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傳國玉璽(1 / 2)

認出被綁的人,胤礽向趕來的耀格揮揮手,耀格立時停住,定睛瞧了瞧被綁縛的人。領會了胤礽的意思後,耀格掉轉馬頭進了櫟樹林,下馬後掩進密林,避開外頭的視線。

胤礽站到那人跟前,拿下布袋,果真是胤禔。歪斜著腦袋,雙目合閉,呼吸勻順,睡著了一般。解開綁縛胤禔的牛筋繩索,胤禔順勢倒在了地上。

取過馬上的皮水囊,撲了些在胤禔臉上,又往他嘴里灌了些,胤礽這才在他身旁坐了下來。

片刻後,清醒過來的胤禔坐起身,驚見胤礽,久久都說不出一句話。

「怎么大哥身邊沒一個得力的護衛相隨,竟是讓你留在這兒等著喂狼?」

尷尬自然是尷尬,但胤禔臉皮厚,立刻就反唇相譏,「我還真是看輕了太子弟弟,之前換裝繞道前往汗阿瑪的行宮,今日本要南下卻又轉道北上。虧那些漢官整天往你身上高歌溫文爾雅,我怎么半點看不出,根本就是表里不一。」

原來兄弟倆選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斗斗嘴,也不失一種樂趣。

「大哥抬舉我了,我沒有大哥的好身手,身後不跟上一隊侍衛,我哪敢兒出門。」扭頭示意櫟樹林,胤礽笑了笑,「生怕他們認出大哥的英姿,我把他們都趕到林子里去了。」

胤禔氣得滿臉通紅,舉起拳頭,狠狠砸向地面。泛黃的青草立刻東倒西歪,根部的泥土也凹陷下去。

「大哥,你身邊七嘴八舌的人不少,怎么就讓你獨自冒險?明珠不像是能支持你這樣做的人,你沒與他商量?」

聽過胤礽的問題,胤禔緊張起來,「你知道什么?你說,你怎么會在這兒?總不會他們私下也接觸過你?你也是應約而來?」

胤禔站起,東張西望,眼珠來回不安地轉動。忽地,不等胤礽回答,胤禔蹲下,雙目直愣愣定住胤礽,「你是不是也知道傳國玉璽的事情?」

胤礽呆住,震驚無比。兄弟倆就這樣大眼瞪小眼,不錯眼停滯在對方的瞳仁中,一動不動。

歷朝歷代每一位皇帝手里都有專用的玉璽,共六方,分別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然而,從古至今,能被稱之為「傳國玉璽」的唯是一位皇帝的玉璽,那便是首次統一華夏、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秦始皇。

大秦帝國滅亡後,歷代帝王皆奉秦始皇的此方玉璽為國之重器,象征皇權神授、永保國運昌盛。得之則象征「受命於天」,失之則意味「氣數已盡」。那些登上帝位但手里沒有傳國玉璽的,往往被譏諷為「白版皇帝」,受世人所不齒。

胤礽自小遍讀名家典籍,歷朝記事也都大致閱覽,自是知道胤禔問出的「傳國玉璽」是哪一方玉璽。

兄弟倆彼此瞪眼太久,終於眼皮酸到不堪忍受,兩人不約而同各自扭頭,一個猛眨眼,一個緊閉眼。

舒緩過來,胤礽信手拔出一棵小草,隨意清理根部的泥土,聲音也是漫不經心,「所謂傳國玉璽,便是秦始皇親政時命丞相李斯刻制的玉璽,書中記載,此璽方圓四寸······」

「得得得,」胤禔一把搶過胤礽手里的草,「你少給我賣弄,還書中記載。用不上背書給我聽,沖我打馬虎眼兒呢?」

「哦,」胤礽的語調慢慢悠悠,「也是,大哥說的有理。待你回宮後,請示過汗阿瑪,往交泰殿自己親眼瞧瞧就是了。」

胤禔把手里的草塞回胤礽手里,語氣忽然翻轉,溫和許多,「二弟,你可有看過那方玉璽?」

「看是看過,畢竟是傳國玉璽,自然好奇。」胤礽捏緊葉尖,故作輕快。

「你既然清楚書中記載,那么,」胤禔猶豫了一下,沖口而出,「交泰殿里供奉的是真的嗎?」

「大哥,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胤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赫然斥問:「交泰殿里的傳國玉璽是如何得到的,你會不清楚?說出這種話,你對得起列祖列宗嗎?」

大清自建立起,一代又一代的皇家子嗣皆知交泰殿里供奉的傳國玉璽從何而來。胤禔,當然也是知道的。

天聰年間,後金汗王皇太極曾三次發兵征討察哈爾部林丹汗。後林丹汗病逝,皇太極命弟多爾袞、多鐸再次領兵搜尋林丹汗子嗣。多爾袞不僅帶回了招降的林丹汗福晉以及子嗣,並且還有林丹汗一直收藏的傳國玉璽。

得到「受命於天」的傳國玉璽,皇太極喜不自勝。於此上合天意、下順民情之際,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改汗王為皇帝,改年號為崇德。

既是順天承命,大清鐵騎自然就一路過關斬將,定鼎中原,統一華夏,開立新的王朝。

胤禔的臉色瞬間慘淡下來,「我本來就不信,可,他說得言之鑿鑿,我才產生了懷疑。」

心思一轉,胤礽試探問去:「赫欽說的?」

胤禔怔愣,「誰是赫欽?」

胤禔摸著腦袋,沉思起來,忽地想起來,「這名字我聽過,噶爾丹的兒子,可對?打從噶爾丹攻入喀爾喀,赫欽便一直隨父征戰。聽說此人驍勇善戰,頗得噶爾丹器重。要是在戰場上相見,一定要與之較量一番,不過是打散了喀爾喀那幫烏合之眾,有什么可得意的,我要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清的厲害。」

胤礽哭笑不得,「你沒見過他?那你到這兒來做什么?你不是被他綁在這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