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人事醞釀(1 / 2)

官場局中局 筆龍膽 1636 字 2020-06-08

胡小英想,史有新同志倒還真有幾分了解,優點是工作任勞任怨,而且性格比較謹慎,他不喜歡鑽小圈子,因此也應該不是區長周其同的人,即便他是「隱性」的周其同的人,也不用怕,畢竟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是個「責任大於權力」的部門,有點錢,但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好控制。更何況是在她胡小英任上從區委辦提拔出去,對提升她胡小英本人的威信有好處,就爽快地道:「朱部長,這個人選不錯。」

提出的第一個人選就被接受,朱庸良心里得意,就又匯報下去:「十面鎮黨委書記,我們考慮建議由區政府辦副主任王奉化同志擔任。」

胡小英在這個時候,打斷了他:「王奉化?我聽人說,王奉化本人就是鍾濤的表弟。鍾濤因為違紀違法被抓進去了,我們現在又派一個他的表弟過去,那在群眾中會引起什么反響?群眾會不會想,區委是不是覺得鍾濤抓錯了,所以又派了一個他的表弟過來!」

朱庸良之所以把王奉化推了出來,那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王奉化曾經送給他五萬塊錢,至今他都沒有拿出實質性的行動,來給王奉化謀得什么好處,他心里總有種不安寧,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二是他曾經在區體育局局長黃少華住院的時候,就提出讓王奉化接替黃少華出任區體育局局長,可後來沒想到黃少華醒了過來,這事就沒影兒了!所以,他趁機又想把王奉化推出來,看看能不能給他解決職位上的問題!

因此,他打算在這個事情上要幫王奉化撐一把:「胡書記,在十面鎮黨委書記的人選上,我們推薦王奉化,是這么考慮的。雖然王奉化跟鍾濤是表兄弟,但畢竟王奉化是王奉化、鍾濤是鍾濤,我們用干部,不僅考慮其親屬關系,最重要的還是考慮其本身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質是否與崗位匹配,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認為王奉化,在區府辦待得時間已經比較長了,經驗也有了,我們希望把他放下去鍛煉鍛煉,看能不能成大器!」

胡小英卻道:「你的話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王奉化目前只是一個副科級領導干部,一下子擔任為十面鎮黨委書記,步子是不是跨的有些大了?一定意義上說,十面鎮黨委書記這個崗位,在整個長湖區都算得上是舉足輕重的崗位,甚至可以跟我們有些副區長相媲美,這個崗位上的干部,我們是作為以後推薦四套班子成員的重點對象的,貿然把一個副科級干部放到這樣的崗位,不太妥當吧?」

胡小英這么一說,朱庸良就覺得提拔王奉化就沒戲了,他只好去守住下一個崗位,他繼續道:「還是胡書記想得周到。那十面鎮黨委書記人選,我們再回去考慮考慮。至於十面鎮黨委副書記,我想,是否可以考慮讓區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李菊同志掛職擔任?李菊同志,作為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人選,上次我就向胡書記建議過,後來梁健同志到我們部里擔任了副部長,李菊同志就一直沒有安排。上次,我也向胡書記匯報了,李菊同志經驗有了,年齡也在大起來了,如果不及時使用以後工作上可能會不利了!」

胡小英知道朱庸良的小九九,在她耳邊,已經有不少人在傳他朱庸良和李菊的不正當關系了,朱庸良想快點把李菊推出去,無非是想快點兌現對李菊的承諾,把李菊這棵「窩邊草」變成外面的野草,讓李菊有個安排,他也算對得起她。

但胡小英就是不想讓朱庸良這么舒服,她采取了不答應、不否定的態度道:「朱部長,你繼續說。」

朱庸良聽到胡小英不予表態,心里就沒底了,就心神不安地繼續匯報下去:「至於溪鎮鎮長人選,我們認為是不是可以把渺遠鎮黨委副書記陳佩芳提拔過去?」胡小英聽到「陳佩芳」這個名字,還真是陌生,腦袋里搜索了好一會,才模模糊糊有了這個人的影子。因為不熟悉,胡小英就不好評價。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來十面鎮不久,對干部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夠,是一個極大的缺陷,她本想靠朱庸良這個組織部長來掌握全區的領導干部情況,可朱庸良顯然是胳膊肘往外拐,跟區長周其同走得很近。因此他所提的人選,在政治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都是值得商榷的,她無法相信,又不能完全不信,畢竟就如這個溪鎮鎮長,如果她要否定「陳佩芳」,她要么說出另一個更合適的人選,要么就掌握「陳佩芳」某些不合適的狀況,不然否決的理由就會不充分,讓人覺得她情況不清、毫無見地、盲目做主。這時候,她真是太希望有一個人分管干部工作,能夠在干部情況上給她「通風報信」。

剛這么渴望著,腦袋里就閃過一個靈感。她突然想起梁健,曾經跟他提起過區文體局副局長朱懷遇。對朱庸良說:「朱部長,你說區體育局副局長朱懷遇這個人怎么樣?他跟你一樣姓朱嘛!」

朱庸良不知胡小英為什么會突然提起朱懷遇這個人,他又不好不回答,就道:「朱懷遇這位同志,曾經在渺遠鎮、區執法局和區體育局呆過,工作經驗也比較豐富了,就是一直擔任的是副職,年紀也將近四十了,培養的前景已經不太大了。」

胡小英哈哈笑了道:「他在渺遠鎮也呆過啊?那不是正好!另外,對於干部提拔,年齡是一個因素,但也要防止唯年齡論,中央也有規定,在領導班子成員中,要確保各個年齡段的干部都有一定比例。我看還是這樣吧,溪鎮鎮長的人選,你再去斟酌一下,在陳佩芳同志和朱懷遇同志之間,再做一番考量,看看誰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