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無中生有!(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489 字 2020-06-11

元鳳五年(公元前76年),四月底,西域的天空上只有彎彎一道月牙。

渠犁屯長名為章小眼,臉上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至於為何被叫做小眼而非大眼,就不得而知了。

此刻章小眼彎著腰,在渠犁城牆上緩緩移動,目標是位於城池西北角的烽燧。

章小眼沒有點火,不敢直起身子,還不忘囑咐身後的下屬們:「射雕者不知躲在城外何處,身子壓低些。」

過去四十多天里,已經有三四個袍澤不夠小心,只露了個頭,而忽然失去了性命。

在微弱的月光映照下,章小眼能看到烽燧上扎滿了雜亂的箭矢,那是匈奴人第一波進攻時留下的。

渠犁城可不是那么好打的,除了兩百漢軍屯田士外,還有千余渠犁人。渠犁城主先前降了漢軍,知道匈奴人進城後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抵抗態度比漢軍還堅決。

而渠犁的普通民眾就更好玩了,倒不是他們短短半年內就對大漢有多么深的感情,而是仍對去年任弘「一夜成城」的事記憶猶新,以為有神靈在幫助漢軍。

加上渠犁城主那「匈奴入城則盡屠渠犁」的恐嚇,渠犁人積極協助章小眼守御,渠犁得以不失。

嘗試進攻渠犁失敗後,匈奴人改變了策略。他們一共來了六千余騎,分屬於三個部落。其中一部兩千騎在城外扎營監視渠犁,另外兩部四千騎則朝鐵門關一擁而去,配合另一側的日逐王圍攻。

戰斗已經持續了四十多天,鐵門死傷多寡、糧食還剩多少,渠犁都無從知曉。

但每天人定時分,章小眼都要按照漢軍的規矩,點燃烽火。

隔著十多漢里,他們沒法依靠烽燧品類告訴袍澤詳細敵情,只能用肉眼可見的微弱的火光傳達一個信號:

「我還在!」

鐵門關亦會回應,兩座孤城就這樣隔著數千敵軍,相互守望,給對方鼓勁。

可今日,當渠犁的烽燧燃起火焰後,鐵門那邊卻遲遲沒有反應。

「屯長,莫非鐵門已經……」

身後的吏士們有些焦慮,鐵門渠犁的關系譬如唇齒,鐵門吸引了匈奴人所有的仇恨,一旦它垮了,接下來被圍攻的,便是渠犁。

章小眼卻故作鎮定,坐在烽燧里,掰著手里的饢往嘴里送:

「別急,也可能是積薪用完了,鐵門關不比渠犁,吾等有滿倉的糧食和柴火,可鐵門,柴糧怕是快用盡了。」

兩座城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渠犁被視為漢軍在北道的中樞和糧倉,而鐵門則是一座要塞。

果如章小眼所料,過了一會後,鐵門關那邊的烽火還是點燃了,只是火光有些微弱,不知是燒了什么,是衣裳,還是屍體?沒多久就滅了。

章小眼知道,鐵門的情況,肯定越來越糟了,但最快的增援,也要二三十日之後才能到,奚充國他們,能撐住么?

「屯長,又有火光了!」

這時候候望兵卒指著遠處報訊,眾人連忙往外一看,卻瞧見了壯觀的一幕:

鐵門關西側兩里外的匈奴營地,一串火把構成的長蛇正徐徐出營,瞧那數量,竟有兩千騎之眾。

「難道是覺得鐵門難打,要來進攻渠犁?」

章小眼十分緊張,讓人敲響戰鼓,令吏士們上城頭做好御敵准備。

但那支匈奴人卻沒有南下來渠犁,而是在岔路口往西而去,越來越遠,個把時辰後,徹底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

從西側圍攻鐵門關的匈奴人,起碼有一半撤往西邊,如此一來,鐵門關壓力必會減輕許多。

欣喜之余,章小眼不由和吏士們面面相覷:

「西邊究竟發生了何事?」

……

千余名龜茲人的屍體散落城外,腐臭難聞,引來了成群的野狼和烏鴉禿鷲,輪台城短時間內已經沒法呆了。

在將傷員安頓到它乾城後,任弘等人轉移到了輪台以北數十里的烏壘城,以此作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