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螳螂捕蟬(1 / 2)

平安產子後,嫤瑜踏踏實實沉入夢鄉,美美睡了一覺。睜開眼,已是端午節清晨,折梅聞聲過來掛起帳幔,扶嫤瑜坐好。

經窗欞篩選入屋的光亮,往家具陳設、方磚地毯鋪上一層薄薄的柔軟。

起身溫水凈面洗簌後,嫤瑜在床沿走動,輕緩活動筋骨,坐下時,不由感嘆一句,「瞧著今兒是個好天氣,二爺他們賽龍舟肯定熱鬧。只可惜,我是看不上了。」

端午佳節,皇帝在西苑舉行家宴。屆時,皇帝與太後將攜宮中女眷、皇子福晉以及年幼的皇子、皇孫們於東碼頭的涵容樓觀看皇子們在太液池賽龍舟。

「給我乖乖養好身子,日後我們一家四口自個兒乘龍舟游湖,豈不悠閑自在,圖這熱鬧作甚?」

手里拿著一青釉玉壺春瓶的胤礽正巧進屋,一邊廂回應著嫤瑜,一邊去到紫檀高腳如意形花幾旁,把玉壺春擺放好。

花瓶是號稱「瓷器之花」的瓷中珍寶——青瓷,瓶內則插著信手拈來的自然之花——蒲草葉、蜀葵花以及石榴花,瓶色千峰翠色,花枝高低錯落,綠蔭紅粉,珍奇名貴搭配天然麗質,相得益彰。

嫤瑜踮起腳尖,輕嗅花香,怡然自得,「二爺好興致,還給妾身送來這個。」

「我高興!」胤礽神采飛揚,探向內側正呼呼大睡的二小子,粉嘟嘟的肉臉,依稀可見軟軟的絨毛。

「額涅,我來了,我來看小猴子弟弟。」人未進,聲先到,弘昰的興高采烈與阿瑪不分伯仲。

父子倆趴在床沿有一搭沒一搭討論酣睡中的小寶寶,嫤瑜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小口喝著黨參、紅棗、枸杞熬制的月子茶。

「弘昰,不要叫弟弟小猴子,弟弟長得多漂亮。」同樣身為老二,胤礽為二小子抱不平了。

弘昰唔著小嘴偷笑,阿瑪真能掰扯。弟弟今天看上去稍微好點,昨兒個才叫難看。真心不能認同阿瑪的欣賞水平,不過弘昰還是安慰了一番阿瑪,「弟弟雖然沒有我好看,但我會保護弟弟的。」

坦白說,弘昰的臉容就跟胤礽小時候相差無幾,這也是皇帝特別偏愛弘昰的緣故。皇帝每每見到弘昰,總能勾起他把胤礽帶著身邊的那些時光。二小子這才出生沒兩天,實在不好分辨,倒是與弘昰剛出生的模樣不太一致。如果弘昰像胤礽,那么二小子有可能像嫤瑜多一些。

得出這樣的結論,胤礽刮了刮弘昰的鼻梁,「等著瞧,弟弟長大後,肯定是個美男子。」

弘昰撇撇嘴,歪頭響亮地「哼」一聲,隨即站起,學著大人負手身後,在屋里有模有樣邁著小方步,自信滿滿,「不可能,皇祖父是皇上,君無戲言,他說我是最漂亮的,誰也比不上。」

小眼神飛一眼阿瑪,「阿瑪,今兒你要加油哦,不能輸給大伯的龍舟隊。」

立馬又蹦蹦跳跳去到床邊,左右腳抬起,顯擺小靴子鞋面精綉的小老虎圖案,然後向小弟弟做了個鬼臉,「今兒哥哥我不在家,你要乖乖地,不許淘氣,可不能山中無老虎,你這只小猴子就哇哇哭自稱大王哦?」

胤礽與嫤瑜相視一笑,真拿這孩子沒轍。東宮的皇長孫,還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山大王。

***

每逢端午,天家與百姓一般,該遵照的習俗一樣不落,只不過更為精細、周全而已。滿清入關,滿漢一體,故而宮里的慶祝既有滿人的舊制,又有漢俗的匯入。

坤寧宮的祭神保留滿俗,用椴木葉包粘高粱米與小豆泥,上屜蒸熟後制成椴木餑餑,供奉神明。至於插艾草、掛菖蒲、吃粽子、賽龍舟等等,就是沿用漢俗了。

太液池的東碼頭,沿水岸矗立的涵容樓共有兩層。樓上正堂,寬敞明亮,皇帝與太後端坐寶座,接受後宮妃嬪、皇子福晉、公主以及皇孫們的行禮祝福。

今天大家都統一佩戴內務府置辦的五毒荷包,外綉蜈蚣、蠍子、蛇、蟾蜍、壁虎的五毒圖案,袋內裝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葯,寓意以毒攻毒,辟邪驅災。只不過荷包的顏色、質地根據佩戴者的身份有所不同,皇帝的自然是明黃色緞面,胤礽的是杏黃色,皇子皇孫們的是金黃色,女眷們的也是各有差異。

端午節,離不了的吃食就是粽子,所以每人桌上都擺放有大大小小各種口味的粽子。糕點是五毒餅,印有五毒圖案的玫瑰酥餅。水果是時下成熟的櫻桃、桑葚、荸薺、杏、桃。

不過,今年,大家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盯向了桌上的新花樣,五角星形的食盒里分別放有紅、紫、黑、白、黃五色飯團,不同的顏色散發不同的清香,新鮮又誘人。

皇帝舉起裝有菖蒲酒的酒杯,太後亦然,而余下的諸位只能飲用雄黃酒。一杯酒下肚,皇帝下令宴席開始,大家這才坐下,隨自己喜好品嘗桌上的美味。

年幼的皇子、皇孫們不能飲酒,一個個排隊站到皇帝桌前,魏珠端來雄黃酒和一支毛筆。皇帝用毛筆蘸上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王」字,一則借雄黃驅毒,另則借虎鎮邪。小公主們以及皇孫女們則聚到太後跟前,太後以雄黃酒點向她們的額頭、鼻側、耳後,用意一致。

子孫滿堂,和樂融融,皇帝與太後自是笑意盎然。

今日皇子們比賽龍舟,分別由胤礽與胤禔帶隊,各自隊員按照皇子排序的單雙號入隊。即,胤禔的隊伍,由老三胤祉、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九胤禟以及十三胤祥組成。而胤礽這邊,則是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胤俄、十二胤祹以及十四胤禎。

差不多時辰,兩隊成員向父皇、祖母行禮告退後,在一樓更換利落的窄袖短衫,從東碼頭登上大船去往西碼頭。西碼頭並排停泊兩艘比賽的龍舟,兩隊人各自上龍舟,以西碼頭為,東碼頭為終點,哪一隊先到東碼頭指定位置,哪一隊勝出。

「皇上,當初怎么想起這般分組?太子這一隊,稍顯弱了些。」

也難怪太後發出這樣的感慨,胤礽的隊員,老四和老八平時話都說不上幾句,老十是個貪玩的,十二是個老實的,十四倒是像頭蓄勢待發的小獸,可他還不到十三歲,頂多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後勁跟不上。

再反觀胤禔的隊員,老三、老五、老七都是帶過兵打過戰的成年人,老九和十三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乍這么一看,胤禔的隊伍堪稱黃金組合。

當時分組時,胤禔隨口扔出這樣的提議,沒想到,胤礽二話不說就應了,於是乎就成了今日這種實力懸殊的比賽局面。

「太後額涅莫擔心,輸贏是其次,主要還是圖個熱鬧。再者說,別看胤禔的成員一個個身強力壯,但還是要大家同心協力。劃龍舟,團結合作才是其精髓。」

話雖如此安慰太後,皇帝心里其實已經偏向胤禔,實在是實力擺在那兒,胤禔贏了,也是順理成章。倘若擁有這樣強勁的組合,還贏不了,就只能說明胤禔的領導能力實在堪憂。再看胤礽,要想把實力參差不齊的大家擰成一氣,真是不容易,想贏,只怕不太可能。

等待比賽中,皇帝便允許年幼的皇子皇孫們隨意走動,自由去往生母或祖母跟前,問安攀談,多些親近。

坐在後妃首位的佟貴妃,臉上掛著陪襯的笑容,心里卻完全提不起與眾同樂的興致。

貴妃無兒無女,更別說孫子孫女,那種血脈相承的親密,此生都難求。別看四福晉素日里沒少往自己宮里來,可這會兒弘暉還不是去到德妃身旁,津津有味吃著親祖母喂給的粽子。

後宮之首又如何,寂寞堆出來的華麗,年年歲歲年年,一重凄清壓過一重寥落,漫漫長夜。

抿過一口雄黃酒,抬眸時,卻見到和貴人被皇帝叫到身前,噓寒問暖一片關懷之情,貴妃的目色泛出清冷。皇帝已經允同良貴人、敏貴人與和貴人同時晉封嬪位,只待今冬便行冊封禮。

和貴人的嬪位斷無更改,可她肚子里的孩子,佟貴妃就不打算讓其瓜熟蒂落了。好不容易熬到貴妃的位置,成為後宮的一把手,佟貴妃眼里再揉不得一粒沙子。反正皇帝就要邁進知天命的年紀,想要小姑娘侍候,沒法阻止,但生孩子就另當別論。瞧瞧這滿堂的龍子龍孫,皇室的這棵大樹已經夠繁茂,用不著再添枝椏。

放下酒杯,佟貴妃再次看了眼和貴人佩戴的玫瑰色五毒荷包,一時間,皇帝滿眼含春的關切也變得沒那么刺目了。這五毒荷包過了今日,就不會再佩戴。一天下來,里頭暗藏的符咒沾得和貴人的氣息,待明兒她棄了荷包,就取出符咒交給隆科多家里的李氏。

李氏已經提前備好人偶,到時把符咒釘在人偶上,再找人作法,保准和貴人神智迷亂,腹中胎兒不保。

時辰到,炮聲鳴響,兩隊龍舟從西碼頭出發。皇帝扶著太後移駕到外面的平台上,眾人也趕緊相隨朝外走去。和貴人自稱有些頭暈,便留在原位。五福晉本想陪著,但和貴人把姐姐往外推,不能讓姐姐錯過了姐夫比賽的英姿,自己休息片刻就出去。

正堂里唯剩和貴人與她的隨侍宮女,鴉雀無聲。外頭則號角吹響,擂鼓震天,人聲鼎沸,尤其是皇子皇孫們為哥哥、阿瑪加油的聲音此起彼伏,

和貴人說口渴,讓宮女給她倒杯水,同時解下荷包,嘖嘖贊嘆緞面上的精巧刺綉。放下荷包,接過水杯,和貴人卻又遲遲不喝。突然一聲響炮,這是有龍舟過中線,西碼頭這邊能看清楚漸行漸近的龍舟了。也就是這一聲響,驚得和貴人沒拿穩手中的杯子,大半杯水都灑在了荷包上。

此時太後的近前宮女晚霞奉命進來問候一聲,就看見和貴人打開荷包,拿出里頭的草葯鋪在桌面上晾一晾。也就是這會子,發現荷包里縫有夾層。五福晉吩咐自己的侍女過來報一聲,說是皇長子的龍舟已率先過中線,如果和貴人身子好些,就趕緊出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