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第1654章 1672 佛門(1 / 2)

佛門,第七世修真文明治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教,地位超然,無論是傳承,還是強者的數量,比之五太傳承、大聖傳承、聖神傳承也不遑多讓,更代表著開創一個時代的先河。

是的,當年五太道尊、諸天大聖、至高聖神各自留下道統,根據傳言集體消失於絕道地之後,整個修真文明就立刻陷入一片群龍無首的混亂之中。

而就是在那個人心惶惶的時代,一尊佛出現了。

佛祖以獨特的思想,及初一現就展示出極道者的能耐之後,立刻就迅速聚攏了一大批追隨者和信徒,成立不僅後世無人能比的第一大教,在當時也是擁有著無人能及的超然地位。

畢竟不管怎么說,當時執掌佛門的存在,乃是一位極道者,在這個極道者共同消失的時代里,佛祖代表著當時的第一強者,僅憑這一個金字招牌,就足以震懾一個時代。

爾後,佛門的成功典型,成為當世許多人借鑒的案例。

於是乎,來自五太道尊、諸天大聖、至高聖神們的傳人們,開始紛紛效仿佛門,遍地開花,最終成就了百家爭鳴的三千太始時代。

可以說,三千太始時代始於佛門,終於萬象大帝萬森羅。

只是佛門的佛祖十分特別,他不像別人那般熱衷於權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任由佛門自行發展,更多的時候是在弘揚他的理念。

甚至到了最後,佛祖也像五太道尊、諸天大聖、至高聖神那些極道者們,亦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以至於最後才會出現萬象大帝萬森羅亂世和終結三千太始時代的事情。

故,後人評說,若是佛門佛祖沒有消失,豈能容萬森羅為非作歹?

不過那終究是過去的事情了,不管怎么說,佛祖立下的道統真的十分強大,發展到今日已經是完全無人能及的高度,若論誰是當今修真文明第一大教,佛門絕對是當之無愧。

那么,佛門的強大究竟體現在什么方面呢?

佛門的強大就體現於不分種族,萬物皆有靈性,皆可成佛的可怕思想上面。

是的,佛門講究眾生平等,不像別的修真勢力那般種族分明,無論你來自那里,只要一心向佛,或身具佛性,縱然是披毛戴角、濕生卵化之輩,一樣可以成為佛門弟子。

因此佛門弟子非常雜,甚至連龍族也有成為佛門弟子的存在,可見佛門是何等的包容千萬,又是多么的龐大。

除此之外,當年佛祖以一己之力開辟出的靈山寶地,是一個完全不遜色神族神域的神奇之地。

並且比起現在搖搖欲墜和殘破不堪的神域,佛門的靈山寶地至今還良好的運轉著。

這並不是代表佛祖的能耐遠遠凌駕於三大至高聖神之上,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佛祖開辟出來的靈山寶地,乃是匯聚眾生願力所在,所以只要有人信佛,佛門的靈山寶地幾乎就是不滅的存在。

另,恰恰是因為佛祖擁有像至高神王那般,掌握空間法則的奧妙,開辟出一域之地的情況,許多人猜測佛祖來自神族,更極有可能是至高神王的大皇子,否則也不會開辟出這么一個靈山寶地。

至於佛祖究竟是不是至高神王的大皇子,這個秘辛就實在無法推測了。

唯有一點可以肯定,擁有極道傳承,又眾生平等,再加上靈山寶地,佛門想不發展壯大恐怕都難啊!

多半,這也正是因為佛祖留給佛門的特殊思想,及寶貴的東西實在太多,最後他放心離開之後,佛門才始終沒有沒落,甚至不斷的發展壯大,貴為當今修真文明治下第一大教。

這就是佛門,一個神秘、強大、又無比超然的存在。

故,對於這樣一個佛門,即便是蘇陽也心懷敬畏和忌諱,真得若無必要他是肯定不會輕易涉足佛門之地。

而蘇陽之所以不願意踏足佛門,並非是因為蘇陽懼怕佛門,畢竟以蘇陽如今的修為,除了更加神秘莫測的絕道地之外,天下間就沒有他不能去的地方。

因此蘇陽並不懼怕佛門,他所忌諱的乃是來自佛門的思想。

說實話,蘇陽很了解佛門,因為就連地球那樣的小地方,都有佛門的思想傳承下來,足以可見佛門的觸角有多深,傳教范圍有多廣。

也正是因為佛門有在地球上傳教,讓那時候的蘇陽雖然沒有見過真正的佛門大僧,卻也是對這個龐然大物具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蘇陽了解佛門最多的緣由,還是因為當年聶凌波出身的慈航靜齋。

慈航靜齋由地尼所建立,而地尼在創建慈航靜齋之前,曾在白馬寺研究佛法時,遇上魔門第一代邪帝謝眺,兩人曾相戀,地尼亦曾翻閱《道心種魔大法》,但最終因兩人對佛教的分歧導致分手。

分手後,地尼遁入空門,四十歲坐枯禪時頓悟,離開佛門,融會佛道兩家功法,創出「彼岸劍訣」,就是《慈航劍典》的前身。

接著的十多年雲游四海,隨緣收徒,傳以劍訣,最後就逐漸演變成後來的慈航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