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騰淵 (五 下)(2 / 2)

開國功賊 酒徒 1643 字 2020-06-08

「那他們的糧草一旦接濟不上怎么辦?」一直站在馮孝慈身後的鷹揚郎將趙亦達無法相信張文其的話,忍不住插了一句。

所有汲郡官員的目光立刻向趙亦達掃了過來,仿佛看到了一個白痴。「流寇向來不攜帶多少糧草。」張文其繼續搖頭苦笑,「他們一直就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把一個地方的吃光了,就攜裹著當地百姓奔向下一個地方,這樣就越卷越大。如果當家的發現軍糧難以接濟,就去啃一個大城。萬一啃下來,則糧草輜重全有了。如果啃不動,底下的嘍啰自然會戰死掉一部分,跑回家種地一部分。如此,剩下的那些人的糧食供應便又正常了!」

「這樣,最後剩下來的恐怕都是悍不畏死之徒!」馮孝慈黯然點頭,終於明白了為什么土匪越戰越強的答案。也無怪乎楊善會見到流寇就殺,連投降的也不放過。那些在匪窩中活上三年以上的家伙,恐怕個個手上都欠著幾十條人命。

「那些匪首會將資格老的嘍啰專門挑出來,當做自己的親兵,關鍵時刻才舍得壓上!」張文其不通軍務,對匪情的了解倒是非常透徹。「每伙土匪都是由數百到幾千親兵,攜裹著數萬百姓構成。楊義臣大人去年頒布了勸農令,所以今年百姓們的日子還過得去,跟著土匪走的人不算太多。如果換做去年這個時候,只要流寇們把旗子往城牆附近一豎,滿山遍野的飢民就主動聚攏過來。流寇頭子先給他們每人吃頓飽飯,然後發一根木棍,便可充作攻城的前鋒!」

提起土匪們以一頓飯就誘惑百姓們做替死鬼的慘事,其他地方官員也憤憤不平。主動接過話頭,感慨地說道:「黎陽倉里明明存著足夠的糧食,隨便發些下去,就可以安撫住不少飢民。可朝廷就是不准許發,寧可倉庫里的糧食霉掉,爛掉,或者被土匪搶走分掉,也舍不得一粒給百姓!」

這個話題,就不是馮孝慈隨便能參與的了。畢竟他來河北的目的是剿匪,無權過多干涉民政。但他也不希望讓張文其等人過分失望,略做沉吟,笑著回應,「楊大人的勸農令已經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既然朝廷沒下令將其禁止,你等暫且照舊執行便是。我這回北上剿匪,也沒帶多少軍糧。照例要由地方供應。眼下秋收剛過,新打下來的麥子未必來得及收繳入庫。所以不得不暫且從黎陽倉中借用一些。待會兒我親筆寫張借條與張大人,日後用多少,搬多少,都會有個數字。張大人只管記錄下來,供朝廷隨時查驗便是。反正黎陽倉里那么多存糧,我這一萬多兵馬即便一天吃八頓飯,五十年都未必吃得盡它!」

張文其和他的屬下都是明白人,一點便透。馮孝慈說一句,大伙臉上的笑容就多一分。說一句,就多一分。待得話音落下,幾乎所有地方官員的眼睛中都放出光芒來,千恩萬謝,拱手不止。

馮孝慈也不肯白給對方好處,笑了笑,繼續說道:「老夫初來乍到,對周圍形勢兩眼一抹黑。最初這幾天,暫且就住在汲郡。免得老夫前腳一走,流寇又回來打黎陽倉的主意!」

「黎陽城城東剛好有個大校場,營盤、庫房都是當年楊賊玄感派人修的,足足容得下十萬大軍!」張文其巴不得馮孝慈就駐扎在黎陽別走,迫不及待地答應。「老將軍盡管放心,日常果蔬菜餚,我汲郡上下一定竭力供給,絕不會讓弟兄們餓著肚子跟流寇拼命!」

然後你就可以打著供應軍需的旗號,從黎陽倉里邊搬更多的糧食出來。馮孝慈笑著點頭,也不戳破對方的小心思。「各地情況我都不熟,還請張大人派些衙役、捕快幫忙,四下去打探賊人的動向。等我派出的哨探將周邊情況摸透了,張大人才可以將人手調回!」

「那是,那是自然!」張文其恨不得將馮孝慈給供起來,無論什么要求都願意答應。「郡兵當中有幾個跟流寇有仇的校尉,過後我都將他們調於馮將軍帳下聽命。他們都是當地人,對周圍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那樣最好不過!」馮孝慈手捻胡須,笑容滿面。能得到地方官員的全力配合,無疑是給整個剿匪任務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只要文武齊心,將士用命,自己未必不能像張須陀老將軍一樣,於朝堂之外成就一番事業。

拜將封侯,那是所有武將的夢想。他才五十幾歲,其實不能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