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東華青書(第一更求月票)(1 / 2)

江芷微精氣神意盡數內斂,如同她手中之劍,被劍鞘掩住了鋒芒,但在場之人都升起了一種感覺,等到她拔劍時,將是無法言喻的恐怖一劍。

靜若地底黃泉,動如九天雷霆!

這是最好的應對……孟奇輕輕呼了口氣,十招之限本身就是王大公子於精神交鋒中暗設的陷阱,看似輕敵驕傲,實在讓人大意,不是十招太少,而是太「多」!

王氏的「勘虛劍法」乃盡得劍道法理的外景巔峰劍法,相似但也絕對強於獨孤九劍和奕劍術,而且王思遠習練《算經》有成,以它為主,以「勘虛劍法」為輔,說不得能接觸劍道,類似於法身招式!

想想面對外景巔峰乃至法身層次的「獨孤九劍」或「奕劍術」,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一旦想著有十招的界限,想著開始不要沖動,先試探一下,想著後面幾招再出勝負手,有了後退之心,有了保守之心,有了遲疑之心,就會被「勘虛劍法」趁虛而入,在你試探時,攻你破綻,布下死局,占據主動。

而被這種劍法占據了主動,要想扳回來,那是千難萬難!縱使用出壓箱底手段,也受限於當時被動的狀況,發揮不出十成十的威力,難有最好的效果,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十招過去,王思遠竟然沒有回防一招!

既然如此,對江芷微這種習慣有進無退的劍客來說,畢其功於一劍是最好的選擇和應對,不給王思遠用劍法布局的機會,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拋開算計,拋開後手,拋開陷阱,爭於剎那之間!

江芷微右手白皙纖細,可五指堅定有力,用一種極為遲緩,但暗合當前氣氛的方式握向劍柄,壓抑、沉凝之中醞釀爆發。

她的手每靠近一分,孟奇都生出她內斂劍意增強了許多的幻覺。

等到江芷微五指握住劍柄,他更是內心搖曳,仿佛感受到了沖天劍意,而阮搖光、王不遲等人都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王思遠拔劍了,這種劍意沖擊和壓迫之下,他不得不提前拔劍,搶在江芷微之前拔劍,否則等一下未必能有出劍的機會了!

氣機交鋒之下,江芷微扳回了一程。

王不遲內心嘆了一聲,能以六竅入人榜前十,八竅登臨前五,蘇無名的弟子果然名不虛傳,不比當年的他稍差!

王思遠動作平常地拔劍,但暗合天地至理,與旁邊滾滾流淌的河水軌跡相符,自然和諧,無一處不融洽,仿佛他就是這一片天地,這一片天地便是他,無懈可擊!

孟奇旁觀對戰,心中思量,若是自己,無論獨孤,還是天刀,都無法勘出王思遠的破綻,只能以強力破之。

錚,王思遠長劍緩緩拔出,似流水潺潺,附近的大河一下激烈,似乎被劍勢所帶。

他的劍黯淡無光,宛若最普通的鐵劍,但孟奇知道,這是天下聞名的寶兵,「三思」劍,王氏少主之物。

習練算經者,「三思」而後行,若總是算盡,天妒難擋!

王思遠「三思劍」剛剛拔出,江芷微出劍了。

她握向劍柄的動作很慢,可拔劍的速度極快,仿佛將剛才的遲緩,剛才的氣勢,剛才的時光,盡數融於了剎那。

劍意隨之沖霄,岸邊幾株大樹飄落起片片綠葉,葉柄切口平整,像是秋風化刀。

不是江芷微已然能天人交感,而是借助「白虹貫日劍」這口從小打磨相處的外景長劍,將自身劍意與玄之又玄的天地至理交匯,間接達到天人合一層次。

這六個多月里,本就接近九竅的江芷微之所以沒能突破,是因為大半精力用在了重新熟悉和溫養「白虹貫日劍」之上,消去了生疏,再次人與劍心神合一。

而劍客的劍便是她的手,劍已外景,手已外景,劍客又如何不能藉此攀升境界?

天地忽然變暗,光芒被奪,孟奇才看到江芷微拔劍,眼中便升騰起一道難以用語言盡述的凌厲劍光,並斬到了王思遠身前,快得不可思議,仿佛拔劍的動作與王思遠身前的劍光同時存在於孟奇的瞳孔之中。

這道劍光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璀璨奪目,似乎帶有魔性,能吸引所有心神,所有目光,一旦心境不夠,觀之忘我,元神被壓,難以自拔,無力阻擋!

眾人的眼里,已然看不見江芷微,因為都被這道劍光吸引,仿佛天地之間,再無外物,只此一劍。

劍光凝練,劍氣勃發,浩浩盪盪,無聲無息。

奔騰的河流突地裂開,深深的縫隙迅速向著王思遠方向蔓延,似乎被人從中剖開。

半空煙雲消散,露出了朗朗晴天,紛飛的細雨戛然而止!

地面沒有多余的劍氣痕跡,只有一道縫隙,裂開了草皮,裂開了黑土,

水浪咆哮,涌潮翻滾,朗朗晴空卻黯淡無光,因為方圓之內,只有那一道劍光才奪目耀眼!

劍氣激盪十數丈,風雲變色!

可怕的劍意,恐怖的劍光,旁觀的孟奇油然而生阻擋不下的感覺,哪怕催發天之傷,用出狂雷震九霄,也阻擋不下,江芷微的境界和控制之力強過自己不少,若硬碰硬,很可能是自己要害中劍,而長刀差江芷微毫厘的結局。

如果自己和江芷微交手,必須搶攻,不能給她積累氣勢,將「劍出無我」攀升至如此高峰的機會!

「竟然達到了如此程度……」王思遠身後的王不遲正正對著江芷微這一劍,是王思遠之外感受最深的,若易地而處,自己恐怕也不能等閑視之,須得好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