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任重而道遠(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1845 字 2020-06-11

「高皇帝曾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奚充國聽完韓敢當和孫百萬七嘴八舌對任弘去烏孫借兵,巧施離間計的描述後,頗壯任弘之舉,平日里苦大仇深的臉上,竟也出了快活的笑。

「之前讀兵書時,還在想留文成侯究竟是怎樣的人物?分明身在千里之外,為何卻能決勝破敵。今日方知,你任道遠,就是留侯一般的人物啊!」

「不錯,任君可謂『小留侯』也!」孫百萬等人紛紛起哄。

韓敢當也揶揄道:「任君,你的字不該是道遠,不如改叫子房吧。」

任弘搖頭:「此字乃傅公所贈,與我姓名頗合,豈能亂改?」

「道遠」是任弘的字,乃傅介子去年離開渠犁回玉門前,幫任弘取的,一般只有地位相仿的人,才會如此稱呼他。

據說老傅自己說,他可是撿起了14歲就和木觚一起丟掉的儒書翻了好幾遍,依據的是《論語》里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任弘嘴上說喜歡,可實際上,想起這字就來氣,道遠道遠,自己這趟「輕松」的使命果然又重又遠。

從輪台跑到烏孫再回來,翻了兩次天山,足下恐怕都有五千里了,老傅真是在明目張膽的毒奶自己啊!

眼下他們仍站在鐵門關外,因為西門被土石封死了,暫時進不去,奚充國等人乃是繩墜而下,二人站在一群哞哞亂叫,隨地大小便的黃牛群中相互吹捧。

奚充國誇任弘有留侯之風,任弘則誇奚充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是我的功勞,多虧了當初築關隘時你出的主意。」

奚充國回頭大喊:「門還沒拆開么?」

「開了開了!」

其實西門已經完全被燒毀了,只用土石封堵,從夯土牆上的煙熏火燎和鑿痕來看,鐵門關在過去兩個月里,遭遇了十分猛烈的攻擊。

任弘能夠想象,蒲陰王和伊吾王初至鐵門關時,還是認真攻了幾次的。據奚充國說,匈奴人竟湊出了一批漢式鐵甲鐵胄來,足有百多具,雖然不少已經生銹,但也比皮甲強,勁道小點的弩對他們難以構成威脅。

「鐵甲?」

匈奴人雖然也有冶鐵鍛造技藝,但遠不如漢,鐵甲僅僅是百騎長以上或左右賢王精銳能裝備。

任弘琢磨著,這些鐵甲恐怕是十多年前,匈奴人從運輸大隊長李廣利手里繳獲的,漢武帝晚年,匈奴吃了三波漢軍後,又有李緒等漢奸幫忙練兵,戰斗力立刻提升了一個檔次。

靠著這些臨時武裝的重甲士,匈奴人才能舉著蒙皮的堅盾,頂著漢軍的弩矢,對著城門又砍又燒,終於破開了洞,搬走了城門洞里塞著的土石。

可當匈奴人以為終於攻入鐵門關時,卻愕然發現……

城牆之後,還有一道城牆!

「瓮城。」任弘他們也進了門,看著這個自己提議的工事,十分欣慰。

瓮城的雛形,早在虞舜的時代就有了,不過那些古人靈光一閃的設計很快就湮沒在歷史里,重新發明的還是墨子這個守城大師。

而有漢以來,瓮城的簡略版本稱之為「曲城」「回門」,居延的甲渠侯官有回門,效谷縣魚澤障則有曲城。任弘去過魚澤障,形制與後世瓮城基本一樣,除了那段略顯怪異的平行牆體……

於是,在修築鐵門關時,任弘作為參與者,直接按照印象里宋明瓮城的模樣提議,因為他」一夜築城「的名聲,傅介子也拍板同意。

所以匈奴人破開的第一道防御,其實只是瓮城,它與主體城牆連為一體,呈半圓形。沖殺進來的匈奴人,如同鑽進瓮中的鱉,遭到頭頂上四個方向的弩矢激射,哪怕身被鐵甲,也會被破開甲胄,射成篩子。

只要看看地面上厚厚的血污,便能知曉那些匈奴人的下場了,他們損失慘重,只能丟下百多具屍體退了出去,之後便開始一味圍困,不敢再強攻城門了。

而除了給最脆弱的木城門加雙保險的瓮城外,牆體上還有兩個「馬面」,突出於城垣外側,外觀狹長,猶如馬的臉部。

其實這也是墨子的發明,早先稱之為「羊黔」:守為台城,以臨羊黔,左右出距,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強弩射之。可以左右夾攻那些貼在城牆壁上死角的敵人。

所以鐵門關比一般關障更加難攻,任弘擔心過輪台,擔心過渠犁,卻從未擔憂過遭到兩面夾擊的鐵門會被攻破。

因為關城北側瀕臨懸崖,懸崖下就是湍急的孔雀河,依靠滑輪和軲轆,每天總能弄到些水。

唯一的隱患,就是糧食,在任弘預想中,鐵門三百將士的口糧,一個月前便已耗盡,他們頂多挖蚯蚓甩長線從溪流里釣點魚上來熬湯,杯水車薪啊。

但看奚充國和手下士卒雖然消瘦,卻還有氣力,不像是餓了大半月的樣子。

不等他開口,也差點在輪台餓死的孫百萬便發問了。

「奚君,汝等這幾日吃的是何物?「

「肉。」

奚充國不笑了,從懷里掏出一塊熏得黑乎乎的肉塊,自己咬了一口,又塞到了孫百萬手中。

「嘗嘗。」

孫百萬扔了一塊進嘴,因為燃料稀少沒做熟,有點腥,還有點齁,鹽放太多了,而且味道怪怪的,吃不出是啥肉。

「不放多點鹽,裝不住啊。」