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傻眼(1 / 2)

沈西蘭擔心道:「如果皇佳商貿再利用本地人脈推波助瀾,只怕省里面都要推動此事,那時候,我們要想改變就遲了。」

王弘毅道:「著急也沒有用,我們先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吧,你這段時間,重點從蜀都牛奶廠內部人員著手,如果我們的方案贏得牛奶廠干部職工的認可,話語權就不一樣了。」

沈西蘭充滿信心地說:「我會全力以赴,已經跟鄒輕望廠長建立了不錯的關系,我們的大體框架,特別是對干部職工的安置辦法,得到了他的初步認可。他在員工中的威望很高!」

王弘毅點頭道:「這鄒輕望是關鍵人物,要抓好。除此之外,其他有影響力的干部職工,都逐一搞好關系,這很有用。中策主要是從上往下走高層路線,我們就反其道而行,從下至上走群眾路線。」

第二天,王弘毅到郵局,寄出了第二篇文章——《黃卷風可以休矣——資本從上到下都是血淋淋的!》

這篇文章首先揭示了中策集團的背景,它是黃紅年於91年在新港收購的一家名叫「紅寶石」的虧損狀態的日資上市公司,背後股東有羙國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國伊藤商社等重量級財團。

這些資本,天生逐利,絕不是專門利人毫不利己的好人,他們在追求資本增值過程中,渾身上下都流淌著鮮血。

「現在,張著血盆大口的國際資本巨鱷,披上了資金、技術、管理的華麗外衣,盯上了我們大量急於振興的國有企業。」

「一些急功近利的官員,被它的偽善外貌所迷惑,輕松就將國有資產交給了它,而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包將這些國有資產賣給外國人,將錢裝進自己口袋,他們不僅是來賺錢的,更是來吸血的,吸國有企業的血,吸廣大職工的血……」

5月22日,署名「王革碧」的第二篇文章刊登在了經濟參考報的第二版重要位置。

與此同同時,後面還增加了一段編者按:國有企業改制,事關千千萬萬國企職工及家庭的福祉,豈可輕易打包?中策進入內地一年多時間就設立了200多家合資企業,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業務包括輪胎制造、啤酒、造紙、醫葯、機械、電子、食品、通訊、基礎建設、化工和一般消費品。其涉足行業之多,跨越地區之廣,以及收購過程中的幾十上百家的一次性大手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史無前例。這些難道不值得深思和防范?百億投資,真正落實了的有多少?或者我們僅僅只是收到了一張張空頭支票?但我們交出去的是大量國有企業的控股權,是無數企業職工家庭的希望!黃卷風,該歇一歇了!

這篇文章一出來,頓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很多關心時事關心經濟改革的人,看了這篇文章以後,都很震驚。

一來中策的背後竟然有日羙財團背景,可不是大家自己想象的純粹新港資本,這讓大家內心有一種難以釋懷的情結,就像吃飯正香的時候,看到了米粒中有半截蒼蠅。

二來中策短短一年時間,竟然鋪開了這么大的攤子,簽下的投資額上百億,它真的那么有錢嗎?

「看來,中策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純潔友好!」

「當然,馬克思不是說了嗎,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他說的是資本主義吧?」

「都差不多!中策的股東是羙國和日國的財團,黃紅年拿著他們的錢來控制國企,再利用背後的國際財團把這些國企打包到國外上市,然後搶華夏國人的錢,手段真高明啊。」

「是啊,真想不到。我聽說各地把黃紅年當成財神,他備受歡迎,每到一個地方都是警車開道,紅地毯鋪路,上媒體頭條。而且據說此人很廉潔謙虛,吃飯都是家常便飯,日常生活很朴素!」

「所以說,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了,讓人覺得他真的是救世主,這樣才會高高興興把企業賣給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