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常務敲定(1 / 2)

官場局中局 筆龍膽 4657 字 2020-06-08

胡小英一直以來,感覺自己最大的劣勢,就是對長湖區干部隊伍不太了解,擔心被朱庸良忽悠。這段時間以來,在梁健的幫助下,她已經把有些關鍵崗位的干部抓在了手里,比如十面鎮黨委書記安排了金凱歌,溪鎮鎮長安排了朱懷遇,且近期內打算安排他來委辦工作,組織部分管干部副部長安排了梁健,如果按照梁健所說通過競爭性選拔的方式再安排一批干部,那么長湖區干部隊伍就基本捋順了!

胡小英說:「你剛才那個競爭性選拔的建議很不錯。我還有一個想法,等那批競爭性選拔的干部一出來,我要與所有正職干部談一次話,你也要與所有副職干部談一次話。」梁健說:「對於大多數領導干部來說,能與區委書記見個面,匯報一下思想,那是莫大的榮耀,只是苦於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果胡書記你能跟他們每個人談一次話,他們肯定會受寵若驚,也會更加支持胡書記的工作!」

胡小英笑說:「我現在,對干部工作的精髓慢慢開始有些掌握了。」梁健說:「胡書記太謙虛了,你本來就很了解!」胡小英說:「我看你是越來越會說話了,怪不得宏市長想把你挖過去了!」梁健說:「不是我會說話,是胡書記幫我說了好話,否則宏市長根本就不知道我這號人,更別說了解我了!」

胡小英心想這話梁健倒是沒有說錯。胡小英感嘆:「只是,你若去了市里,工作上恐怕一時還找不到像你這么好的參謀人員了。」梁健說:「胡書記,你放心,如果我們這一次布局能夠成功,以後區委常委里有溫照盛、諸茂、徐建國支持,在鄉鎮和部門,區委辦有朱懷遇,組織部有宋城,十面鎮有金凱歌,林鎮有唐磊……這次競爭上崗之後,通過談話,肯定還會有一批中堅力量支持胡書記您!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胡小英心里一盤算,這半年多時間里,自己真的算是籠絡了一大批的力量,為自己在長湖區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胡小英的顧慮消除了,說:「真如你所說,我就放心了!」梁健說:「那么關於競爭性選拔的事情,我這就去做准備。」胡小英說:「好。競爭性選拔的方案,我想下個星期一就上常委會,同時把區委辦主任和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事情定下來。」

梁健說「好,我抓緊時間准備。」心道:將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人選從王兆同、江海宏變成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宋城,肯定會把朱庸良氣得眼冒金星、胡子上翹。

第二天上午,天氣陰沉。夏日里的陰有一種特別的悶熱,很是難受。區委組織部長朱庸良感覺右眼皮一直跳,鏡州市流行一句話: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朱庸良雖然身居高位,但對這些迷信說法卻也很有些相信,撕了一點點白紙用口水貼在眼皮上,傳說這樣子可以化解災難,他卻依然心神不寧。

很快,區委書記胡小英的電話就過來了,讓他過去一趟。

朱庸良不敢怠慢,剛走到辦公室門口,迎面碰到李菊過來,盯著朱庸良看。朱庸良說:「有事?我還要去胡書記辦公室,沒要緊的事就待會再說。」李菊撲哧笑了,說:「朱部長,你干嘛呢?」朱庸良滿臉狐疑:「什么?」李菊抬起白嫩的手臂,輕輕摘下了他眼皮上的白色紙片,笑眉笑顏地說:「朱部長,你還信這個?」朱庸良看到李菊手中的白紙片,心里一驚一松,還好被李菊發現,若是被胡小英發現,就糗大了。他滿意地朝李菊笑笑,丟下一句「胡書記還等著我,有事回來再說。」便離開了。李菊看著他的背影,心里莫名有些失落。

趕到胡小英辦公室,剛坐定,胡小英開門見山道:「朱部長,上次跟你說起過的,你們部里常務副部長的人選,考慮得怎么樣了?」

朱庸良滿臉謙恭:「謝謝胡書記對組織部的關心。至於常務副部長的最終人選,我覺得還是再緩一緩為好。」

胡小英裝作驚訝地道:「為什么?」

朱庸良的本意是要將常務副部長的職位懸在半空,讓王兆同、江海宏都眼巴巴望著,想吃又吃不到,這樣一來,兩個人便會乖乖聽他朱庸良的話了。當然這層意思他不能對胡小英說,便說:「現在,部里有兩個副部長符合常務副部長的人選條件,就是王兆同和江海宏,他們倆職務上是副部長,但職級都是正科級。只是兩人都各有優劣,要說誰馬上能擔任常務副部長,也很難說,我就是想再觀察一段時間,看看哪個更合適……」

胡小英將手指尖放在下巴上,待朱庸良說完,她又問了一句:「這么說,是還沒有特別適合的人選?」

朱庸良說:「適合其實都適合,就是要二選一,還得再觀察一段時間。」

胡小英直起身子,將手指從圓潤的下巴移開,笑著說:「朱部長,既然你這里還沒有最合適的人選。那我就向你推薦一個人了,這人是區委宣傳部的副部長宋城。」

朱庸良一聽,馬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宋城?這不合適吧?從宣傳部調入我們組織部擔任常務,也太重用了吧?」

胡小英搖搖頭,說:「宣傳組織本是一家,都是黨群部門,有些工作也是相通的。宋城是在2002年並區的時候,從市里下來的干部。這么多年了,他的資歷也比王兆同、江海宏跟老吧?」

朱庸良無法否認:「這倒是!」

胡小英說:「另外,宋城的工作能力水平,在區里口碑也不錯吧?」這一點朱庸良也無法否認:「是不錯。」胡小英說:「宋城同志,當時是服從組織安排,從市里下來,等於是支援了長湖區的建設發展,與他年齡差不多、沒有下到縣區的干部,大部分都已經是處級干部了,再次也都是正科級了。宋城同志雖然職級上也已經解決了正科級,卻只是一個副部長,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對宋城同志也是不公平的。」朱庸良說:「干部提拔任用,有時候是要看機會的。」

胡小英看著朱庸良的目光里透出一絲麥芒般的鋒銳,道:「如果連堂堂組織部部長都這么說,那么長湖區的干部可要傷心一大片了!什么叫干部提拔任用要看機會?機會是組織上創造的,如果我們組織部能夠從全區事業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干部工作,給每個有能力、求上進的干部提供機會,大家就不必花心思在求位謀官上,才有精力去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你說是吧?」

朱庸良只好點頭:「胡書記說得對,我的認識沒有到位。」

胡小英說:「也不能說你認識沒有到位,而是可能有些定向思維。今天找你來,就是想跟你談兩件事。一件就是你們部里常務副部長的人選問題,既然部里沒有最合適人選,那么我建議將宋城同志作為人選提交常委會討論,按照常委會討論結果來確定是否任用吧……」胡小英這么說,就等於說這個人選既然組織部提不出最合適人選,那么她來代勞,至於是否合適,組織部不用考慮,讓常委會來討論決定。

事實上也是如此,選拔任用干部是區委的事情,組織部只有推薦、考察權,如今你推薦不好,那么區委書記來推薦,由常委會研究決定,從程序上來說也沒有什么問題!這樣一來,朱庸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誰叫自己故作聰明,想要通過這個常務副部長的職位,來吊王兆同、江海宏的胃口呢!本來想演一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沒想到,到最後卻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胡小英第二件事情,說的是競爭性選拔。朱庸良想,如果搞起大規模的競爭性選拔,他組織部識人察人的權力將進一步弱化,他便提出反對意見,這么大規模的搞,到底合不合適?胡小英說:「朱部長,最近從中央到省、市,擴大民主、競爭選拔已經喊了出來,我們長湖區應該先行一步,給全市,甚至全省提供試點經驗。這以後也是你朱部長可以宣傳的政績啊!」

聽到「政績」這個詞,朱庸良眼睛一亮。如果說長湖區試點競爭性選拔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最後的確也可以成為組織工作的一大亮點。但他心里還是有些隱隱不安,一旦進入競爭性選拔的程序,他這個組織部長的推薦權就更少了,心里極其郁悶。看來,早上右眼皮跳還真不是好事。

三天之後,區委召開了常委會,干部議題被提出來討論。這次涉及干部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關於區委辦主任和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職務任免。組織部的方案上,朱懷遇擔任區委辦主任,陳政擔任十面鎮鎮長,十面鎮是一個大鎮,陳政出任鎮長,不能算降,但從區委核心部門的主任外派到鄉鎮擔任二把手,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實際上是被降職了。

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職位,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宋城擔任。在這個職位人選上,區委常委會上也有人提出了異議,主要是區長周其同、常務副區長田坎,他們質疑宋城是否合適。宣傳部長諸茂因為牽涉自己部里的干部,據理力爭:「宋城同志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質都很強,也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開拓能力,讓他在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平台上,肯定能發揮更大作用。同時,他也是響應並區需要,從市里下來的干部,在職務晉升上,他們本來就已經吃虧了。如果這次不讓他再到重要平台鍛煉鍛煉,恐怕對他個人,對市里都不好交代!」

區委副書記馬超群本來是兩方面都不買賬的,但宋城是從市委宣傳部下來,馬超群與市委宣傳部部長關系不一般,常委會之前,市委宣傳部部長就打過電話來,說,這次據說你們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人選是宋城,你一定要幫助關心一下,我們宣傳部出去的干部,不關心不行的。

以前都說「進了宣傳部、天天犯錯誤」,但這幾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宣傳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馬超群作為副書記,同時又分管政法工作,要協調的事情方方面面,一些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動不動就上網,搞得馬超群暈頭轉向,這些上了網的事情,單憑區委宣傳部的力量根本不夠,有時甚至可以說束手無策,這就要依靠市委宣傳部甚至省委宣傳部才能有所作為。所以,他必須賣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的面子,否則以後工作不好做,並且宋城平時對自己也恭敬有加,而且論能力水平,也的確沒問題。因此,馬超群表示支持宋城這個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人選。

天平一下子就向胡小英他們一方傾斜,並且毫無挽回的余地,最後只能通過宋城擔任常務副部長的方案。區委組織部部長朱庸良,有苦說不出,如果早點確定一個人選,王兆同和江海宏任何一個人上位,對自己都有好處,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失去一個職位的把控權,同時失去的還有王兆同和江海宏的信任。

另一項干部工作議題,也在常委會上通過了,是關於競爭性選拔領導干部的方案。這次沒有定崗,一共推出正科級領導干部崗位10個,副科級領導干部崗位30個。大家都知道,雖說是不定崗,但當這批干部一旦競爭產生,就會有一波現任干部被取而代之,這等於是一次長湖區領導干部的大換血。

對於這次大規模的競爭性選拔,常委們大都抱著又希望、又顧忌的態度。希望的是,經過這次競爭性選拔,自己的人能夠多一些上位;顧忌的是,這種競爭性選拔,一旦進入程序就很難掌控了,如果手下的人寫和說的能力差一點,也很有可能在競爭性選拔中名落孫山。為此大家都忐忑不安。

胡小英特別強調了,競爭性選拔是中央、省、市委都非常提倡的一項工作,有利於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有利於激發「鯰魚效應」、有利於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有一個更深遠的認識。干部工作本是區委書記抓的工作,更何況胡小英此時提出的是一項工作,而不是任用具體的人,沒有一個人有正當理由提出反對意見。

大家就方案中的一些細小的問題,又做了些討論,並沒有實質性的推倒重來的意見。作為匯報工作的副部長,梁健看到方案被通過,總算松了一口氣。

梁健恢復分管干部工作以後,這是第一次上常委會匯報工作。這個匯報工作,也無非是將說明材料從始至終的讀了一遍。現在的常委們都是爺,看材料都已經嫌麻煩了,需要匯報人從頭到尾讀,他們就其中感興趣的抓個重點談談,其他也無心顧及了。

盡管如此,梁健在方案的准備上,還是花了很多心思。自從胡小英交給他准備競爭性選拔工作任務之後,他推掉了所有的應酬,在辦公室里閉關考慮了初步方案,然後將干部科副科長凌晨叫了過來。他讓凌晨將自己的方案細化。原科長姜岩去十面鎮擔任黨委副書記後,干部科長職位空缺,對凌晨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為此,凌晨干得很賣力,考慮的問題也很深入。梁健看了細化的方案,再做了進一步修改,終於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方案。果然,這次常委會上也沒有受到什么非議。

然而,組織部長朱庸良的感覺,就沒有梁健這么好了。從常委會議中出來,他一直臉色陰沉。機關中,有一種消息流傳是非常快的,那就是關於干部任免的消息,總是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傳播。每次討論完干部,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歡喜的是被提拔的人,他知道很快就會有無數的電話來恭喜自己,憂愁的人是被免職、降職的人,他知道自己就將被人長久的冷落。官場就是如此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