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第1357章 1378 重塑道果(1 / 2)

千鈞一發之間,置之死地而後生!

蘇陽深知以自己現今的修為,硬抗天道劫罰明顯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為,所以在外人看來他是被天罰之力直接一雷轟破道果,殊不知道果是蘇陽自己借助天罰之力轟碎,等同於自絕生機。

道果碎,蘇陽死!

在蘇陽瀕死的一剎那,天道錯以為已經成功轟殺了蘇陽,便撤去專門針對蘇陽的天罰劫力,專心回到正題方面,繼續嘗試著轟殺戰平安和聶凌波。

只是再回頭對付戰平安和聶凌波的時候,天道卻無奈的發現,因為在蘇陽的身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以至於無法再給戰平安和聶凌波制造足夠多的傷害,並且這時候雙姬趁機轟破某種壁障,天罰已經再也難以對她們造成足夠的威脅。

一方面,天罰已經奈何不了戰平安和聶凌波,另一方面,蘇陽也在天罰退去,死亡即將降臨的一剎那,轟出自己所有的力量,一口氣把道果粉碎的每一塊碎片給死死控制住,且一點一點的收了回來。

這就是蘇陽最聰明的地方,生死之間,欺天瞞道。

而成功欺瞞天道只是蘇陽要做的第一步,這么做僅僅不過是讓他置於生死之間,一種將死未死的狀態。

所以接下來蘇陽要做的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在,亦是他整個計劃的關鍵和精妙之處。

那就是——轉死返生,於生死之間體會大法則。

這絕對是一件很有魄力的事情,已死之人想要返生,並且在生死之間體悟大法則,並不是什么人都有膽氣嘗試的,皆因一個疏忽和不小心就極有可能真的把自己玩死。

同時,已經破碎的道果想要恢復如初,是亘古至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甚至就連諸天大聖、五太道尊、至高聖神亦做不到。

因此蘇陽若想轉死返生,就必須做到兩件事。

一,領悟生、死之基礎本源結構;二、讓道果恢復如初,或者重新凝聚。

可是這雖然只是短短兩點,卻不是任何人都做到的。

首先,陰、陽,生、死之基礎本源結構乃是九大基礎本源結構之中,最難參悟的四種基礎本源結構,否則修士也不會先從參悟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基礎本源結構開始,最後才參悟陰、陽,生、死四大基礎本源結構。

其次,道果乃是修士一生精華所在,亦為精氣神的高度凝聚產物,所以道果粉碎不僅僅會道消身殞,對於天道的感悟也會驟降,開始變的一片模糊,於基礎本源結構的參悟更加困難。

也就是說,蘇陽在進行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基本上在任何人看來都是應該無法完成的。

不過蘇陽既然敢在生死之間欺天瞞道,體悟大機緣和大法則,自然不可能一點把握都沒有。

蘇陽本就不走尋常路,常人所不能及,在半步聖人的時候就領悟大道,及一種基礎本源結構,並且還是在一身真元未全部轉化成聖元的情況之下。

再加上蘇陽本就是造化靈體,修煉鴻蒙功法,對天道的感悟遠超常人,所以就算道果粉碎照樣也能夠感悟天道,只不過稍弱一些而已,並不能夠影響太多。

最後就是最關鍵的地方,蘇陽在修行之前,他歷經九次重生,等同於歷經九次生死,再加上修成造化靈體的時候的第十次圓滿,生死之道本身就烙印在他的身體之中。

比如說,蘇陽參悟的那一種基礎本源結構,就是生之基礎本源結構,便是證明蘇陽對生死之間的體悟是何等的深刻。

而九大基礎本源結構,究竟是先參悟五行,還是先參悟陰陽和生死,本身就沒有什么太明確的硬性規定。

只是若先參悟五行,就必須按照相生的原理依次推測,不窺至五行圓滿,就別想兼顧陰陽和生死。

若是先參悟陰陽和生死,就必須先修煉平衡之道,修生必須悟死,修陰必須悟陽。

故,蘇陽不走尋常路,人家先修五行,他卻先修了生之基礎本源結構,那么下面他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修煉死之基礎本源結構,才能夠達到某種平衡,讓自身更進一步。

只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蘇陽畢竟修為還只是半步聖人的程度,連證道聖人都不是,那么急著參悟生死之道做什么。

可是面臨天道劫罰的壓迫,蘇陽縱然不情願,也只能做一回欺天瞞道,竊取生死的事情。

那么問題就來了,蘇陽本身就先悟出生之基礎本源結構,而生之基礎本源結構也契合一聲春雷萬物復蘇的雷霆大道基本思想,對於蘇陽來說原本不算什么。

但是現在還想在雷霆大道之中融入死亡的思想,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與蘇陽先前的領悟背道而馳。

而這恰恰就是平衡之道的難點所在,生死之間的對立,陰陽之間的對立,往往想要領悟和貫通,尋求那一點之間的平衡,極有可能會先破掉自己先前的所有領悟,稍有差池就會萬劫不復。

這就是為什么,所有修士都喜歡先修五行,再修平衡,因為五行是五個等級,修成就是聖人五重天,可平衡只有兩個等級,並且還十分困難,稍有差池就永遠止步在聖人一重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