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潘擰問策(1 / 2)

一月一日。

工商聯組織的企業家座談會正是在友誼賓館召開。

除了史欲柱以外,在會上,王弘毅見識了很多知名大佬。

包括南德的牟其忠、健力寶的李經緯、珠江冰箱廠的潘擰、萬向集團的魯光裘……

會議室里,大家圍坐成一個圈,里外兩層。

王弘毅資歷淺,自然坐在外圍一圈。

他也無所謂,來參加座談,在一些大佬面前露個面,就很不錯了。

作為參會者之一,王弘毅也得到了發言的機會。

他發言的時候,很多人都回頭打量他。

畢竟,能夠被邀請前來參加座談會的,基本都是國內工商界知名人士,年齡都不小。

王弘毅是唯一一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還是在校大學生。

主持人介紹他的時候,很多人都一臉震驚,忍不住想看看這個年輕得過份的人到底長什么樣。

王弘毅臉帶微笑,做了幾分鍾的發言,主要是簡單闡述了一下企業家與企業發展、社會責任和擔當的辯證關系。

「我知道,在各位前輩面前,我是後進,談社會責任和擔當,可能貽笑大方。但是我還是希望談一談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剛開始,有些人覺得王弘毅確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二十來歲的人,給濟濟一堂的企業家們談什么社會責任,他自己把社會萬象搞清楚了沒有?

不過,隨著王弘毅講話內容的層層推薦,一些人的神情越來越凝重。

王弘毅的講話,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社會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發展,除了企業家自身的努力,跟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反過來,企業家及其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更應該主動去擁抱這個社會,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以更高的視覺來看到自身企業的發展,找到更加適合的道理,去扛起更大的責任。

「比如,現在華夏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些方面甚至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很多核心技術、高精尖產品方面,我們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大得超乎我們的想象,在一些基礎研究方面,我們還沒有涉獵,這種差距,也許在我們今天還感受不深,可是當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對國外基礎技術、產品的依賴,將是極為知名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現在發展企業,賺錢,很多人也許感受不到國與國之間經濟、貿易的殘酷競爭,可一旦置身其中,我們都將處於很被動的地步。」

「第一步,踏踏實實經營企業,確保產品質量過硬,做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晚上我們能安心睡得著嗎?」

「第二步,把眼光放眼一點,看看世界,特別是看看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市場,他們的產品,他們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方向,我們能做什么?如果將他們,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不讓我們使用他們的專利,不對我們出口元件、配件,我們怎么辦?」

「第三步,我們能做出百年企業嗎?我們的財富,雖然是付出了巨大的艱辛賺回來的,但是何嘗不是同胞們的賜予,我們為同胞們能做什么?」

看到現場很多人都露出深思的神情,王弘毅微微一笑,心想自己現在講的這些,有些人也許當場觸動,但很快便會忘記,有些人也許根本就不以為然。

但不管怎么說,能夠在這么多企業家心目中,種下一顆種子,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