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李經偉受刺激(1 / 2)

潘擰確實生氣了。

之前黃冠欲專門拜訪過他,希望把容聲冰箱引入到果美銷售,只不過當時黃冠欲提出專供,潘擰覺得不合適,沒有答應他。

誰知道,轉過背,黃冠欲就搞這么一出,弄得他有點狼狽。

潘擰通過關系,找到最開始爆料的小報紙,然後順藤摸瓜,找到黑料來自於果美的一名策劃人員。

正好這段時間,科龍依托淘寶超市的渠道,強勢打造家電零售連鎖店,這跟果美的發展路徑一致,很顯然這引起了果美的不滿,於是才出此下策。

在潘擰看來,企業之間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真刀真槍地干,各出手段,也理所當然。

可是,像果美這樣無憑無據地爆黑料,手段就太下流了。

更何況,果美一致都是經營進口品牌為主。

而科龍則以國產家電為主。

兩家銷售的產品不一樣,並沒有達到短兵相接的地步啊。

用不著這么下死手吧。

盡管黃冠欲矢口否認是他安排的,說並不知情。

但是潘擰可也是人精,自然把這賬算到了黃冠欲的頭上。

他在家電行業,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珠江冰箱廠在他的手中,從無到有,容聲冰箱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當時它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冰箱制造工廠,生產線是全世界最先進的。

領導站在寬敞而現代化的車間里,非常驚奇地問:「這是什么類型的企業?」

工作人員回答說:「如果按行政級別算,只是個股級;如果按經濟效益和規模算,恐怕也是個兵團級了。」

在廠區參觀的過程中,領導感慨萬千,連問了三次:「這是鄉鎮企業嗎?」

隨後國家相關部門公布全國家電產銷排行榜,珠江冰箱廠榮登「冰箱產銷量第一」的寶座。

而它在這個位置上,一直穩穩地坐了8年。

由於關注,雖然潘擰已經60多歲了,按慣例該退休了,但沒人公開地提這個敏感問題。

他自己也覺得還可以干,還有很多想法等著自己去實施。

前世,如果不是因為冰箱廠產權歸屬問題,冰箱廠絕不會那么快走下坡路,潘擰也不會落得黯然下台的結局。

潘擰創辦了珠江冰箱廠,但廠的產權屬於鎮政府,不管冰箱廠做得多大多好,潘擰和他的經營團隊沒有任何股權。

潘擰多次或明或暗地向鎮里面提出獲得股權激勵的想法,但都碰了軟釘子。

與此同時,容聲冰箱暢銷全國以後,其他一些鎮屬企業瘋狂地用這個品牌生產其他小家電,反正這個品牌是鎮政府的,大家隨便用。

而這些雜牌企業,生產出來的小家電,質量也不過關,對容聲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潘擰去找那些小企業,結果人家根本不理他,一句話品牌又不是他個人的,讓他無可奈何。

正因為這樣,潘擰前世才另辟蹊徑,另外創辦了科龍做空調,科龍的品牌屬於企業,這樣就有了脫離鎮政府的機會。

可他的小動作,也引起了鎮政府的關注。

後來科龍於96年在新港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家在新港上市的鄉鎮企業。

潘擰雄心萬丈,四處攻城略地,在東北和西部地區各建成了生產基地,降低運輸成本。

同時,為了掌握核心技術,他還准備投資10億元在日國建立科龍的技術中心。

在潘擰看來,雖然現在國產家電通過價格戰,在國內市場上打敗了外國品牌,但是這種優勢是不持久的,只有掌握了核心研發能力,才能真正成為大而強的品牌,才能真正走出過門在世界舞台上去跟跨國企業競爭。

當時國產家電說白了都是組裝工廠,核心部件都從外國買進來,而全世界的冰箱核心技術,就在日國。

潘擰在日國成立研發中心,成本很高,但效果不錯。

如果,潘擰能夠持續主導下去,也許過不了幾年,他真的可以造出一台百分之百的華夏冰箱。

然而,隨著科龍經營效益持續提升,鎮政府對科龍的掌控變得直接,他們把科龍當成調控地方資源的平台和工具。

在一些領導看來,潘擰的種種做法,明顯有異心,於是在98年底,在沒有任何心理准備的情況下,正帶人在四處奔波考察收購企業改建冰箱生產線的潘擰,忽然被科龍集團公告辭去總裁職務,隨後又卸任董事長。

他的職務,被跟著他多年的副手汪國端接替。

潘擰沒有做任何掙扎,他隨即做出移民加國的決定,宣布在科龍不保留辦公室,不拿科龍一分錢退休金,不要科龍一股股份。

他決定退休以後要好好享受生活,學打高爾夫,學攝影,學開車,學太極拳,讀近代史,陪太太外游。

臨別之際,潘擰留詩一首:「服務鄉企數十年,縱橫家電憤爭先。闖破禁區成駿業,寄語同仁掌霸鞭。」

離開科龍後,潘擰看著這家之際一首培育起來的企業被人折騰,卻一句話也沒說。

這一世,因為王弘毅的關系,潘擰對珠江冰箱廠的想法沒有那么多,本著良心,將這個企業繼續管好,與此同時,將科龍培育做大,將來去實現掌握核心技術的理想。

所以,他跟鎮政府的關系,倒還不錯,對於他這個財神爺,又是受到上層領導關注過的人,鎮領導也很客氣,也沒有人提過換人管理。

結果,果美忽然爆出這樣的黑料,讓鎮里面一些人乘機興風作浪,有人對他提出了質疑。

盡管他主動請紀檢部門和外部會計事務所對公司和他自己進行詳細審計,沒有發現問題,但市這根刺埋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