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輿論如火(1 / 2)

官場局中局 筆龍膽 1705 字 2020-06-08

這是一個國內知名論壇,帖子里有圖片,有文字。從照片中,昏黃的路燈光下, 一片汪洋,還有浸在水中的汽車,更慘烈的是,有市民將嬰兒放在水盆之中,趟過街道。這不要說平民百姓了,就是梁健這樣的政府人員,看到這種的圖片,心里也會勾起多重感情。這感情中有驚,有悲,有憤,有怨。

這驚,當然是驚訝堂堂一座省城,竟然瞬間已經變成了比威尼斯還威尼斯的水城;這悲,則是看著老百姓如此艱難,都會心生悲傷;這憤,就是憤怒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急於求成,城市管網形同虛設,致使百姓受災;這怨,就是怨恨我們公共服務的缺席,這時候也不見政府有實際的舉動。

果然,這個帖子發上去也就個把小時,就已經成為了熱帖,回帖的人多多。 大部分都是調侃,說「我們一起到寧州去看海」,還有一部分是謾罵,還有一人開始冷嘲熱諷,有幾個人,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說了幾句為政府說話的話,說「今天的雨實在來的突然,政府也是措手不及」,立刻被磚家砸的沒話說。

梁健知道,遇上這種災難性事件,網上的輿論基本上會一邊倒,情緒的宣泄會成為大頭。梁健自問自己,有時候也忍不住想要宣泄的,畢竟我們的生活是壓抑的,借助一個事件,來吐槽心里的不爽,也許是每個指責、謾罵者的私心。但是,梁健現在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公民,他更是一個省長秘書。

看到網上的帖子之後,梁健的第一反應,將筆記本電腦的這個網頁打開,跑到了張省長辦公室,給張省長看了有關帖子。張省長看完了帖子之後,神色很是凝重,他說:「應對網絡輿情和應對突發事件本身,已經差不多同等的重要了。先前,我還是疏忽了。」梁健說:「張省長,要不我現在就跟有關部門聯系,讓他們高度重視網上的輿論?」

張省長擺了擺手說:「這不急。這事情,要跟省委那邊溝通,否則不能行動。」現在情況不同,張省長不是實際上的組長,處理起來,得向省書記華劍軍報告。梁健說:「張省長說得對。」

張省長讓梁健帶上了筆記本電腦,就朝省委走去。到了省委辦公廳,王道去向華書記請示後出來說:「請張省長進去。」意思是,讓梁健留在外面。張省長說:「我要讓梁健一起去,這筆記本要梁健來操作。」王道說:「張省長,筆記本電腦我也能操作。」張省長說:「有好多個網站和網頁,我都要讓華書記看,你知道是在哪里?」

看到張省長有些怒容,王道不敢多說:「那就請進吧。」梁健就跟著張省長一起進入了華書記的房間。這是梁健頭一次到省書記的辦公室。進入辦公室,就感覺有些奇怪,這房間里似乎不通風,一看所有的窗簾都是拉攏的,外面一絲夜色也聽不到。更讓梁健感覺奇怪的是,在這個房間里,竟然聽不到外面的下雨聲。

張省長的習慣是,只要能開窗的日子,他就盡量開著窗。即便是打空調的日子,他也時不時要梁健給通通風,外面的雨聲、風聲,自然都能清晰地傳送了進來。可是,華書記的辦公室,卻是另外一個極端,在這里竟然聽不到外邊的一點聲音。

有句話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梁健覺得當官就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是華書記似乎以他的官位,告訴他,完全可以兩耳不聞天下事。梁健不及仔細觀察這間辦公室的情況,張省長讓梁健將那些網頁都打開,然後把筆記本電腦,轉向了華書記。

華書記看了這些輿情,很不滿地道:「現在的網絡,真是烏煙瘴氣!不整治不行。我要給省委宣傳部汪漁同志打電話,讓他馬上封殺這些帖子。」張省長說:「華書記,我倒是有另一個建議。」華書記看了一眼張省長說:「你說。」張省長說:「網上說,寧州市在澇災中已有16人死亡,我們不如在政府官方網站上公布真實的數據,這樣留言不攻自破。」

華書記身子靠在了椅子里,沉默了一會兒說:「這樣也不行,因為這個數字是在變動的。公眾也沒有必要知道真實的數字。」張省長堅持自己的觀點,說:「要想那些不懷好意和宣泄不滿的網民閉嘴,最好的方式是信息公開。如果我們敢於公開,必定能糾正那些混淆視聽的言論,同時,也能爭取更多黨員群眾的支持。」

華書記卻說:「張省長,你太高估網民了。如果我們公布了真實數據,工作就會陷入被動。那些沒有根據、胡言亂語的帖子,不實事求是,我們完全有權利封殺。這件事就這么定了,由省委宣傳部出面,對省內媒體的負面言論,即刻封殺;對於其他國內重要網站的負面新聞,要爭取上級支持進行封殺。如果協調不過來,我可以出面。輿論的武器掌握在我們手里,我們擔心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