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矯制不害(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943 字 2020-06-11

從遠處眺望,天山上的一座座冰峰,就像朵朵盛開的雪蓮花,婀娜秀美。

但吸引韓敢當注意的卻不是她們,離開姑墨國腹地,往大山深處走去的一路上,老韓都忍不住瞥向任弘緊緊握在手里的東西。

木柄長八尺,以染成紅色的旄牛尾為其眊三重,黃纓的穗子在雪山上吹來的冷風中微微拂動,這不就是大漢節杖么!

任弘雖為漢使,但因為承擔的是比較「簡單」護送入朝任務,此外絕無使命,所以並未賜節,這節他是哪來的?

韓敢當很清楚,這是任弘昨日才用粟特人幫他搜集的材料,自制的。

又趟過一條溪流後,他忍不住低聲道:「自制節杖,任君,你這是要矯制么?」

「你還知道矯制?」任弘瞅了韓敢當一眼。

老韓啃著羊肉干道:「我在破虜燧時就提過,我本來在長安做正卒,都因為上司在巫蠱禍時,信了衛太子的矯制發兵助之,這才被牽連流放敦煌,已經栽過一次,豈能不知?任君我勸你,別這樣。」

要知道,當初大漢的符節是純赤色的,就是在巫蠱時因劉據也用赤色符節,所以漢武帝才在上面加黃纓以示區別。

「誰跟你說它是節杖?」

任弘卻抬起手里的家伙,振振有詞道:「大漢的節杖,用的是氂牛羌進貢的厚重氂牛尾,以蜀郡邛竹杖為桿,用上林出產的漆塗黑,最後以少府織室精心編制的黃纓垂穗,還要有御史府發給的傳符,否則不可稱之為節杖。」

「所以,這根用邊疆小城木棍氂尾制作的東西,它不是節杖,只是為了登山才做的……手杖!」

「用胡楊木做手杖犯法么?在手杖上塗黑漆犯法么?綁幾條氂牛尾巴犯法么?作為裝飾,加黃纓垂穗上去犯法么?漢律里哪一條寫了?」

韓敢當撓著頭,每一步都沒問題,但越是這樣說,就越覺得有問題。

任弘寬慰他道:「若是烏孫的昆彌,將我這根手杖誤認成了節杖,那也是他們的失誤,不是我的過錯。」

「昔日博望侯張騫鑿空西域,揚名域外,後來許多使者出使國外,也都自稱博望侯,此乃詐言,但朝廷卻不予追究,因為這能讓使者們取信於諸國,對大漢有利。我這么做,也是為了讓事情順利,試問,一個連節杖都沒有的漢使,如何說服烏孫昆彌呢?」

說到這,任弘看向前方默默攀爬的劉瑤光:「公主到了烏孫後,不會戳穿我罷?」

「不會。」

劉瑤光回頭笑道:「我與任君不是盟友么?豈能反捅你一刀。」

「不過任君,我勸你,省著點力氣,少說些話,這山路可遠著呢,再往上,我怕汝等都喘不過氣來。」

「公主真是說笑!」韓敢當受了刺激,嚷嚷道:「我老韓爬山最是厲害,否則任君也不會挑中我跟來!」

沒錯,他們正在行走在通往烏孫的捷徑小道上,平坦寬闊的南木扎爾特河谷已被甩在身後,趟過三條能沒過膝蓋的冰冷河水後,道路越發難行起來。

基本是沿著河谷的右側行走,以碎石路為主,馬蹄一不留神就會踩空,很多地方,任弘他們只能下馬徒步。

但相比於接下來的路,這不過是小意思。

任弘一抬頭,便能看到巍峨雪峰就在前方,一左一右,皆在海拔六千米以上,如同守衛邊塞的巨人。

而兩峰中間,則是一道稍低的隘口,烏孫人叫它古素爾嶺,後世稱之為「哈塔木孜達坂」,積累著皚皚白雪,下方是乳白色的冰川。

旅途中最難的一段路,要開始了,翻山下山,夏塔古道長兩百漢里,他們必須四天內走完。

任弘上馬前,又繼續對韓敢當道:「再說了,矯,托也,托奉制詔而行之。可我去烏孫,只會陳述利害,絕不會胡編一句話,說成是天子制詔,所以算不上矯制,你放心。」

其實退一萬步,矯制也不一定有事,因為在大漢,這個罪名判起來那是相當靈活。任弘在河倉城烤饢等傅介子時,琢磨過律令,矯制罪名有三等,即「矯制大害」、「矯制害」和「矯制不害」。

矯制大害判腰斬,矯制害判棄市,至於矯制不害,你猜怎么著,居然只罰金四兩,削除官爵!

而若是矯制給國家帶來的巨大利益,甚至會不予追究。

任弘便知道一個例子,漢武帝的謁者汲黯,奉命去地方巡視,發現當地水災橫行,官員卻放任百姓餓死,流民四起,於是便以符節為憑,矯制要求當地開倉放糧。

事後汲黯也聰明,先上疏自劾,結果漢武帝也沒追究此事,只是影響了汲黯自己往後的仕途,被棄置於外郡。

不過也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反例,同樣是漢武帝時,有位博士徐偃巡視地方玩了出矯制,讓地方自行鑄鐵器,事後還不覺得自己錯,運用儒家理論振振有詞,跟廷尉張湯駁辯。

結果徐偃的理論,被漢武帝派精通儒術的終軍駁倒,判處腰斬。

劉徹對付這群儒生,還是很有一套的。

如此看來,漢朝的律令,簡直是在鼓勵身在境外的將軍使者們專斷獨行,畢竟萬里迢迢,局勢瞬息萬變,真要每件事都回報,那就沒法做事了。

任弘不知道,這條律文,算是制度的漏洞呢?

還是這個名為「漢」的王朝獨有的自信:「矯制?沒問題,但你必須保證,能為大漢獲利!」

所以數十年後,才有陳湯矯制斬郅支之事。對了,陳湯現在出生了罷?斷奶了沒,改天要不要把他的名言也搶了!

如此想著,身下的蘿卜卻忽然一驚,因為她聽到了一陣恐怖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