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不一樣的道理(1 / 2)

對於王弘毅的到來,厲瑋還是充滿期待的。

上一次,王弘毅來找他,主動提出了合作炒作股票的事情,自己當時不信任他,同時早已經制定了炒作延中實業的思路,結果王弘毅轉身就抄了自己的底。

雖然不能明確王弘毅到底抄了多少的底,但厲瑋確定,王弘毅那一波肯定是賺了很多。

現在,他又主動來見自己,肯定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王弘毅笑了笑道:「這次我來,主要是准備把投資的幾家公司整合一下,免得分散管理。至於說主意,倒真沒有,這段時間,我也很缺錢啊。」

厲瑋笑道:「你居然也會缺錢,你那超能,經銷權都拍賣了2億多,還不夠用啊?」

王弘毅苦笑,說:「要盡快解決產能問題,攤子鋪得有點大,投資高,錢始終不夠用。厲總有什么好的門路沒有?」

厲瑋見王弘毅確實不像有什么點子樣子,想了想道:「現在的股市行情不好,確實不好賺錢。」

他說的倒也是大實話,實際上華夏股市從今年的2月的1558點,一路下滑至94年7月的325點,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跌幅達79%。

在這期間,無數股票多次腰斬,很多股票跌到只有零頭。

深城第一代股評家陳剛有句多言:10元跌到5無不叫跌,10元跌到1元才叫跌。

曾有人觀察許久,覺得大盤已經腰斬,應該差不多到位了,於是在1994年3月進入股市,當時的證券經紀人對他說:小伙子,你運氣好,大盤跌到700點了,你不賺錢就沒有人賺錢了。

然而,這個運氣好的小伙子,還是沒有賺到錢。

因為已經腰斬了的大盤,繼續跌,再一次腰斬。

當大盤跌到300多點時,證券營業部門口羅雀,工作人員無所事事在那里打牌,看見每股收益0.80元的深康佳跌到3元時感嘆:這么好的股票成了狗屎,沒有人要。

這一路跌勢,直到1994年7月30日,證監會發布三大救市政策:暫停新股發行、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擴大資金入市,情況才發生改變。

1994年8月1日,大盤以大漲18%跳空高開,各營業部掌聲雷動,這一天,深滬指數大漲30%。

隨後,大盤繼續上漲,1994年9月,滬指攻下1052高地。

從325點回升到1052點,漲幅三百多。

只不過,政策的刺激也只是催生了兩個月的反彈,到9月23日,大盤反彈見頂以後又開始陰跌,甚至暴跌,到1995年2月再次回到524.

除了反彈階段,在其他時間,在股市上要想賺錢,是非常困難的。

至於說延中實業這樣的炒作,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只能是個例,無法復制。

「我還想厲總有什么好辦法,帶我一起賺點錢呢。」王弘毅略微有些失望地道。

厲瑋微微一笑,拿出一張報紙丟給王弘毅,「你看看這個,如果感興趣的話,我覺得不失一個賺錢的辦法,不過風險也很大。」

王弘毅接過報紙一看,這是關於尚海粳米期貨的一篇報道。

他心中一動,這不就是一個好機會嗎。

粳米期貨是國家為了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建立遠期價格導向和套期保值機制於今年6月份推推出來的。設計時考慮到當時國內糧食運輸主要是火車和船運兩種,火車每節車皮運量大都是50噸,少數60噸,都是5噸的倍數,同時為了每張合約面值小一點有利於套期保值交易,所以每張合約不是通行的10噸,而是5噸。

現在粳米期貨價格,由年中的1100元/噸,上漲了1360元/噸,但依舊低於現貨價格。

而在王弘毅的記憶中,94年粳米期貨由於糧食市場大米供不應求,價格過快上漲,而市場多空對峙,引發政府出面干預,最終於10月份停止交易,其價格則漲到了2541元/噸,而現貨價格一直漲到年底的2900元/噸。

前世王弘毅做投資的時候,也專門收集整理過資本市場上一些重點事件和時間節點上的重大事項,專門進行研究分析,甚至復盤,企圖從中找到規律。

現在看到報紙上關於粳米期貨的報道,王弘毅腦海里一下子就回想起了這個國內期貨10大逼倉事件之一。

這只期貨品種雖然存在時間並不長,但是交易還算活躍,不到一年時間,累積交易了3600萬手,共計1.8億噸,交易金額3867.5億元,平均日交易量16.1萬手,最高日交易量達到了82萬手。其交易量占據期間全國糧食期貨交易量的80%以上。

「怎么樣,我了解過,粳米現貨市場價格一直在上漲,而且預計今年全國粳米價格都處於上漲周期,現在期貨價格低於現貨,操作也比較容易,風險不大,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

王弘毅想了想道:「有厲總指點,我當然想試一試啊,我接下來就去開戶,找專人來做。」

「你不是自己操作嗎?」厲瑋笑著問,又道:「對了,你是老板,管理那么大的公司,確實沒時間。」

王弘毅這時又把孫輝搬出來,道:「我有一個朋友,對證券資本市場很有研究,專業的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