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2288 字 2020-06-17

盡管虛閭權渠定下了單於庭、左部主力十余萬騎集中攻擊一路,以便各個擊破的戰略,但究竟打誰,是趙充國還是任弘,單於庭金帳內,二十四長卻吵開了花。

「趙充國不能打。」

單於的丈人,大閼氏之父右大將是帳內年紀最長的人,他極力反對挑中路將八九萬兵的趙充國做對手。

「他就像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從且鞮侯單於時代開始,就是匈奴的敵人,至今已三十年。」

右大將回想起東天山之戰,那個在漢軍即將覆滅之際,帶兵卒浴血而戰,奮勇突圍的無名騎士,如今已成了漢朝一等一的名將。

趙充國雖大器晚成,卻一直與匈奴戰斗,除了擒捕西祁王之外,最著名的當屬八年前的石漆河之役,打得右部損失慘重,右賢王夜遁。右大將也參與了那一戰,對趙充國堅固如一座山,任匈奴騎兵如何襲擾都巋然不動的軍陣印象深刻。

前年因霍光之死漢朝內斗,先單於發動十多萬騎兵向漢塞開來,打算侵擾邊境,到達時符奚廬山時,抓到漢人,聽聞趙充國統領四萬騎兵駐守五原、朔方,無隙可乘,匈奴遂引兵而去。

匈奴一向欺軟怕硬,景、武之際,李廣駐扎的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匈奴都不太敢進犯。反而是韓安國任職的上谷漁陽,屢屢侵塞,如入無人之境。聞其名而十萬騎兵退走,這是對趙充國能力的最大肯定。

如今這座山朝匈奴壓來,不讓也就算了,豈能迎過去呢?

更何況從打探到的消息看,趙充國兵多,任弘兵少,應挑能以眾凌寡的一路。

此言一出,反對的人就多了,曾在右部吃過任弘虧的幾個小王嚷嚷道:「右大將,趙充國不好打,那任弘難道就好打么?先單於親自領兵,都沒討到好處!」

達坂塞之戰前,單於庭和左部還可以說屢敗於任弘的人右部都是廢物,可在壺衍鞮單於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後,這話便不好再提了,在匈奴人印象中,任弘的用兵風格剛猛迅捷如虎,又計謀多端似狐,形態多變,很不好對付。

也就年輕的左谷蠡王郅支不服,嘟囔道:「那是因為漢人躲在城塞中,如今卻是以草原為戰場,我倒希望能與任弘一戰,堂堂正正的交鋒!」

一通討論下來,發現趙、任兩軍都是硬茬,絕不是公孫敖那種庸將能比的,執政大臣郝宿王刑未央更分析,認為不管打哪邊,都有中計的可能。

「如集中大軍去打趙充國,東路的任弘就會乘機北上抵達狼居胥,弓盧水(克魯倫河)下游,鮮卑人近來有些異樣動作,和向漢軍提供牛羊食物的烏桓一樣,也想跟著漢軍劫我帳落。」

他們唯恐短時間內啃不下趙充國的堅軍,使得東路任弘長驅直入,侵害聖地,甚至勾結鮮卑,襲擊分散在余吾水、郅居水上的匈奴十萬戶部眾。

而轉而向東,先打任弘也有危險,此人善用騎兵,經常以少勝多。一旦被任弘纏住,像余吾水之戰那樣打上十來天,中路的趙充國再靠攏包抄過來,那匈奴就腹背受敵,不得不和漢軍打一場人數相當的會戰了,那是大單於極力避免的。

爭吵了一夜,二十四長們仍未達成共識,原因很簡單,匈奴如今是弱者,歷史給弱者的選擇,往往極少。

虛閭權渠心中十分煩亂,只恨如今匈奴已衰,若有全盛時期的四十萬騎盡可引弓,又豈會怕十余萬漢軍?低聲下氣送兒子去和談?他早就追隨祖先腳步,飲馬長城,火燒甘泉宮了!

夜色深了,郅支和二十四長陸續告退,唯獨郝宿王刑未央留了下來,朝舉棋不定的虛閭權渠下拜。

「大單於,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

「讓祁連神和祖先們來做選擇吧。」

這便是大單於的最終決定,七月上旬,郅支和諸王、左右大當戶、大且渠及萬騎長千騎長們,正等待在單於庭附近的姑衍山下。

山腰上長滿稠密的針葉林,入秋後整個草原一片金黃,唯獨姑衍山顏色綠得發黑,這片森林被認為是神靈的居所,匈奴人稱之為「黑色聖山」,與東方的狼居胥山「金色聖山」相對。

單於已經跟著巫師,登山進入幽深的洞窟中為匈奴祈福,漢人、鮮卑、烏桓、丁零奴隸們,被宰殺後剝掉皮,當成血淋淋的人牲掛滿山道,匈奴人的神也是嗜血的。

大單於左右是胡巫和老嫗,她們拄著長長的雕花拐杖,戴著猙獰的面具,一邊行走一邊敲鼓舞蹈,節奏庄嚴的鈴鐺鼓樂有助於單於與祖先溝通。

無人知道單於在山上聆聽了神靈和祖先怎樣的話語,當他回來時,整個人精神都不一樣了,虛閭權渠臉上還塗抹著祭祀時沾染的鮮血,從額頭一直畫到嘴唇下,頭發編成一根長長的鞭子。

他高高舉起雙手,大聲道:「祁連神和冒頓單於說,胡必勝!」

匈奴人可不知道什么「國之將亡,聽於神」的道理,除了一些地區底層奴隸信仰動搖開始供奉「浮屠」外,其余皆保持著原始的薩滿教信仰。

神靈和祖先的賜福預言很快就傳開了,原本許久沒有在與漢人戰爭中獲勝而心存忐忑的匈奴人,得到了這庄重的賜福,便能像打了雞血般奮起。

姑衍山下,十數萬張弓矢被舉過頭頂,聲音得東邊百里外的狼居胥山似乎都能聽到。

「撐犁孤塗!」

他們高呼草原天子的名號,諸王和二十四長們同時期盼大單於將神靈祖先的選擇公之於眾。

「西南,還是東南。」

「究竟會選趙充國,還是任弘?」

唯獨刑未央已經知道了答案。

在眾人注視中,虛閭權渠騎上掛滿金飾的駿馬馳至黑林金帳前,手中的徑路刀鋒利如芒草,但他所指的方向,是匈奴人未曾想到的。

「向西,太陽落下的方向,燕然山的方向!」

……

「既然趙充國、任弘皆不好對付,為何不向西離開單於庭,去和右賢王匯合,先對漢人西路軍下手呢?」

這便是刑未央給虛閭權渠出的主意,用漢人的話說,柿子撿軟的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