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第1691章 1708 傳說的樹(1 / 2)

體悟佛祖悟道時的思想,觀看佛祖悟道時的景色,於靈魂深處理解佛祖如何悟道入極,無論怎么看都是一個巨大的機緣,許多人恐怕就算是尋求一生,都恐怕別想遇到。

可為什么蘇陽成功遇到了,臉上卻流露出如此難看和厭煩的神色,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活生生的吞了一只蒼蠅,簡直惡心到想死的感覺。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案非常簡單,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佛祖的道是屬於他的道,不是屬於蘇陽的道,更何況佛道本身就與現今修道之法擁有巨大的差別,所以觀看佛祖的道,只會讓蘇陽十分難受,收獲並不是很大。

除非蘇陽願意舍棄自身現有的一切,遁入空門,潛修佛法,否則繼續觀看下去,對於蘇陽非但無益,反而還充滿了壞處。

得,本以為會是一場機緣,沒想到居然是一件這么惡心的事情。

蘇陽嘟囔著抱怨一句,拂袖立身而起,沒有任何一丁點繼續聽下去的意思。

不過蘇陽也不是沒有所收獲,至少在觀看佛祖悟道入極的過程中,蘇陽更加清楚的確認了一件事,每個人的道都是不同的,終究還是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一味的學習他人,到頭來只會落得下乘。

正所謂——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說長生子,便是一個最大的警示,他學習太極道尊的道法,卻沒有跳出太極道尊帶給他的一個圈,最後連極道神通都天才橫溢的創造出來,卻依然還是未能踏入極道。

縱然長生子最後明悟了這個道理,努力的想要跳出這個圈,甚至不惜背負罵名偷學鳳凰大聖的生死之道,可惜最後還是功虧一簣。

這就是長生子受到太極道尊的影響太多,早年太過於刻意模仿太極道尊,結果導致走岔了路,悟錯了道。

總而言之一句話,前人思想可以借鑒學習,但是卻不能當成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就像蘇陽學習太極道尊的平衡之理,及九轉金丹之法。

在平衡之理方面蘇陽一直只是使用,領會其中的精髓,但本質依然是雷霆大道,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在九轉金丹之法方面,蘇陽更是從未領會過其中真正的含義,更多的是獨創自己的生命丹道,期望能夠推陳革新,創造出更強的丹道,直指十二品大丹聖。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平衡之理被蘇陽玩出花,但是卻沒有太過投入;丹道更是成就無比非凡,半只腳已經踏入半步十二品大丹聖的境界,一個古今往來很多人都未曾成功的一個境界。

理由很簡單,他人的東西終究是他人的,永遠變不成自己的。

尤其是涉及到大道方面,每個人都只能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別想著按照前人的腳步走下去,這樣只會越走越遠,最後就算是修至聖人九重天也永遠別想窺至極道。

這就是觀佛祖參悟極道的過程中,蘇陽得到的最大感觸。

也恰恰就是因為佛祖參悟的東西和蘇陽所學的東西太過於背道而馳,才會給蘇陽如此巨大的明悟,讓他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接下里該怎么走了。

故,觀佛祖參悟極道的過程,雖然蘇陽沒有什么實質的收獲,但是這種明性見我,反省自身走過的路,讓蘇陽的收獲遠遠比什么實質性的參悟天道,或者學習什么極道神通,收獲更加巨大。

正所謂——一念通,百念通。

蘇陽經過自我的反思,及確認自己以後的路該如何走之後,他心態上面的轉變,直接照映在靈魂的深處,念頭通達,心神平靜,仿佛歷經無數個滄海桑田,洗去一身充滿雜質的塵埃。

同時,隨著這份明悟的發生,讓蘇陽忽然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為什么自五太道尊、諸天大聖、至高聖神之後,唯有佛祖一人成就極道,再無任何一人能夠成功。

理由其實十分簡單,大家都走錯了路,尤其是那些擁有極道的存在,更是錯上加錯,認為只要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知識,就能夠走出一條非同尋常之路。

只可惜,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按照老祖宗的路,一路走下去,只是越走越遠,終其一生都別想再有更高的成就,換來的不過是極道之下一時的強大,真是可悲。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想到啊!沒想到啊!真是沒想到啊!

蘇陽連發三聲感慨,他真的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觀佛祖參悟極道,最大的收獲竟然來於此,這可真是一個最大的意外收獲。

而擁有了這么一個收獲之後,蘇陽再待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里已經沒有他所需要的東西,繼續參悟無非是浪費時間。

於是乎,蘇陽心思微微一動,掃了一眼身邊的女兒之後,就毫不猶豫的起身離去。

是的,蘇陽沒有任何叫醒蘇甜的意思,雖然觀佛祖參悟極道不會給他什么收獲,但是對於蘇甜來說卻不一樣,因為她本身就是修行佛道,佛祖參悟的理由許多地方和她不謀而合。

可是這么一來,仍然難免會造成一件事,那就是蘇甜也極有可能越走越遠,最終也是難窺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