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71)(1 / 2)

大明天下 hui329 5432 字 2020-08-03

作者:hui3292018/1/29字數:10133[第七十一章內庫]仁壽宮,暖閣。

談允賢雙目微闔,雪白纖長的手指輕搭在太後伸出的皓腕上,神態靜穆。

朱厚照、丁壽君臣二人眼巴巴地看著這位女醫診病,片刻後,談允賢收手起身。

「怎么樣?」「如何?」面對二人關切問話,談允賢微微搖了搖頭。

朱厚照的心懸了起來,丁壽急切道:「葯石罔效么?」「沒有大礙。

」談允賢的回話讓丁壽恨不得掐死她,沒事你搖什么頭啊。

談允賢坐在桌前,提筆寫方,邊寫邊道:「太後鳳體虧損,需要進補。

」「無妨,我那里有許多高麗人參,給太後當飯吃都可以。

」丁壽難得大方。

抬頭看了丁壽一眼,談允賢埋頭繼續書寫,道:「人參雖好,火氣還嫌大了些,不能多吃。

」「陽常有余,yīn常不足。

太後之病當以滋yīn為主。

」談允賢放下筆,將紙上墨跡吹干,遞給梅金書,道:「早晨用人參膏,日中用煎葯八物湯,加干山葯、酸棗仁、辰砂、蒲黃、木通、遠志,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晚用琥珀鎮心丸,至三更用清氣化痰丸,不出三月,鳳體自愈。

」梅金書細細看了看方子,連連點頭稱妙,「這是用朱震亨的《丹溪方》與丘真人的《摘玄子》葯方相輔相佐,文武並用,恰到好處,難怪家父時常誇贊於你,師妹果然醫道國手。

」「師兄言重,也是托了師兄連日來借書之德,小妹眼界得以舒展,方得此方。

」談允賢欠身施禮。

朱厚照可沒興趣聽這二人探討醫理,聽說方子可用,立即搶了過來,吩咐宮人速速制備。

丁壽湊到談允賢近前,低聲問道:「太後這病根究竟為何?」張太後這病得莫名其妙,二爺還是覺得心里沒底。

望了望榻上昏沉沉的太後,談允賢迎著丁壽滿是希冀的目光,淺笑道:「東翁恕罪,醫者當為病者諱……」************「看到了,看到了。

」小皇帝舉著一個黃澄澄的長筒,站在奉天殿平台上又蹦又跳。

「你說這叫什么來著?」朱厚照扭頭問道。

「千里鏡。

」丁壽陪著笑臉道。

幾副葯下去,太後病情見好,丁壽擔心朱厚照又追著自己要女人,琢磨著怎么給他找個事做。

相處久了,二爺算是清楚這熊孩子的性子,跳脫好動,想一出是一出,給他找點事干能清靜好一陣子。

恰好南鎮撫司那邊來信,他前番讓江南工匠琢磨制作的望遠鏡終於成了,明朝各地匠戶執行的是lún班進京服役,當然一來一往折騰時間太長,屬於勞民傷財,朝廷也不斷延長lún班期限,有三年一lún、四年一lún的,成化年間干脆下令,願意出銀子的可以頂替勞役,這也是大清匠班銀的來由。

不過此時繳銀代役還不是定制,京城中也有常駐工匠,南鎮撫司見是朝中紅得發紫的丁大人吩咐,不敢怠慢,抽調能工巧匠聽從安排。

丁壽還是小瞧了老祖宗,當初只覺得明朝有眼鏡不可思議,細打聽原來國人玩透鏡已經幾千年了,《淮南萬畢術》里甚至有用冰加工成球形透鏡的方法,東漢張衡還借助透鏡觀察月亮,眼鏡這東西如今在大明是稀罕物的原因是透明玻璃不易得,價格才居高不下。

當然這些問題對於丁大人來說不成問題,剛從朝鮮搜刮了一筆的丁壽不在乎幾兩銀子一副的眼鏡,琉璃廠那邊一時指望不上,他直接讓譚淑貞購置了大批的替代品。

「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山海經.南山經》中早有記載,放著水晶不用,更待何時。

有了丁壽講解組合使用的原理,分清目鏡和物鏡所使用的透鏡區別,再加上源源不斷的透明水晶供應,南鎮撫司的工匠多番試驗,終於制造出了本時空的第一個「望遠鏡」。

看著興高采烈玩得嗨起的朱厚照,丁壽松了口氣,這望遠鏡寒酸了些,沒那些復雜的透鏡組,不過打發這個熊孩子盡夠了,自己能消停好一陣子。

「老劉,是老劉。

」朱厚照眼睛緊貼著望遠鏡,大呼小叫道。

被朱厚照召喚過來的劉瑾上前行禮,隨即懷中被塞進了一個黃銅物件。

按著雀躍的朱厚照指點,劉瑾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放在眼前,隨即眼前突變的景象讓他面色一變,匆忙移開眼睛,才長出一口氣。

劉瑾的表現很符合朱厚照預期,他得意地問道:「這是丁壽做出來的千里鏡,怎么樣?」「不想這小子還jīng於制器之術,端是不錯。

」劉瑾點了點頭,雙手將望遠鏡呈還朱厚照,「陛下玩的時候小心腳底,別摔咯。

」朱厚照睜大眼睛,訝異地看著劉瑾,「你以為這是玩鬧之物?」「不是么?」劉瑾看向丁壽。

「是啊,不是么?」丁壽點頭又馬上搖頭,迷茫地看向小皇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朱厚照揮動著手中之物,意氣風發道:「碧海揚波,草原奔馳,朕有了此物便可洞察敵機,事半功倍。

」丁壽張大了嘴巴,半晌才道:「陛下聖明。

」敗家孩子你現在連出紫禁城都費勁,想得倒挺遠。

二爺被封建皇帝的科技實用意識刺激到了自尊心。

朱厚照不見劉瑾應和,納悶問道:「老劉,你認為我說的不對?」「萬歲聖心燭照,自然是對的,只是……」劉瑾期期道:「只是……」「只是什么?」朱厚照將千里鏡扔給丁壽,轉身進了奉天殿,邊走邊道:「就討厭你這吞吞吐吐的樣子,有話直說。

」「只是利器在手,也要看有無持器之人。

」劉瑾偷眼打量了下皇帝,躬身道。

朱厚照哈地一聲,不以為意道:「大明有雄兵百萬,單這京營便有十余萬虎狼選鋒,還愁無持器之人。

」「陛下,老奴聽聞京營無cào久矣,實憂心其是否堪用。

」「什么?此事當真?」朱厚照大驚失色,若是京營都不堪一用,他將來躍馬沙場,帶誰玩去。

「空xué來風,未必無因。

」劉瑾神色淡淡,只是輕輕吐出這八個字。

朱厚照略一思索,便道:「劉瑾,朕命你提督京營,務必嚴行cào練之法,不得懈怠。

」「臣劉瑾領旨。

」劉瑾端端正正跪倒在奉天殿內,改稱以示鄭重。

丁壽欽佩地看著老太監背影,高啊,這才叫順水推舟,不聲不響拿下了京營兵權,自己那點耍心眼、遞小話的行徑與之相比,簡直是過家家的水平。

************京師京營自永樂遷都以後便已設立,最初由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組成。

永樂皇帝五征蒙古,追亡逐北,便是依靠著這三大營jīng銳,朱小四是馬背上得來的江山,打起仗來也是簡單粗bào,神機營火器當先,轟亂敵軍陣型,三千營騎兵跟上抽刀砍人,擊潰殘敵,隨後五軍營步兵清場。

看起來是不是眼熟,四百年後法蘭西那位小個子用幾乎一樣的戰術放翻了整個歐洲。

可惜三大營主力於土木之禍損失殆盡,景泰時少保於謙收拾余燼,從中揀選jīng銳十萬,設立「十團營」,每營各分神機、五軍等三營,原來的三大營被稱呼為「老家」,其後團營幾經變革,成化初年增至十二營,由十二侯分掌,一人總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提督。

校場旌旗獵獵,京營虎賁縱橫。

點將台上,兵部尚書許進高居正中,左右分別是新任提督京營的劉瑾,還有被劉瑾拉來湊數的錦衣衛指揮使丁壽。

團營眾將分坐兩側,許尚書輕捋下頜短須,笑對二人道:「英國公告病,今日閱cào由本官主持,二位可有異議?」劉瑾兩眼半睜半閉,面無表情,側身道:「本兵久在邊陲,深悉沙場征伐之道,自是不二之選。

」「既如此,本官僭越了。

」許進笑意滿滿,鼻翼兩側的法令紋更趨明顯。

令旗揮動,金鼓齊鳴。

jīng選出來的一萬京營將士旗幟鮮明,兵甲齊整,在陽光之下耀眼生輝。

跟隨將令趨前退後,不住變幻陣型,霎時間,校場之上沙塵漫天,軍威赫赫。

約莫半日,京營cào演已畢,人馬重新集結,一個個虎背熊腰的京營將士頭顱高昂,腰背挺直,對待自家今日表現很是滿意,只等台上評閱後,回去喝頓小酒犒勞自己。

許進意度閑雅,笑問道:「劉公公,在座諸公,某之cào演可還入眼?」劉瑾點頭道:「許本兵不愧邊事干才,軍馬調度談笑間耳,陛下聖明,任用得人。

」兩旁眾將也紛紛贊道:「部堂大人熟讀兵書,xiōng懷韜略,吾等粗人自是比不了的。

」「諸位都是世代簪纓,本官如何能及啊。

」許進與眾將說笑,眾將只是恭維不停。

忽然間許進笑容轉冷,眾將心中打鼓,不知這位兵部尚書又起了什么主意。

許進令中軍上前,從cào演軍中提出三名小校,當眾仗責。

慘叫之聲不斷傳到點將台上,眾將彼此眼神交匯,不知許進為何點這三個倒霉蛋出來。

上萬京營將士滿是不平的看著同袍受刑,頗有物傷其類之感,出cào之後不見嘉獎,不講情由的反施軍法,咱當兵的命就如此低賤么,還不如兵皮一扒,逃了軍籍,也是逍遙自在。

行刑已畢,三人俱都昏死過去,許進令將人抬下,又掃視台上眾人。

劉瑾閉目不言,仿佛無事發生。

丁壽莫名其妙,眼珠子來回亂轉。

眾將又驚又俱,噤若寒蟬。

許部堂呵呵一笑,「各軍歸營,諸位也都散了吧。

」如蒙大赦的眾將紛紛起身,帶著一番cào演後疲憊不堪的各部將士退去。

「劉公公可知本官何故如此做?」許進端起茶水,輕呷了一口。

「咱家正要請教。

」劉瑾緩緩睜開眼簾。

許進取出幾封書信,遞給劉瑾道:「公公請看。

」劉瑾看信,一副恍然狀,「原來是受了幾位公爺的請托,這幾個丘八得罪了貴人,真是不知死活。

」「公公以為本官處置是否得當?」許進面帶笑意,眼中光芒隱現。

「行伍之間,有賞有罰乃是正理,本兵提督京營,此乃本分。

」劉瑾稱善,面色如常。

「公公高見。

」許進起身拱手,道:「本官還有部務在身,就不再此耽擱了,告辭。

」「部堂大人好走。

」劉瑾起身相送。

轉眼間,方才還庄嚴肅穆的京營校場一片蕭索寂靜。

「督公,許東崖後面這出什么意思?」丁壽來至劉瑾身邊,疑惑問道。

「顯示他在軍中的資歷威風,告訴咱家他許東崖與五府權貴關系匪淺。

」劉瑾冷笑一聲,「那三只挨打的小jī是給我們這兩只猴子看的。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軍中賞罰竟成了結交權貴的手段,真是帶的好兵啊!」劉瑾語含譏嘲,冷冷說道。

「督公休與這等腐儒置氣,好在京營將士軍容齊整,未曾荒廢。

」丁壽開解道。

「京營將士數十萬,只這一萬能戰有什么用?」劉瑾哂然一笑,頗為不屑。

丁壽心中一驚,「您是說……」「什么都沒說。

」劉瑾轉身,「咱們看見的是人家給咱們看的,不想讓咱看的得尋著去看……」************「什么?!京師之地軍士逃亡者過半!!

」乾清宮內,聽了劉瑾奏報的朱厚照,將手中把玩的千里鏡都驚掉在御案上。

「京中諸衛軍士不習cào練,團營將士因占役過多,逃亡甚眾。

」劉瑾垂首奏道:「」殫忠「、」效義「二營一萬五千余間軍舍,本供官軍調遣cào練所居,但荒廢已近二十年。

」「選鋒銳卒,國之重器,誰敢役使占用?」朱厚照大怒喝道。

「五府勛貴,京營將領皆有此行,不勝枚舉。

」劉瑾奏道。

「總有人帶頭吧,誰人居多?」不管那人是誰,朱厚照真的想殺一儆百了。

劉瑾偷看了皇上一眼,諾諾不言。

「說!」朱厚照加重語氣。

「弘治六年,先帝曾令三大營及團營官軍修建昌國公與仙游公主陵墓……」劉瑾一句話便讓朱厚照發不出火來,自個兒老爹讓人修的自己外公和姑姑的墓,還能怎么著。

「還有么?」朱厚照語氣緩了緩。

「弘治十年,調一萬將士修萬春宮,京營軍士八千為金太夫人修建府邸,五千人修神樂觀,三千人修城樓,另調集一萬軍士采集柴薪……」「另在太後原籍修建崇真宮……」朱厚照已經徹底沒了脾氣,「好了,不要說了。

」小皇帝頭疼地捂著腦袋,子不言父過,這鍋只能自己背了。

前事已不可追,只有後事彌補,朱厚照心中打定主意,「劉瑾……」「奴婢在。

」劉瑾應聲。

「朕打算在大內cào練軍中銳卒,以強軍威。

」朱厚照漲紅小臉,緊握拳頭沉聲道。

「陛下要開內cào?」劉瑾與丁壽對視一眼,驚道。

「不錯,既然五府六部不願cào演,那只有朕親自來了。

」朱厚照揮了揮拳頭,「就在西苑豹房建造軍舍,以供演軍之需。

」豹房!丁壽耳朵豎了起來,歷史上大明鼎鼎的名稱出現了,朱厚照的荒yín無道都是和豹房掛鉤的,什么里面充滿珍禽異獸,奇珍異寶,地下密室有如迷宮,美女成群,皇帝沒事就大被同眠,和身邊親信玩個群p啥的,這事想想二爺心中就有些小激動。

誰知劉瑾並不配合,老臉上的五官都要皺在一起了,「陛下,構建內cào所需屋舍至少需銀二十萬兩,內庫實在拿不出這筆錢。

」不是吧老劉,堂堂內府掌印連個二十萬兩都湊不出來,你太失職了吧,眼看自己可以和小皇帝開轟趴的機會要溜走了,丁壽心中怨念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