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西門夜戰(1 / 2)

就在李煜與一幫將領商議如何破金城時,從新羅東海岸南下的黑齒常之所率東路軍以攻陷有鄰郡,直逼野城郡,也許再過個兩三天就將與李煜會師於金城下。

與此同時,准備多時的熊津都督府都督劉仁願領軍萬余渡河,與前來阻擊的新羅、高句麗聯軍兩萬兵馬相戰於金馬渚城南。擊戰半晌,聯軍大敗,向北潰逃,劉仁願乘勝攻占金馬渚城,繼續向北揮軍追殺四十余里,一直追到熊川河岸才停下來。此戰斬殺新羅、高句麗聯軍七千余,攻下金馬渚,使避難於此建國兩年的高句麗末王安舜帶著幾百殘兵敗將尾隨新羅敗兵北逃,將跟隨他從高句麗舊地逃來的五萬余百姓盡數丟在了金馬渚城內,淪為唐軍俘虜。

由於聯軍敗得太快,安舜與一眾心腹大臣倉惶出逃,連王後都沒來得及帶上,被劉仁願部將李守真生擒,當晚就躺在了劉仁願的床榻上婉轉承歡。

……

上州城上,年邁的金庾信滿目惆悵的看著城外唐軍環城挖出的三道壕溝,征戰多年的他怎會看不出唐軍此舉的用義根本不是為了破城,而是要圍死他。

「想必燕王大軍以經南下進攻金城了吧!」

作為新羅國中地位僅次於大王的太大角干的金庾信,深知此時的新羅國內雖還有幾萬人馬,可這些剛強征來的農夫連箭都射不准,刀都拿不穩,談何抵御兵精器利、士氣正旺的唐軍?

唐軍通往金城的道路,在金庾信眼里實際上以是一片坦途,就等何日傳來金城陷落的消息了。

金庾信之子金聞之對於新羅即將敗亡的國勢,心中充滿了苦澀,再次祈求道:「父親,與其在這坐困等死,不如結集全軍沖出城去與唐軍決一死戰。興許天不忍新羅滅亡,我軍有幸擊敗唐軍,切斷南下的唐軍退路,必挽新羅於即倒。」

「與唐軍擊戰月余,老夫當初帶來的三萬精兵如今只剩下一萬七千余,加上城中能用的青壯不過兩萬出頭,與城外唐軍兵力相差無幾,諾想敗之……」

說道此,金庾信搖頭嘆息,以眼下城中低迷的士氣,與之相反的是唐軍士氣正旺,再加上前些日子有一支唐軍騎兵前來支援,觀其旗號是北海鐵騎左衛軍秦景倩部,此時出城野戰勝算一成不到。

向來步兵對騎兵,一旦失去城池、有利地形為依托,必然以慘敗結束。

新羅恰恰以步兵為主,騎兵甚少,金庾信可清晰的記得兩年前於瓠盧河慘敗於唐將李謹行所率的騎兵之手,當時領兵兩萬的他被打的僅剩數百殘兵逃回。

金庾信長嘆一聲,出城勝算太低,諾是繼續堅守上州,尚可牽制一部分唐軍,幫助金城減輕唐軍壓力,興許金城有可能守住,久攻不下,唐軍有可能會暫時撤軍。

金聞之對於父親的消極態度,難掩臉上的失望之色,心中還生起了一股憤怒,返身回到自己的住處,與幾位主張出城拼死一博的將領密議,於今夜子時,率領各自部下從西門出,偷襲唐軍。如能得手,就乘勢掩殺,席卷城外唐軍營壘。

入夜,金聞之等人耐住緊張的心緒等待子時的到來,所屬的五千人馬沒有一人入睡。

上州城南,入夜後卻有一黑衣人墜城而出,兩刻鍾後出現在城外唐中軍大帳之中,向李尚旦遞上一封信。

李尚旦看罷輕輕一笑,向黑衣人說道:「你回去轉告你的主人,待其協助某攻取上州後,某定在燕王殿下面前保他富貴。」

黑衣人道謝後就匆匆離去,帳中諸將卻一臉迷惑的看著李尚旦,心道,上州城中是誰要投降?

劉仕江尋問道:「將軍,信中所言何事?」

「南門守將伊金來信表示願意歸降,並言今夜子時,金庾信之子金聞之與城中四位將領率其部眾五千人出西門偷襲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