融合了電子樂的炫麗、交響樂的磅礴、還有傳統管弦樂的悲壯,往往還有像《雨人》那樣經典的、或深沉宏偉或激情澎湃的人聲吶喊聲,這些都譜成了一曲多彩多姿、凜冽緊湊、豪邁大氣的動人樂章。

這正是王揚想要的音符,情感的烘托需要配樂補上致命一擊,特別是「新山西之戰」追求的那種龐大悲烈,想要觀眾們燃燒起來,漢斯-季默水平級別的配樂不可缺少。現在王揚身為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螢火蟲》又是2億科幻大制作,請得動漢斯-季默並讓他滿腔熱情地說「這是我2005年最重要的計劃」自然不出奇,他清楚《螢火蟲》是沖擊奧斯卡的好機會。

詹恩-凱茲梅利克和王揚是老朋友了,兩人此前合作過《當幸福來敲門》、《第九區》兩次。假如說王揚需要漢斯-默季來處理「動」的場景,也需要詹恩-凱茲梅利克去處理「靜」的那部分,這個51歲波蘭男人也許沒有那么激情磅礴,但他的鋼琴、弦樂、童聲里流露出的那一絲溫柔,那一絲直透心靈的哀鳴憂傷,卻是漢斯-季默所缺乏的。

不是龐大驚人的科幻場面、不是緩慢糾纏的文藝氣息,詹恩-凱茲梅利克要為《螢火蟲》帶來的是輕松純真,王揚百分之百相信這老家伙可以做到,看看即將在11月12號上映的《尋找夢幻島》吧!瀟灑飄逸的鋼琴、輕快悅耳的弦樂,還有活潑靈氣的童聲合唱,就連向來粗獷的銅管都被詹恩運用得張弛有度,極具童話世界的風格。

《尋找夢幻島》的連場試映之中,有影評人發表評論說它的配樂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輕」了,鋼琴、弦樂和童聲這「凱茲梅利克三法寶」發揮的作用極其相似,同樣的旋律、節奏、強弱,樂器聲部的分離度都不明顯,沒有從音樂本質上給予區分,也就造成了很多樂段聽起來似乎渾然天成,但是和聲、音色辨識度不高,沒有形成好萊塢配樂一貫具有的空間張力。

然而王揚覺得那個影評人簡直就是放屁,《尋找夢幻島》有著多么美妙的旋律!

包括眾多不同形式的創作,創作者通常都受限太多,或是自我的矛盾糾結、或是外部的壓迫壓力,而在他看來,一些作曲家時常都迷失在形式的張揚上,就喜歡做一些不同元素的無聊堆砌;電影配樂家更因為注重音樂服務於影像內容,導致先天不能釋放自我,尤其是商業化嚴重的好萊塢,有時候「經驗」、「風險」勝過一切,循規蹈矩就好,那么還談什么情感的投入?

沒錯,讓弦樂與和聲、弦樂與鋼琴一起齊聲和鳴地出現,這是放棄好萊塢配樂一向遵從的史詩性的龐大織體,弱化空間張力,追求一種輕快輕巧的表達效果。

但放棄就放棄好了,為什么每一次都要追求同一種氣度的張力?不同的影片內容、不同的場景鏡頭,都有不同的表達烘托方式,《尋找夢幻島》的「輕」輕得太棒了!王揚希望《螢火蟲》的幾個重要場景也可以擁有這種氣氛。

事實上因為配樂這些事,詹恩-凱茲梅利克和《尋找夢幻島》制片方產生過不少分歧,當然現在他堅持了下來。也許是王揚私下的力撐以及知心,還有一如既往的熱情誠意起了作用,詹恩-凱茲梅利克答應了這個和漢斯-季默一起合作的配樂邀請,要知道在以前的一系列電影作品,他都是獨立創作。

漢斯-季默、詹恩-凱茲梅利克無疑都是大師級配樂家,一動一靜的組合堪稱完美。可不止王揚識人,這次兩人要在《螢火蟲》合作的動態頓時令眾多影迷、電影配樂迷們期待異常,他們的音階符號會發生怎么樣的碰撞?!

當然要先等到剪輯組有了成果,配樂組才能開始啟動工作,至於怎么樣自然要視乎《螢火蟲》的影像內容能不能提供給他們創作的激情和靈感。不過配樂組並不是沒有籌備階段,他們同樣需要思考如何融合牛仔+東方、如何完美地加入一些二胡、琵琶、小鑼等中國傳統樂器,展現一些東方的意境氛圍?

他們計劃准備前往日本、台灣、香港和中國內地等地方,與亞洲本土的音樂人、電影配樂師們進行討論鑽研,也招收邀請一些優秀的樂師加入團隊參與工作,誓要讓《螢火蟲》成為職業生涯的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