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台市(1 / 2)

</br>有人從這邊游到那邊去,也有人從那邊游到這邊來。

很難想象,從7o年代台島經濟開始騰飛的第十年,1979年台島人均gdp將近2ooo美元的時候,有人抱著籃球從銀門游了過來,這個人說:作為一個台島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意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作為一個華夏人,我覺得台島除了是台島人的台島之外,台島還應該能對國家的歷史揮更大的貢獻……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從今以後內地即將騰飛,我堅信這一點……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感覺大丈夫若不能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實有愧此生之嘆!

總是有一些人能夠在別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情況下,看到幾十年後的情景,做出當下在所有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決定。

劉長安要從安譚游到台島,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因為以前有人做過實驗,幾個人接力游泳,有游輪跟著保護替換選手,也需要幾天幾夜才能游過海峽。

可劉長安終究是不一樣的人類,正常來說去台島稍微有點繁瑣,而且耽誤時間,蘇眉和葉巳瑾年齡相若,都比秦蓬大一些,活一天就少一天,指不定哪天就走了。

跨越海峽這種事情其實是很稀疏平常的,若是不趕時間,抱著一根大原木來到海邊,在中間位置挖個洞坐進去,原木隨著洋流漂浮,只要適時注意調整方向,可以去全世界任何海岸,穿過阿拉斯加海峽,環繞北冰洋,在極光的照耀下再往南半球飄盪,去看看冰冠上的企鵝。

當然,這也不是什么享受的過程,絕大多數時候在大6上遷徙才是更美好的旅行,翻過山,淌過水,所見的風景處處不同,一個角度的轉身說不定就是一片美輪美奐,一種桃源深處,又或者原始部落的石斧獵弓。

還有很多好吃的,尤其是一些能讓普通人中毒的果子或者其他毒物,真的很好吃。

海中長途終究有些乏味可陳,雖然偶爾也可以從戲耍到品嘗全方位了解一下海洋生物。

天亮的時候,劉長安已經來到了舊竹的海岸,舊竹離台島行政中心,也就是此次劉長安的目的地不過幾十公里,他來到岸上,找了一個隱秘的地方換了干爽的衣服。

拿出手機屏幕當鏡子,劉長安看著自己,抖了抖眉毛,捏了捏鼻子,拍了拍臉頰,調整了一下容貌。

休息了一會兒,劉長安找到了舊竹高鐵站,去買了高鐵票進站。

台島的高鐵站不需要出示證件,也沒有安檢,站台更像內地十年前沒有防護欄的地鐵站,一般就兩個站台,對應南下和北上。

單個的台島人看起來和內地沒有什么區別,但是一群台島人聚集在車廂里時,感覺言行舉止和精神外貌上還是有些不同。

這個時間點是通勤族的高峰期,舊竹到台市的月票不過幾千本地貨幣,對於薪水稍豐厚的白領來說並不是太難負擔。

當然,拿著22k薪水的新人就不要這么奢侈了。

劉長安在台市下車,像所有初來乍到的游客一樣打量著這個城市,一路走來大部分街區的路面竟然沒有規劃人行道,很多商鋪直接開門便是機動車道,街道綠化更是一般,不過他來到這里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觀光,很方便的是台島市區並沒有內地常見的大型商業化小區,在這里有著自助銀行,托兒所,郵局,市,售票機和快遞櫃這些基本配置的小區,都叫豪宅……沒有這些往往需要繞路的小區在地圖上,劉長安穿梭城市的度快了很多。

台市自有其優點和繁華的地方,但是真要縱覽整個城市,它的絕大多數區域看上去更像內地太行山脈到武陵山和南嶺山系以東的老縣城……x縣城的基建就不用比了,因為新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進步太多了,差距幾個時代。

來到一個新的城市,總要走走看看,留下點印象,生出許多感慨來,人生總是需要矯情或者哼哼唧唧的時刻,否則未免太過於冷漠,而忘記了自己是這世界的一員。

或者是必須讓自己扮演這世界的一員。

竹家早已經開枝散葉,除卻血緣緊密的嫡系和旁系,還有許多竹姓的外圈人士,分散在整個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